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小花》導演謝添自述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4-22]
放大圖片

 【文匯專訊】《小花》改編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小說主要描寫的是1947年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這個重要歷史轉折時刻。如果當時按照那樣去拍肯定無異於又是一部軍事影片。我上世紀50年代在上影廠跟隨老導演湯曉丹拍攝《不夜城》、《鐵道游擊隊》等軍事片,後來導演了影片《山林姐妹》,還做了幾部翻譯片,尤其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很感興趣。

 「文革」剛結束不久,那時手裡沒有什麼劇本,一天我們廠裡的一位工人問我想不想拍《桐柏英雄》。這個本子本來是謝添和我的愛人潘文展他們要拍的,他們幾個人1977年拍了一部叫做《春天》的影片,我有點興趣想接這部戲,就問謝添還拍不拍,他說不拍了,我就向汪洋廠長申請,經同意後開始組班子。謝添錯過執導這部片子,當時或許誰也沒想到《桐柏英雄》後來會成為《小花》,而謝導後來導演了《甜蜜的事業》同樣很受歡迎。

 ★陳荒煤提議增加「人情味」

 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原來的名字叫做《覓》,意為尋找的意思。而影片後來花大力氣改編的過程就是在「覓」最合適的表現方式。攝制組已經到了外景地,一天早晨我在河邊洗臉,我們的攝影師雲文耀很懇切地對我說,「老張,我覺得調動那麼多部隊拍戰爭場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過《南征北戰》,完全沒必要,為什麼不試試其他角度」。我很高興地回到屋裡,把攝制組的主創人員叫到一起,大家一起出主意,有說「新現實主義」的,有說「意識流」的,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主要著力表現兄妹情義,把人物命運作為影片的主要內容而不是戰略思想,總之想區別於以前常規的軍事片的方式。

 廠裡有意見怕我們出亂子,而北影廠的藝術顧問、老導演謝鐵驪,以及廠裡很有威望的攝影師聶晶都支持我們的做法。當時文化部副部長陳荒煤還給我們提出增加強調「人情味」的幾場戲,後來在影片上看到最感人的那段翠姑跪行台階抬擔架上山的部分就是陳老提出的建議。

 ★「那些可愛的年輕人」

 說起《小花》,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個是音樂,一個是演員。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特別有感染力,還要感謝已經過世的作曲王酩。那時他跟著我們攝制組一同體驗生活,在創作這首歌時真是煞費苦心,如他的名字「酩」一樣他喜歡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時偶然間靈感萌生想出這個旋律,他連續哼唱還找到劉曉慶試唱,錄在小錄音機上反覆聽。

 劉曉慶本來是我們從四川借來的,我們看到她在《南海長城》中的表演很是欣賞。唐國強同樣很年輕,剛剛結婚,他非常用功,剛來劇組的時候有點發福,後來苦苦鍛煉了一星期,瘦下去了人也黑了,但是卻顯得非常精神。找陳衝來演小花的過程更為波折,她在謝晉導演的《青春》裡第一次亮相,演一個啞女非常淳樸和動人,我們找到她的時候她在上海外語學院上學,剛剛18歲,學校不同意她演戲,她外婆也不同意,後來我們親自到上海總算說服了她的學校和家裡人,而那個胖胖臉的陳沖因為「趙小花」這個角色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時也不到20歲。

 影片拍攝的時候非常順利,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大家都很敬業,真是非常有活力的年輕人在幹事業的感覺。影片拍完後《覓》這個名字太生澀要改,但是遲遲定不下新的名字。劇組的同志找到著名電影評論家鍾惦棐,剛巧鍾老家的窗台上擺了一盆小花,鍾老說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