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話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明星淘金內地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08-19]

【文匯專訊】改革開放以來,對於很多對政治環境並不敏感的香港明星來說,帶給他們的更多的是機會,拍戲的機會,賺錢的機會,投資的機會。

「觀眾都說怎麼看,我都不像是那種整天在地裡幹活的農村婦女,其實我們香港演員能接的角色還是有限,即便是都市現代戲,也因為對內地文化不那麼熟悉,演起來也有點不像,只有古裝戲才會消除這種不適應。」香港藝人,曾經的電影皇后張敏現在說話已經開始有點京腔,帶點兒話音。她告訴記者,剛來北京的時候,普通話說得很不好,現在不僅聽得懂,而且本土的髒字也都會了。閒來無事,去KTV,去飯店,去那些明星扎堆的地方,一看,好幾個香港來的導演、演員。他們中有的經常兩地打飛的,有的在這邊買了房,把老婆孩子接過來,甚至乾脆娶個內地媳婦,比如吳啟華。香港反而越來越像一個中轉站。

上海姑娘闖香港,趕上電影黃金期

張敏和不少香港明星比如劉嘉玲、黎明、楊恭如等其實都出生在內地。出生上海的她,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上海人,9歲移居香港。其實,香港的娛樂圈,尤其是老一輩的電影人,大多出生於內地,原因就是上個世紀不少上海人在抗戰期間紛紛避難來到香港,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就發生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張敏和很多香港本土女孩子一樣,都比內地同齡人接觸更多來自日本、西方的流行文化。少女時期的張敏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發現,開始接拍廣告,被人告知,她有潛力去演電影。於是,她就參加了亞視電視藝員培訓班的考試。「我走進面試辦公室時,那些導演就說我不用考了,一定要我,我想是不是因為香港的女生都長得差不多,那些導演是不是沒有見過太多美女?」

張敏趕上了上個世紀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期,大量的港片在台灣、日本、韓國等地都賣得很好。而香港演員也習慣了同時接拍好幾部電影的工作方式,比如鄭裕玲有個外號叫「鄭九組」,意思是她同時接拍九部電影,而張敏告訴記者她最高記錄是十部。睡覺的時間很少,有時候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回家洗澡,樓下就有劇組等著她,「我累得都哭了。」不過,辛苦的同時張敏也收穫到成功的喜悅,她與周星馳作為新人出演的《最佳女婿》一上映就達到四千萬的票房,著實讓電影公司的老闆狂喜。於是,張敏也成為周星馳電影系列中出現最多的女星,她扮演的角色名「如夢」也借助錄像帶在內地傳播開來。「後來,我來到內地,想不到有這麼多人認識我,喜歡我,不少男性觀眾都說我是他們的夢中情人。」

在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影人都被票房刺激得有些急功近利。後來就有電影人總結港產電影衰竭的重要原因就是,「如果某一類電影很好賣,那就一蜂窩地去拍,活生生地拍爛拍臭」,以張敏為例,她所在的電影公司永盛根本就不讓她去接拍藝術片,如果觀眾喜歡看著她扮演古裝,那就在一段時間幫她只接古裝打戲,「有人跟我說,只要我在電影隨便打一下,我一個人在韓國就值得十萬片酬。」因此,張敏成為90年代初期和中期「當之無愧」高產的電影皇后。

上世紀90年代末少數聰明港星開始在內地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內地陸續開始了影視方面的合作,有一些內地明星也出現在港片,但是他們更多地充當配角,香港娛樂圈依然有很濃厚的本土意識。香港著名娛樂記者何江西就在自己的書《一起走過的日子》裡用鏡頭記錄下斯琴高娃、劉曉慶初來香港的情形,在他看來,這兩位內地影后還帶著鄉土的氣息。而反過來,也有香港明星開始在內地拍戲,比如大家熟悉的香港演員湯鎮宗,在熱播電視劇《外來妹》扮演一個風流倜儻的港商,一下子就被內地觀眾記住,而他在香港本土其實都排不上名號。但是,張敏卻認為「聰明的香港人在幾年前就開始在內地發展,他們都意識到回歸後,內地市場有多麼大」。她提到了讓黃曉明一舉成名的電視劇《大漢天子》的導演范秀明,最著名的作品就是83年版的香港劇集《射鵰英雄傳》。1995年在拍完電影《十兄弟》,張敏淡出,對在內地做美容生意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就在家鄉上海開連鎖的美容店。都說她賠了很多錢,但張敏並不承認,只說是玩而已,本來投入就不多。

