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08年12月以來,中資銀行股已成為部分外資機構大肆減持的「重災區」。5月12日,美國銀行宣佈將通過配售方式,將135億股建設銀行H股「打折」出售給機構投資者,交易價格為每股4.2港元。通過此次出售建行股份,美國銀行可籌集資金約73億美元。
此後,一些機構投資者運用折扣價格大舉套利,一時間建行H股盤面風起雲湧。14日,建設銀行H股報收於4.7港元,比前一交易日跌0.09港元。
「賺錢實在太容易」
週三,建行H股全天成交780餘億港元,除美國銀行的成交金額外,還出現了兩起建行大宗交易。一家未披露身份的建行股東在開市前以4.88港元價格出售7.38億股,套現36億港元,配售價較美銀售價高出逾16%。
據基金經理收到的電郵通知,該投資者出售有關股份的詢價在4.84至5.03港元之間,但最終以區間下限價格成交。
週三午後,另有一家投資者出售2億股建行H股,價格約為每股4.82港元,套現9.64億港元。據瞭解,午後出售的股份屬於美國銀行配售的股份,有投資者在獲得股份後立即沽售套利,以兩者差價0.62港元計,不足一日,就獲利1.24億港元。
另據業內私募人士透露,工銀亞洲亦參加了美國銀行的配股,並獲得23億股份。以折扣價格與二級市場價格的差價為0.7港元計算,工銀亞洲一天就賺近15億港元。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種賺錢速度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像這類配股行為在香港市場就是「空手套白狼」,因為參與配售的機構投資者可以先拋股票,延後兩天再將參與配股的資金交給配售一方。
香港市場有股評人士指出,部分投資者以4.2港元認購美國銀行配售的建行股份後,隨即在市場配售賺取差價,實在有些「不道德」。
外資套現衝動強烈
有業內人士稱,美國銀行減持建行的「蝴蝶效應」仍在繼續。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外資機構,在股份鎖定期滿後的套現衝動正在加速。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深受資金困擾的歐美銀行,一直把所持有的中資銀行股作為「救兵」,不少外資銀行都選擇出售中資銀行股,補充流動資本金。
2008年12月31日,瑞銀集團減持剛解禁流通的33.8億股中國銀行,套現8.08億美元。2009年1月7日,美國銀行減持了56.23億股建設銀行,套現220.42億港元。2009年1月14日,蘇格蘭皇家銀行減持108.09億股中國銀行,套現24億美元。2009年4月28日,德國安聯集團減持32.16億股工商銀行,套現124.14億港元。同一天,美國運通公司減持6.38億股工商銀行,套現24.63億港元。
據不完全統計,加上建設銀行近日被套現的189.78億股H股,2008年12月31日以來,已經有超過500億股中資銀行股被外資機構減持。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外資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並不代表看空中資銀行股。
高盛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維持對建設銀行H股的「持有」評級,並把目標價由4.4港元調高至6港元。研究報告認為,美國銀行悉數減持建行解禁股份,可以消除短期H股的技術不明朗因素。(來源: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