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伊利「舉報信事件」已立案


http://www.wenweipo.com   [2011-06-16]

【本報內蒙古辦事處16日綜合報道】6月12日下午15時左右開始,國內主要網絡論壇先後出現大量題目為《內幕慘不忍睹:伊利被這樣掏空》的舉報伊利董事長潘剛的信。一位自稱是伊利董事長助理張三林的人在信中稱:伊利高管層採取各種非法手段,把企業當金礦,瘋狂斂財……6月13日,伊利股份(600887,SH)股票突然跌停,同日警方正式立案,公司股票已於6月15日起復牌。

網絡上該舉報信全文如下:

內幕慘不忍睹:伊利被這樣掏空

伊利產業是國家的財產,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會同意被惡狼侵吞,作為伴隨產業逐漸壯大的老伊利人,我張三林更是無法接受,內心有撕心裂肺般疼痛……罄竹難書,容我慢慢向國家匯報,向天下億萬百姓交代。這篇用血淚寫成的材料,將在全國十大網絡論壇同時發帖,並將複印上千份遞交給國家相關部門和國家級新聞媒體。我張三林鄭重申明,以下內容屬實,並為此承擔全部責任,跟開放性的網絡論壇無關。如果認為以下的內容有不妥之處,請相關部門和當事人拿出證據,讓天下百姓信服,也請網友們就事論事,站在公正的立場,透明監督。(張三林,男,生於1938年04月07日,家住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職位:伊利原董事長助理。)

被虧損得面目全非的伊利現狀

伊利公司是中國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它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國營農墾工業企業。1993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制,1996年1月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1996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上海證券交易所30指數樣本股。1999—2004年連續6年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2002年伊利公司的銷售額和淨利潤在中國乳品行業排名第一,也是中國500強企業之一。「伊利」商標1999年被國家工商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9年4月30日,伊利集團向社會公佈了2008年的年度報告。報告中有兩點特別引人注目:伊利股份2008年巨額虧損19.5億元,加上2007年的巨額虧損3.7億元,合計虧損達23.2億元,把伊利集團1993年到2005年的積累全部虧掉。股東權益僅剩25億元(包括無形資產2.2億元),遠不夠伊利股份從1996年至2007年從資本市場五次融資的總數。伊利股份從此被戴上了「ST」的帽子,失去了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另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問題是,伊利的33名管理人員卻擁有高達6000多萬股的所謂激勵股權,其中僅董事長潘剛一人就持有2300萬股伊利股票(2009年年報達到4330萬股),按2010年12月25日的市值計算總額高達16億多元,這還不包括他每年從企業領取的高額年薪,更不包括他以其他非法手段從企業攫取的巨額財富。而從2005年至今的連續六年時間裡,伊利的廣大股民不僅從來沒拿到過一分紅利,甚至還不得不流血割肉。

2010年4月27日,伊利公佈了2009年的年報,在2007和2008年連續2年虧損24億元的基礎上,伊利2009年勉強實現盈利。但和蒙牛乳業[24.60-1.60%]對比,在銷售收入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伊利的淨利潤比蒙牛低了近一半。而不可比的是伊利奶粉的銷售收入39億元,毛利達42%,而蒙牛的奶粉銷售只有2個多億,虧損1千多萬元。蒙牛乳業實現淨利潤12.6億元。這些利潤都是靠液態奶、酸奶和冰激凌業務實現的。而伊利年報說明伊利的液態奶、酸奶和冰激凌業務全在虧損。我們不僅要問:伊利的利潤都到那裡去了?

據行業內和伊利內部人士透露,這些利潤的相當部分都變著戲法似的進入了潘剛等高管層及其親屬們的腰包。

實際上,自2005年以來,由於伊利高管層貪慾橫流,他們採取各種非法手段,把企業當金礦,瘋狂斂財,致使國有資產和企業資產嚴重流失、股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這裡,我們僅以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個人為例,看看伊利集團的高管們是怎樣踐踏著國家的法律、欺騙著公眾、攫取著國家、企業和廣大股民的財富的。

潘剛,現年41歲,內蒙古錫盟多倫縣人。黨員,現任伊利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1992年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檢驗專業大專畢業,通過伊利前任董事長的關係進入伊利公司。1997年潘剛擔任伊利礦泉水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98年伊利礦泉水公司巨額虧損1000萬元,被撤掉董事長(後礦泉水公司破產)。2000年,潘剛被聘為伊利集團公司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2002年7月開始擔任伊利集團公司董事、總裁。2005年6月潘剛靠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書記的勢力將伊利原董事長送入監獄後自己就當上了伊利集團董事長。

