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美國國務卿希拉莉22日在北京結束亞洲四國訪問行程。中美雙方均宣稱,已就日後中美兩國新的高層對話機制達成原則性共識。海外媒體評論說,中美接觸從原來以「戰略經濟對話」為主軸,改為以「戰略與經濟對話」作框架,一個「與」字之差,變成實行「雙軌制」,以提升對話層次。
擱置爭議 美方不再糾纏「人權」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月22日報道,中國和美國21日同意就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氣候變化進行高級別磋商,人權問題則退居次要位置。
日本《東京新聞》2月22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擱置火種的美中新時代」。文章說,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她訪問的最後一站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一系列會談,將美中戰略對話擴大到了安全保障等方面,從而使美中關係進入了「新時代」。希拉莉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國要人舉行的一系列會談中,沒有突出人權和貿易不平衡等對立問題。究其原因,布什前政府把中國作為「利益攸關方」,確立了密切的美中關係,這是布什外交中不可多得的「正面遺產」。而希拉莉也認為,在現階段就拋棄前政府的一些好的做法轉而採取強硬態度是得不償失的。
據日本《讀賣新聞》2月22日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莉21日與中國要人舉行一系列會談,掀起了此次亞洲之行的一個高潮。希拉莉表示願意發展「積極、合作的」對華關係,並沒有在人權等問題上指責中國。這種「美中友好路線」一方面包含了奧巴馬政府希望「深化和擴大」美中關係的遠大目標,同時也暴露出美國振興經濟需要中國資金的捉襟見肘的窘狀。
一字之差 中美對話級別提升
據知情人士透露,兩國政府之間,過去有兩個固定的對話機制,一個是雙方財金部門主管定期進行的「戰略經濟對話」(由美國財長和主管金融的中國副總理主持),另一個是副外長級的「高層對話」,由於兩個對話機制級別差距明顯,這次希拉莉提出而獲中方原則上同意的新機制,是把經濟和金融以外的戰略性議題,也提升到部長級定期對話的層次上來,形成「戰略對話」與「經濟對話」兩條高層定期對話的軌道。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月22日報道,希拉莉表示,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份在倫敦會晤時將宣佈「戰略對話」的具體形式。這顯然是先前由財政部長和副國務卿進行的美中經濟和政治對話的升級。
美國之音網站2月21日報道,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奧巴馬總統上台以來發出的信號和希拉莉這次在北京的活動和言論可以看出,美中兩國今後幾年雖然在人權和匯率等政治、經濟議題上小的摩擦難免,但是總的趨勢將是「鬥而不破」,雙邊關係的主軸正在從長久以來的對抗走向務實合作。
在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楊中美說,從希拉莉訪問前發表的「同舟共濟」等言論來看,美中關係似乎出現了轉折。「不像以前歷屆美國新總統,上台以後總是打出人權牌、貿易牌和其他牌來打壓中國,然後在打壓不住的時候逐漸轉彎。我們看到這次希拉莉訪問中國後,中美關係走到了一個轉捩點。以前的摩擦和對抗走到了實質性的合作,走到了雙方比較理解的程度,不像以前要經過一番磨合才能走上正軌。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22日報道,奧巴馬政府希望把氣候變化當作美中接觸的主題。對希拉莉來說,這次訪華旨在給美中關係留下自己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