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消息,中國官方媒體《解放軍報》披露,解放軍某部的「岸艦導彈」部隊,日前從大陸發射導彈,成功命中數百公里外海上的靶艦。報道稱,這是解放軍第一支岸導部隊首次跨海機動實彈成功射擊。對此,有台灣專家分析指出,這是大陸明確告訴美國,不要輕易派航母到台灣周邊海域,台灣的事情自己解決。
試射導彈具體經過
據報道,解放軍的岸艦導彈部隊一直以航空母艦為假想敵,這次官方媒體主動披露軍演細節,意義非同小可。報道指出,演習地點是在遼東海岸一個偏僻的山坳,在指揮官發出命令後,導彈噴射著烈焰,撕破海空,飛向數百公里外的靶艦。
這次演練,該部隊分別向不同海域發射兩枚導彈,都命中目標。報道稱,這次演練探索總結新型導彈跨海打擊軍艦的經驗,並在作戰兵力拉動、演練科目和各方裝備保障等方面創下紀錄。
演習開始時,該部隊先經海上輸送、公路摩托化行軍等多種機動方式,先後橫跨渤海灣,穿越華東、華北、東北,到達指定地域。異地開設臨時陣地後,再進行為期半個多月的模擬發射訓練和導彈技術檢測。
報道稱,這支「岸艦導彈團」成軍於1958年,是中國第一支岸導部隊。在今年「十一」國慶60週年大閱兵中,該團12台新型導彈戰車接受了檢閱。
為何由官方媒介披露此事
台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林中斌分析說:「這次大陸由解放軍報來報道這則消息,是有意讓這則消息成為高可信度的事件。這也是在運用心理工具。以軍方報紙發佈這樣重要的軍事消息,加強了消息的強度。這是明確告訴美國,不要輕易派航母到台灣周邊海域。台灣的事情我們自己解決。」
林博士說,其實,美國艦隊跟中國軍隊交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北京的原則是,軍事手段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武器的能力一定要提升。有了軍事手段作為支柱,其他非軍事手段,比如經濟、文化、外交、法律等手段才會更加有效。
林博士說,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講過,如果你手裡有一根大棒,那麼即使你講話輕聲細語,別人也得仔細聽你講話。
試射的是巡航導彈,不是彈道導彈
美國軍事智囊機構「國際武器和戰略評估中心」的高級分析師理查德-費捨爾分析說:「從解放軍報公佈的照片和報道的描述來看,中國軍隊這次發射的的確是YJ-62巡航導彈,而不是美國一直擔心的彈道導彈。因為彈道導彈一般是垂直發射的,但這次發射是以大約四十度角向天空發射。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比巡航導彈高很多。如果是彈道導彈,那美國的航母艦隊是很難防範的。如果是巡航導彈,那麼飛行速度一般在聲速以下,攔截巡航導彈還是可能的。」
費捨爾介紹了導彈攻擊航母艦隊的理想方法。他說,最理想的攻擊手段是,同時發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巡航導彈是水平方向攻擊敵人的。而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先垂直向上飛行,達到一定高度以後導彈改為水平飛行,向敵人方向飛行,接近敵人以後,彈道導彈再向下飛行,攻擊敵人。就是說,航母知道敵人的彈道導彈發射以後,必須把重要武器瞄準上方。準備攔截彈道導彈,因為彈道導彈飛得快,會先到達。在航母集中防範上方彈道導彈來襲的時候,如果敵人的巡航導彈再從水平方向來襲,那航母就沒有辦法自衛了。
為什麼岸對艦導彈很重要
中國在台灣海峽附近部署了上千枚導彈,如果中方大批量發射這些導彈,攻擊航母,航母能有效攔截嗎?費捨爾說,遠在數百公里外的航母,在海上航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目標。如果你只是朝航母的方向亂髮導彈,擊中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研製精準的岸對艦導彈。而不是用普通導彈阻嚇航母艦隊。
費捨爾最後說,中國解放軍這次能及時公佈這次導彈試驗的細節,是軍事透明化的一步,是值得歡迎的。公佈軍事細節,能夠減少誤解,減少發生不愉快事件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