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吳宇森的電影人生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4-22]
放大圖片

 【文匯專訊】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51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由於父親患病不能工作,由母親負擔養家的重擔,生活十分清苦。中學剛畢業時父親就去世了,全賴母親在工地抬石子負擔家計,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灣學建築或是美術的升學夢。此時吳宇森就讀於一家教會學校,精讀了許多神學、歷史學、哲學、美術學著作。吳宇森中學時代經常從課堂上溜出來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他最喜歡的是荷里活的黑幫片,西部片以及黃金時期的歌舞片。這些電影的共同點是畫面都充滿了動感。吳宇森最崇拜的導演是法國暴力導演皮埃爾·邁爾維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著濃郁的人情味。但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人卻是拍過《野人幫》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說,吳宇森電影中對慢鏡的運用以及讓角色在聖歌中進行搏命激戰的處理方式都是山姆電影語言的發揚光大。

 1971年,吳宇森到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張徹的作品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橫行無阻,吳宇森從中也學到了許多專業技巧,用吳宇森的話說,「把張徹電影中的刀換成槍,那麼就會很像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張徹身邊兩年後,吳宇森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客》。此片的武術指導就是今日香港影壇的大哥成龍,當時兩人都是影壇小輩,所以《過客》也沒有產生什麼反響。之後他到嘉禾擔任導演長達十年(1973-1983)。在這十年間他拍了許多完全討好市場的喜劇,1973年他導演了《鐵漢柔情》,之後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電影,如《女子跆拳群英會》(1976)、《帝女花》(1976)、《少林門》(1976)等,後他又執導了《發錢寒》(1977)、《大煞星與小妹頭》(1978)、《哈囉夜歸人》(1978)、《豪俠》(1979)、《滑稽時代》(1980)、《八彩林亞珍》(1982)等喜劇電影。這段時期被他自己稱作「喜劇的十年」。

 1983年他從嘉禾到新藝城後,事業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灣沉潛了將近三年。然而他也因禍得福在台灣交了許多好朋友,也見識到台灣演藝圈中迥異於香港的濃郁的人情味。在1985年《笑匠》票房慘敗後他隻身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於中國電影工作室做製片助理和劇本檢查員。在這期間美國的新生代導演薩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庫伯力克給了他很多靈感,他們作品中的暴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八十年代中期,吳宇森的電影生涯停滯不前。1986年在徐克的幫助下,成功執導了《英雄本色》,該片奠定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以至後來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雙雄》(1989)都沿襲了這一風格。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在創作此片時,吳宇森豪氣必現,多年來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復盡透每一個畫面,其精細的分流與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這部大場面、高質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觀眾和影人。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潘恆生、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藥」的周潤發。吳宇森是進行了一次賭博,然而他贏了,一群失意、蟄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相互迸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瀰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裡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正像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雙雄》後,吳宇森因意見不合脫離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自組公司拍攝了《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動作片。

 1993年環球電影公司投資請吳宇森執導尚格雲頓主演的《終極標靶》。雖然《終極標靶》推出後洛杉磯時報把吳宇森做為頭版人物,影片拷貝賣了1600個,但這是一部變了味的吳宇森電影。影片中雖然也有聖歌中飛舞的白鴿,但卻少了那份一貫的詩意,它更像一部尚格雲頓的動作片。事實上,吳宇森電影中的武打戲在香港導演中連中等都算不上,所以當影片面世後為了適應尚格雲頓的影迷,環球公司又派一名「資深動作片剪接專家」對影片進行了重新剪接。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終極標靶》並不是真正的吳宇森電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斷箭》。《斷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飾演奸角的約翰·特拉沃爾塔模仿周潤發的每一個動作,從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煙姿勢,都極具神韻。同時,吳宇森設計的動作戲和各種細節令人應接不暇。本片是吳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國電影的套路大展拳腳,此時他已真正把握了荷里活動作片的命脈。

 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吳宇森對兩大巨星的駕馭顯示了大師級的風範,凱奇和特拉沃爾塔事後對此都五體投地,他們認為吳宇森給他們設計的戲實現了他們扮酷的夢想。而這顯然不是恭維。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2000年5月24日,在中西方影迷的萬眾期待中,《碟中諜2》浮出水面。狗尾續貂的宿命,《碟中諜2》沒有擺脫,但是吳導並非泛泛之輩,雖然粗糙的劇本成為眾矢之的,但強烈的風格化影像以及酷斃拉風的克魯斯個人秀,淹沒了評論家的口誅筆伐,點燃了影迷的熱情,票房一路攀升,並創造了一個無上榮耀的歷史——票房位居所有間諜動作片之首,可以說其中導演吳宇森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