斂財之路源遠流長

其實,潘剛在伊利的個人斂財之路早在2000年就開始了。

2004年,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就曾對潘剛的問題進行過立案調查。據參加過該次調查的同志透露,潘剛在擔任伊利集團公司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伊利集團公司總裁和董事的四年多時間裡,利用職務之便,侵吞、竊取、騙取、受賄等非法手段,非法佔有國家和人民財產,涉及金額達5000多萬元,具體表現為這麼幾種方式:

一、潘剛利用職權貪污、挪用公司財產,指令其下屬以非法手段平帳、沖賬。

1、2004年2月13日和2月16日,潘剛批准液態奶事業部市場處總監靳彪(現任伊利集團副總裁)虛構用款理由,以公關費的名義從北京分公司提借現金25萬元,指使伊利集團公司液態奶事業部銷售處副總監祁志剛從鄭州經銷商處取現金20萬元,同時批准祁志剛用20萬元的產品歸還經銷商的現金,直到現在45萬元至今下落不明。據說有一部分是資助了因「未晚事件」被呼市公安機關處理而破產的北京未晚廣告公司法人代表楊光林。潘剛還指令液態奶事業部財務人員用非法手段平帳、沖賬,涉嫌貪污、挪用。

2、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潘剛以廣告費的名義給北京宏智廣告有限公司980萬元,在沒有發票的情況下,潘剛指使財務人員直接做費用支出,涉嫌貪污、挪用。北京宏智廣告有限公司的開戶行:建行三元分理處,帳號:2610061993,法定代表人:黃珊珊,註冊地址: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南路1號新大地家園B座。

3、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潘剛以廣告費的名義給山東宏智廣告有限公司265萬元,在沒有發票的情況下,潘剛指使財務人員直接做費用支出,涉嫌貪污、挪用。山東宏智廣告有限公司的開戶行:工行濟南歷山分理處,帳號:1602003309006716293,法定代表人:姜強,註冊地址:濟南市經十路83號。

4、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潘剛給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打款855萬元,但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提供的是即將作廢的發票,涉嫌貪污。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的開戶行:工行懷柔支行,帳號:0200012109006977538,註冊地址:懷柔區楊宋鎮鳳翔科技開發區5號。

5、2003年,潘剛未經伊利集團董事長批准,私自以年薪名義從液態奶事業部提取現金200萬元,被潘剛侵吞,顯屬涉嫌犯罪。

二、潘剛及其親屬採取虛報註冊資本的手段,非法設立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以廣告費、咨詢費名義,從伊利集團騙取資金達2000多萬元,牟取「暴利」1000多萬元,實為變相貪污。

潘剛及其親屬採取虛報註冊資本手段於2002年5月8日非法設立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公司股東為其老師的兒子趙健、其弟媳田雪琴(當時是伊利奶粉事業部開票員)和邵興貴。在公司註冊後不到一個月,就承攬潘剛擔任總經理的液體奶事業部的廣告業務,到2003年底的兩年多時間裡,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先後以廣告費、咨詢費的名義從伊利集團獲取資金高達2000多萬元。

據該公司知情人反映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在這期間並沒有和其它任何公司發生過任何交易。從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的收支情況看,內蒙古信禾廣告有限公司從伊利集團收取廣告費、咨詢費2000多萬元,而其支出項目只有914萬多元直接用於廣告、印刷、發佈費等支出,其它1000多萬元以勞務費的名義提取了現金,將其貪污。

三、潘剛及其親屬設立虛假公司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以收取回扣形式受賄。

潘健(潘剛的弟弟)與煙台銳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鵬)共同出資組建了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萬元,住所地在呼和浩特金川開發區,法定代表人為潘健。其中潘健出資5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比例為25%;煙台銳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資15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比例為75%。公司註冊後,註冊資本200萬元已經全部被抽走。

根據知情人反映,在2003年7月4日之前,伊利集團公司向山東煙台冰輪[16.782.07%股吧](16.77,0.330,2.007%,討論)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了大量設備。通過查閱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繳回到稅務機關的發票,該公司曾給山東煙台冰輪股份有限公司一張96,000.00元的服務費發票(但沒有使用就作廢了,再沒有發現開其他發票)。山東煙台冰輪股份有限公司於2003年7月4日匯款給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96,000.00元。

