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19日至21日,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我國境內媒體報道的地震有6次之多。有人甚至將其與《2012》相聯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許建東研究員表示,處在不同地震帶上的中小地震頻發是正常的能量釋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地震爆發的可能性,「是好事,不必恐慌」。
三天六次地震並不稀奇
許建東解釋說,地球作為一個活動的物體,每年需要通過地震,火山等方式把這些能量釋放出來。雖然近兩天地震頻率看起來高了一些,但是如果把時間和空間尺度放廣一些,目前地震的平均頻度和強度還是在正常的範圍內。以我國來說,在新疆天山,西南的川滇地區,台灣等能量聚集區,兩天六次地震並不稀奇,但這些地震多數發生在山區、海底等無人區,只有地質專業人員才會記錄和關注,近兩天的地震如此受關注,主要是因為發生在人員居住密集、經濟也比較發達的地區。
能量釋放讓專家鬆口氣
地球的能量釋放基本上是穩定的,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地震發生,地震研究人員會「慌」,許建東稱「因為這樣有可能是在醞釀大震」。在統計上,全球和各國都有一定的標準,在一段時間內需要釋放一定的能量。一旦這些能量通過火山、地震等方式完全釋放出來,研究人員會像「完成任務」一樣鬆一口氣。因此這樣分散地以不太激烈的方式釋放能量,其實是降低了發生超大地震的可能性。
許建東也指出,如果在同一個地震帶上或者在一個特定地區,小震活動突然增強,一天有幾十次,專業上叫「震群活動」。這樣的「震群活動」有可能是大地震發生的前兆。近兩天發生的6次地震地點分散在各地,更說明是地球正常的能量釋放過程,因此完全沒必要恐慌。據中國江蘇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