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內地賀歲片「鼻祖」《甲方乙方》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4-22]
放大圖片

【文匯專訊】1985年,馮小剛結束了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美工生涯,經鄭曉龍介紹,馮小剛結識了王朔。馮小剛曾表示:「王朔作品中這種觀察生活的角度,對我日後的導演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指導我拍攝賀歲片的綱領性文獻。」從此,馮小剛成為90年代初「海馬影視創作中心」的主要成員,並與王朔等人合寫了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

在和鄭曉龍合作編劇《大撒把》之後,1992年二人奔赴美國拍攝了《北京人在紐約》,這是馮小剛第一次嘗試導演。1994年馮小剛改編王朔小說,獨立執導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永失我愛》。1995年馮小剛根據劉震雲小說《一地雞毛》和《單位》,完成電視劇《一地雞毛》。劉震雲不僅在《甲方乙方》中友情客串,還成為了《手機》之後馮小剛的主要編劇力量,而劉震雲的《溫故1942》也成為馮小剛最想改編的一部作品。

《甲方乙方》投資600萬元人民幣,最終獲得了3600萬元的票房,北京的每日票房都在80萬元至100萬元。

關於「市場」的份量,馮小剛曾這樣表示:「《甲方乙方》在北京發行超過500萬後煞住,在情理之中;發行到700萬時,就不只是他們創作的緣故,與市場操作有關了;票房到了900萬、1000萬,這樣的數字其實和導演本人沒有什麼關係,很大程度是緣於人為的宣傳和操作。」但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至少創了兩個「第一」:1949年以來第一部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影片;第一部採取導演不領取片酬、而於影片利潤中提成的「風險共擔」形式。

之後的五年,馮小剛的「賀歲片」一路「順風順水」,即使在之後「賀歲片」拍攝成「一窩蜂」之勢,1998年《沒事偷著樂》、《好漢三條半》、《男婦女主任》等八部戲一起出台時,他的《不見不散》仍拔得頭籌。

馮小剛這樣回憶那個1997年:「一次凱歌導演對我說:『《甲方乙方》裡有一句台詞我最喜歡。最末了優子說的那句,語調也好,我聽了心裡咯登一下,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我至今深信,《甲方乙方》給我帶來了好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