通過查閱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繳回到稅務機關的發票,該公司曾經給山東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過服務費發票兩張計101,511.00元(但都沒有使用就作廢了,再沒發現其他發票),開過房租費和禮品等發票(均沒有使用便作廢)。山東海信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於2002年1月8日和2003年4月16日匯款給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100,000.00元和101,511.00元。收到上述款項後,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便陸續提取了現金,全部被潘剛等人據為己有。

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屢屢作廢發票,正是因為他們確定不了具體收費項目和具體開什麼內容的發票形成的,這說明內蒙古銳信達科貿有限公司與山東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煙台冰輪股份有限公司沒有發生正常的商業關係,這些款項顯然就是用非法手段騙取國有財產,實質就是受賄,涉嫌犯罪。

四、潘剛及其親屬採取偽造存單手段、虛報註冊資本,非法設立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並以公司名義非法交易,把國家財產變為其私人財產,涉嫌貪污挪用。

2000年8月30日潘剛的妻子楊文俊(中學教員)、其弟弟潘健的妻子田雪琴與其妹夫閆秀明出資設立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萬元,住所在呼和浩特金川開發區。該公司的驗資報告由內蒙古誠公會計事務所於2000年8月29日出具。內蒙古誠公會計事務所的驗資依據是2000年8月29日的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城市信用合作社現金存款單及銀行詢征函,銀行註冊入資專用帳戶帳號:001692017448。該公司於2002年5月10日進行了股權轉讓變更登記,變更登記後的股東是潘剛弟弟的妻子田雪琴和潘剛的姐夫馬文力,二人各出資100萬元,占註冊資本比例的50%。

但根據調查,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已於1999年11月19日改為呼和浩特市商業銀行大學路支行,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註冊登記使用銀行現金存款單上加蓋的呼和浩特市大學路城市信用合作社「現金收訖章」在2000年8月29日之前早已停止使用,銀行現金存款單的寫明收款員是王軍,但該行從來沒有叫王軍的工作人員,銀行註冊入資專用帳戶(帳號:001692017448)根本不存在,其註冊地金川開發區也根本找不到這個公司。

所以,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完全是潘剛及其親屬等人為騙取、侵吞國有財產設立的虛假公司。

2002年6月至2003年3月25日,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陸續向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液態奶事業部及其管理的分子公司提供襯衣。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液態奶事業部及其管理的分子機構支付給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款項合計2,429,375.00元人民幣。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提供的襯衫質量低劣,很多工人因質量問題從未穿過。

同時,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在結算時做手腳。雙方約定襯衣的單價為115元/件,短袖襯衣的單價為105元/件,而付款結算時沒有區別長袖襯衣和短袖襯衣,其單價一律合併為220元/件。通過查閱該公司的交易情況發現,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帳戶(0602005219024830287)主要支付項目合計2,580,890.31元人民幣,其中用於購買消費品和支付現金1,476,696.31元,占總收入的近56%,由此可看其盈利水平之高。

五、潘剛及其親屬利用工作之便,向其親屬洩露內幕信息,買賣伊利股票,牟取暴利。

(一)潘剛的姐夫馬文力在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中山西路證券營業部開設的資金帳戶(帳號:81317637)的交易情況:

(1)馬文力於2003年2月14日存入現金700,000.00元,2003年4月4日從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在農業銀行[2.730.00%股吧](2.71,-0.020,-0.732%,討論)呼和浩特石西路分理處的帳戶(帳戶:5152010440001002)轉入1,600,000.00元,全部專門用於陸續購買伊利股票,這個時間恰恰是伊利公司2002年年報和分配方案公開的前夕。這些股票在2003年7月15日獲得股息17,072.00元,馬文力在2003年7月25日全部賣出獲款人民幣2,745,172.68元,扣除相關稅費獲利461,682.79元。這些款項於2003年8月4日轉賬支票轉回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在農業銀行呼和浩特石西路分理處的帳戶(帳戶:5152010440001002)1,600,000.00元,2003年8月5日支取現金1,161,680.00元。

(2)、馬文力於2003年8月15日從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在農業銀行呼和浩特石西路分理處的帳戶(帳戶:5152010440001002)轉入1,800,000.00元,2003年8月19日存入現金120,000.00元,全部專門用於陸續購買伊利股票。這些股票在2003年10月23日開始到2003年10月30日止陸續全部賣出後扣除相關稅費獲利54,909.71元。這些款項分別於2003年12月4日和2003年12月5日轉賬支票轉入內蒙古利興商貿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路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帳戶(帳戶:19191037016008000028)1,800,000.00元,剩餘款項以現金的方式支付後,資金帳戶餘額為439.49元未動。

