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2月22日凌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救護大隊副隊長王增全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他被告知位於50多公里外的古交市的屯蘭礦四采區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火速前往救援!
在接下來的十幾個小時裡,一場組織有序、救援及時、科學有效的生死大營救在礦井深處緊張地展開。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評價這場生死大營救說:「整個救援工作及時、有力、有序、有效,眾多部門參與事故搶救,為挽救礦工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使362名礦工獲救生還。」
快些、快些、再快些
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王增全接到任務後,帶著隊員們心急火燎地往事故現場趕。
事故發生不到4分鐘,屯蘭礦就啟動了應急預案,井下全部停電撤人,請求救護隊支援;3時50分,山西焦煤集團及西山煤電集團公司全力投入搶險救援。
很快,西山救護隊76名指戰員越過崎嶇不平的山路趕到現場。5時20分,第一批隊員下到井下。6時整,王增全帶著另外一批隊員也下井了。
整個救援過程中,搶險指揮部累計從霍州、陽泉、汾西、西山調集了4支礦山救護大隊、18個小隊,共224人火速趕赴事故礦井開展救援。
井下生死不明的被困礦工,時刻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心,也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山西省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搶險救援,國家安監總局負責人也緊急趕赴前線,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員,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盡百分努力,確保不留死角。
危險、勞累、飢渴,全然不顧
王增全和隊員們在井下的每個巷道、每個角落、每個硐室緊張有序地搜索著。井下救援的種種艱難,地面上的人很難想像出來。
屯蘭礦本身就是高瓦斯礦,事故發生後瓦斯濃度高達15%,已經在引發爆炸的範圍內;井下一氧化碳濃度則達到了3800PPM,是最高限值的150多倍。
王增全說:「這就意味著,井下隨時有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與此同時,井下情況也不明確。我們只能邊檢測、邊搜救。」
「更艱難的是,每個隊員要背負著25公斤以上的救援設備。」王增全說。這些救援設備包括氧氣呼吸器、檢測有毒有害氣體的儀器儀表、自動蘇生器、備用氧氣瓶、擔架等。此時,事故礦井下的溫度高達30攝氏度,隊員們一動就是一身汗,身體水分流失很大。
他們每搜索一個區域,要步行6公里以上。一趟下來,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王增全說:「到晚上7點搜救工作結束時,我們共搜救了5個工作面,步行里程在20公里以上。」
22日下午3點15分左右,國家安監局局長駱琳一行趕到事故現場,對事故的救援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並在井口實地查看了救援情況。這時,井下的王增全等救護隊員在完成第一輪搜索後,正坐在他們多次走過的巷道中,喝著下井後的第一口水、吃著當天的第一口飯。
「搶險就是為了贏得時間,渴了、餓了,誰也顧不上。」坐在辦公室接受採訪的王增全仍然神情堅定。
次生事故威脅救護隊員安全
井下的搜索緊張、細緻,同時還需要小心翼翼。瀰漫的毒害氣體、隨時可以爆炸的瓦斯、崎嶇又不熟悉的道路……這一切隨時威脅著救護隊員的生命安全!
礦井外,「次生事故」這個名詞也同樣繃緊著各級各部門領導的心。從中央領導,到搶險指揮員,都反覆強調一句話,千方百計保證救護隊員的安全,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下井前,屯蘭礦制定了詳細的救援方案。在井上成立救援指揮部的同時,礦領導下井靠前指揮,成立了井下救援指揮部。有著十幾年礦山救護工作經驗的王增全事後說:「這些措施為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保證救護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下井前,王增全要求每個人認真檢查救護設備,同時在井口留有救護隊員隨時待命接應。下井後,由偵查隊員探路,然後由各小隊隊長帶領開展搜救工作。
行進過程中,要求每名隊員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受損壞的頂板坍塌,同時對其他緊急情況進行照應。更重要的是,救護隊員們平常就堅持嚴格的訓練,並受到多次搶險事故的錘煉。
王增全說,救護隊員年齡不能超過40週歲,平時要進行嚴格的體能、業務素質、儀器使用等方面的訓練和考核。
22日晚7時,王增全和其他救護隊員們全面完成井下的救援搜索任務,順利升井,沒有一名救護隊員發生事故。
23日上午,眼中仍佈滿血絲的王增全說:「在十幾個小時的井下搜救中,我們找到了62位遇難礦工遺體,成功營救出了6名遇險礦工,救護隊員在井下對他們緊急輸氧後,迅速將他們運送出井。其餘礦工通過自救、互救脫險。」
國務院屯蘭礦事故調查組副組長趙鐵錘24日表示,面對複雜的災情,救援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成功,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重要指示精神的結果,也體現了國有大礦較好的基礎和應急救援能力。對這起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應當給予充分肯定。(來源:新華視點:生死大營救——山西屯蘭礦難362名礦工生還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