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內地中小學教材魯迅作品仍然最多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8-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孔乙己》、《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很多人對收錄於小學到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耳熟能詳。這段時間,關於中學教材調整魯迅作品篇目的話題正被教育界、文化界熱議。

魯迅作品減成啥樣了

 這一切始於前段時間湖北一家媒體的報道:今年秋天,湖北省將正式採用高中新課程,當地高一學生將不會在課本中讀到魯迅的《藥》和《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時間,「魯迅作品被剔出中學課本」成為各界議論的焦點。

 日前,記者專門找來幾個版本的中學語文課本進行比照,發現初中課本中魯迅的文章基本沒變,高中課本中的作品略有減少,還有一些出版社則增選了新篇目。

 據記者瞭解,在初中教材中,各版本都收錄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孔乙己》、《故鄉》等魯迅的經典文章,一般有六七篇。在高中教材中,魯迅的作品確有減少。人教版的高中課本選錄的魯迅文章從過去的5篇減少到3篇,保留了《紀念劉和珍君》、《祝福》和《拿來主義》。

 對此,該教材編寫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出回應:早在2004年,人教社便按照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語文課本篇目進行了調整。此次湖北媒體所謂的「新版教材」,其實並不新,部分實驗省市已用過多年。

 人教社新版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顧之川告訴本報記者:「新課改以來,語文教科書編寫的指導思想和課程方案發生了變化,選文也不可能不做調整。從魯迅作品的選文來說,有增有減,即新選了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同時也刪去一些過去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課文。人教社必修教材課文數量由之前的160餘篇減到現在的80篇左右,魯迅作品選篇數量也相應有所減少。」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的編審,他認為,魯迅作品減少的大背景是實施課改,整個課程結構改變了,變為包括「必修」與「選修」兩個大板塊,必修課只佔1.25學年,餘下1.75學年用作選修與複習。由於總課量少了,課文總篇數也相應要減少。同時他表示,無論哪個語文教材版本,至今魯迅仍然是教材選收篇目最多的作家。

我們從魯迅作品中學什麼

 有人認為,魯迅作品半文半白,許多作品在內容上時代性過強,與現代中學生有隔膜,所以不適合中學生閱讀。針對這樣的觀點,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資深出版人李人凡一笑了之:「如果這樣說,《詩經》、《論語》、唐詩宋詞早該清除出語文課本了。」

 顧之川也表示,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像初中課文選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籐野先生》、《孔乙己》等,這次新選入的魯迅作品《風箏》、《阿長與〈山海經〉》等,都寫得生動活潑,學生容易接受,適合教學。這已為教學實踐所證明。但是由於時代背景的複雜性、早期白話文與當下漢語的差異性,以及思想內容的深刻性等原因,並不是所有魯迅作品都適合給今天的中學生閱讀,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說,現在每一套教材都在挖空心思變換篇目,認為新的篇目可以挽救語文,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說:「篇目並不那麼重要,關鍵在於語文老師怎麼講。」現在,之所以出現大家對魯迅作品不理解、不願親近,是因為中學語文教育出了問題。孔慶東引用一位專家的觀點指出,「魯迅是語文的靈丹妙藥」,特別是作文的靈丹妙藥。孔慶東說,魯迅的文章從來都不會跑題,隨便翻開魯迅的雜文集,每篇文章都非常切題,古今中外正反左右,沒有他做不了的題目。學生讀魯迅多了,思路自然就打開了。學生想寫好作文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讀魯迅。

 溫儒敏認為,魯迅是近百年來對中國文化及中國人瞭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獨立思考與藝術個性的偉大作家。讓中學生接觸瞭解一點魯迅,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編寫必須重視魯迅。他說:「重視不等於選文越多越好,重視也還要考慮語文教學的規律,所以選文要充分照顧學生的接受能力,要適合不同學段的認知水平」。他說,過去選文過於側重思想價值,不太考慮時代「隔膜」這一事實,又相對忽略其他要求,包括「語文要素」與可讀性等要求,加上教學受制於考試,結果導致魯迅作品難教難學。魯迅作品到底選多少、選哪些、以什麼教學形式呈現、放在哪個學段,都是要認真研究的。教材選用多少魯迅作品,前提是對當代中學生的「魯迅接受」狀況與趨勢進行認真調查和研究。

對待教材變化應「寬容」一些

 在當前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裡,梁實秋、胡適等人的作品名列其中。「嗅覺敏感」的人很快由此作出了魯迅被「頂替」的判斷。

 「希望大家能夠『寬容』一些對待變化」,溫儒敏認為這次爭議暴露了二元對立的淺表性思維。「多年來,圍繞中學語文有過很多爭論,恐怕都和這種思維習慣有關係。為什麼看到教材選收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就馬上斷言這是『頂替』魯迅呢?教材中不是同時還新加了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嗎?這可能是本能地把過去評判魯迅與梁實秋爭論的結論,移用到對這次篇目調整的議論中來了。其實現代文學界關於魯、梁當年的『公案』已有許多研究,不宜再簡單套用過去的結論。何況作為演講名篇,梁實秋的作品入選是合適的。」

 清華附中語文高級教師徐海鷹也認為,不同時期教材對文學作品的調整是正常的,比如現今也有版本將韓寒的作品編進了教材。

 李人凡曾任廣西教育出版社總編輯,對不同時期教材選編魯迅作品情況比較清楚。他認為,教材中調整魯迅的文章是語文學科回歸其本身的一種現象。語文教學的根本是應用,而不該承擔更多文化批判的是是非非。任何文學作品的增減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只是一直以來,魯迅在語文中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其本意,大家對其作品的賞析也摻進了太多其他的因素,關注度過高,才導致了時下所謂的「教材不再偏愛魯迅」的說法。(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馨瑶
上海磁浮列車發生故障停駛      [2009-12-31]
解放軍設立海外基地 外交部回應      [2009-12-31]
北京「火樹銀花」迎接新年      [2009-12-31]
外交部:理解英揆推遲訪華      [2009-12-31]
胡錦濤新年賀辭重申堅持一國兩制      [2009-12-31]
胡錦濤發表2010年新年賀詞      [2009-12-31]
深圳警方檢170公斤毒品 拘七人      [2009-12-31]
系統過於靈敏 武廣高鐵又出錯      [2009-12-31]
湖北男子連傷五人跳江失蹤      [2009-12-31]
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被「雙開」      [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