(二)潘剛弟弟潘健的妻子田雪琴在內蒙古日信證券經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錫林南路證券營業部開設的資金帳戶(帳號:62802157)。

(1)、田雪琴自2003年2月17日到2003年8月1日陸續存入現金1,780,000.00元,全部專門用於陸續買賣伊利股票,在2003年8月1日分兩次共取出現金2,202,735.77元後餘額為零,扣除相關稅費獲利421,735.77元。

(2)、田雪琴自2003年2月2日到2004年9月7日陸續存入現金541,679.00元,轉賬支票存入1,600,000.00元全部專門用於陸續買賣伊利股票。這些股票在2004年9月7日前陸續賣出,於2004年9月7日後陸續共取出現金630,000.00元,轉賬支票取款1,000,000.00元,到2004年9月7日的帳戶總值為764,918.19元,扣除相關稅費獲利228,775.24元。

潘剛身為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總裁兼液態奶事業部的總經理,屬於知悉內幕信息人員,其本人、配偶、兄弟姐妹及兄弟姐妹的配偶均不得買賣伊利股票,但他們利用潘剛掌握的內幕信息炒賣伊利股票,構成內幕交易。同時馬文力與田學琴(時任收款員)當時分別擔任伊利集團公司的管理人員職務,大量的來源不明的款項進入他們個人的證券資金帳戶,並買賣伊利股票已經涉嫌挪用資金之嫌。

如果說在2005年以前,潘剛的斂財行為還是處於「地下活動」階段的話,那麼,自2005年潘剛擔任伊利集團董事長之後,那就完全是「棄暗投明」、旁若無人了。幾年來,潘的父親潘慶元、岳父楊靜源、妻子楊文俊、弟弟潘健、弟媳田雪琴、姐夫馬文力、妹夫閆秀明等幾乎所有親屬都傾巢出動,明目張膽地用他們自己的公司從伊利撈錢,其手段之多、斂財之巨,令人歎為觀止。

權錢交易,鞏固個人地位。

自潘剛執掌伊利以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獲取更大的個人利益,大搞權錢交易,籠絡各種關係,編製人脈網絡,尋求保護傘。

2003年前後潘剛結識了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書記的兒子儲惠斌(已攜巨資外逃),此後成為儲家的常客,並認儲父為乾爹。2005年上半年潘靠儲的力量成為伊利董事長。隨後便將伊利的證券業務交給了儲惠斌掌控。潘剛在2006年實行的伊利股權激勵,就是在儲惠斌一手操縱下完成的。按照有關規定,伊利的股權激勵方案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部門不予批准。但他們弄虛作假,由儲惠斌上下疏通促成此事。潘剛用企業的錢為自己獲得了4330萬股伊利股份[16.28-10.01%股吧],金額高達16億多元。儲惠斌等人也從中獲得了巨額的收益。潘還在2005年至2006年從伊利給儲惠斌挪用二個億資金供其在內蒙古收購企業使用。儲惠斌外逃後,他在赤峰和烏海的礦業由潘剛繼續秘密經營。

伊利每年的廣告費都交給有關領導的子弟去承辦,為他們提供業務來源和相對更高的收益,潘剛也就順勢借用或盜用他們的名義作為自己的保護傘。現在伊利同一時段的廣告費用比蒙牛等同行企業高出20%以上。

潘剛在伊利常年設立了產品招待部門,大肆送禮搞交易。每年送禮人數達數千人,金額達數千萬元。背後的秘密交易數額更是驚人。

在企業證券、大宗原輔材料的招標和基建工程項目等相關業務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能看到潘剛親屬參與其中。還有其他一些管理人員也藉機以他們親屬的名義投資包裝等企業,產品由企業包銷,變相從企業洗錢。或借小企業退出的機會低價變賣,侵吞企業資產。

窮盡一切手段侵吞企業和國有資產

幾年來潘剛利用其把持的權利,採取多種手段,大肆侵吞國有和企業資產。

1、伊利集團每年幾十億的廣告和市場推廣費用,在潘剛的安排下,由他的親信劉春海(現任伊利集團副總裁)和靳彪(現任伊利集團副總裁)一手把持,進行暗箱操作,提取大量的回扣。據初步統計,幾年來的回扣多達數億元。