相對於她的美容生意,張敏在房地產上的投資卻贏利了,「做演員的人,很沒有安全感,你問很多演員,他們賺了錢都會用來買房子,一間一間地買。」國際影星李連傑的妻子、港星利智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在上海浦東買來一塊地,現在用來建造豪華別墅,引起媒體的關注,也引起大家對他們夫妻兩人財富身家的關注。李連傑說:「其實那個時候買這塊地正好在國家領導人南巡的時候,是為了支持改革開放,剛買來的時候很便宜。」據湯臣老闆徐楓夫婦回憶,當時那塊地還是蘆葦茫茫。同樣,張敏也在上海買了兩間房子,現在也升值不少。張敏還笑談現在上海人買房的情形,「有點像去超市買東西一樣,只問個型號,就排隊搶著買。房子是越來越緊俏了。」很多香港明星都把在內地買房子作為很重要的投資項目,比如陳曉東在上海、劉嘉玲在蘇州、關之琳在北京……

香港演員在內地性價比高,好用又好「賣」

張敏在內地接拍了一些電視劇比如《范府大院》、《花滿樓》等,相對於同鄉,她的作品數量並不多。如果不是國家政策規定了合拍片港台演員的比例,恐怕一個影視作品裡看到的香港明星會更多。就有影視投資人對記者說,香港演員除非是像周潤發、成龍那樣的大腕,其實要的片酬並不高,不會高於像陳道明、趙薇等一線明星,甚至有可能低於二線明星。破產後的香港明星鍾鎮濤,在張紀中作品《神雕俠侶》中扮演公孫止,其實片酬就不高,他更需要借助這個作品來打開在內地的知名度,因此鍾鎮濤反而對張紀中充滿感謝。

張敏告訴記者,不少香港演員也把他們在當地的工作作風帶到內地,很能吃苦。而且香港明星的知名度,也會引起觀眾對有他們名字出現的影視劇的注意,可以說是性價比高,好用又好「賣」。但是,由於生活環境差異的原因,香港演員在內地拍戲難免會遇到很「擰巴」的時候,張敏就遇到這樣的事,曾經有一部戲找她去演農村婦女,張敏接了,但是出來的效果卻不能讓人滿意,「觀眾都說怎麼看,我都不像是那種整天在地裡幹活的農村婦女,其實我們香港演員能接的角色還是有限,即便是都市現代戲,也因為對內地文化不那麼熟悉,演起來也有點不像,只有古裝戲才會消除這種不適應。」因此,香港明星在內地出演的影視作品多為古裝劇。像魏駿傑、李子雄等人甚至去接主旋律的影視劇,相對於內地演員,讓觀眾在觀看時總有一些不適應。

但是,不管怎樣,香港演員越來越多地來到內地發展,拍戲、簽約內地公司,內地市場的廣闊吸引了他們。張敏說:「現在,很多香港的朋友都說要來內地發展,我經常在北京某個場合就能看到香港的誰或者誰,打招呼時就說,啊,原來你也來北京了啊。在北京,這些香港同行甚至形成一個小的交際圈子。不過,我自己倒很少跟他們來往,我比較喜歡自己玩。」現在,很多香港演員身上的港味已經越來越淡薄,除了那可能不那麼標準的普通話,在其他方面已經漸漸與內地演員接近。張敏說:「如果還有演員只關注本土,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那就很可笑,如果內地觀眾都不認識你,那你就不算紅。你說現在香港年青一輩的女演員裡,誰最紅?是啊,除了她,你還能想到誰,沒有了是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話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