2、伊利這幾年在全國大肆擴張,盲目投資,多達60多億元,根本不考慮投資回報。潘剛派他的弟弟潘健把持著基建和設備的採購招標。通過到處收受回扣,轉手倒賣或轉包,從中獲取了幾個億的好處。伊利的很多大宗業務都必須通過潘剛的弟弟潘健才能成交,而潘健並不是伊利的員工。伊利過去實行的項目公開招標、項目組全權負責的做法早已形同虛設。要想承攬到伊利的項目,必須找潘健說話,這已是公開的秘密。而這些項目,投產以來大部分廠房和設備都在閒置。從2008年年報看上述項目都在虧損。

3、伊利麵包廠的資產近1000萬元,負責人魏學增是潘剛的親戚,潘剛以2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魏學增等人,從中侵吞巨額資產,造成企業資產的重大損失。

4、潘剛為了平衡他和幾個高管的利益,保住違法的收益,授意伊利分管財務的副總裁趙成霞以她親屬的名義設立公司承攬伊利的包裝業務,價格遠遠高出其他同類產品,實際是在變相洗錢。伊利近幾年在全國各地上了幾十個上億元的大項目,每個工廠的車間就需要上百個燈具。為了照顧一位高層官員的親屬,潘命令伊利公司項目招標辦只能用這個親屬的產品。而同一廠的同一種燈具在工廠的採購價要比這位親屬低400元至600元,但潘剛就是不允許工廠自己採購。

5、2006年伊利的股權激勵由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市投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無償出讓了其持有的4%的伊利股權。然後又交給了一個只有10萬元註冊資本的北京天馳億陽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作為中介,最後轉到了潘剛等人名下,這是公開的侵吞國有資產。

股權激勵,「合法」蝶變乳業首富

伊利股權激勵方案的出台和實施,可謂是潘剛斂財過程中的最大傑作。

2005年國家對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伊利公司董事長潘剛利用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之機,在不具備實施期權的條件下盜用了該分配政策,為自己謀取了巨大利益。眾所周知,潘剛並非公司的創始人,他是在92年底伊利股份[16.28-10.01%股吧]制改組時從內蒙農大大專畢業進入伊利公司的。在2005年前,潘剛在伊利公司沒有一點股份。而從2009年伊利的年報可以看出,潘剛一人就持有了4330萬股的伊利股份,按2010年12月25日的市值高達16億元,加上他從伊利每年領取近200萬元的年薪和採取各種手段從伊利獲取的非法收入,潘剛任伊利董事長5年來,個人財富最少達到了二十多億元,成為中國乳業巨富第一人。而伊利公司在這5年中,已經虧掉了24億元。

該方案在中國證監會靜默期就有很多反映,中國證監會當時認為該方案不具備條件、不能實施。然而,潘剛夥同儲慧斌等人利用他們強大的利益關係網和勢力迫使中國證監會同意了方案。該方案首先是考核指標不科學企業效益和股權激勵嚴重背離,其次是存在著國有資產的流失,再次是嚴重的分配不公。參與公司5000萬股期權分配的管理人員只有30多人,僅四名高管潘剛、趙成霞、胡利平、劉春海四人就佔了60%。股權激勵造成企業內部人心渙散,管理混亂,導致公司2007和2008兩年巨額虧損。

2006年11月,在業界、證券專家及政府部門相關人士普遍認為「涉嫌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廣泛置疑聲中,終於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的批准。這就等於說,潘剛終於能披著「合法」的外衣,摘取他魂牽夢繞的「碩果」了。

按照該激勵方案,伊利將向激勵對像定向發行5000萬股股票,這部分股票只要達到了方案中規定的行權要求,即為激勵對像所有,而被激勵對像在得到這部分股票時是不需要自己掏腰包來花錢購買的。

按照該激勵方案的行權條件,首期行權時,伊利股份上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17%且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0%;首期以後行權時,伊利股份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與2005年相比的復合增長率不低於15%。這樣的行權條件簡直就是白送。尤其是首期以後的行權,甚至可以完全不考慮淨利潤增長的因素,即便是出現了虧損,只要主營業務收入與2005年相比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5%,伊利的股權激勵同樣還符合行權條件的要求。2007和2008伊利兩年巨額虧損24億元,而潘剛他們還能繼續保持股權。這恐怕是世界上都絕無僅有的奇聞。這就是伊利股權激勵方案的真正奧秘所在,也正是潘剛能「合法」斂財的核心所在。

欺世盜名排除異己

潘剛執掌伊利以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通過各種手段,給自己戴了上多個「政治光環」。而這些光環都是以損害企業的利益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得來的。2005年下半年,潘為了入選2005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安排公司總部和事業部的管理人員加班,利用公司自己的電腦在網上點擊「潘剛」,甚至安排人做了一個軟件,在網上提高點擊率。以這種方式獲得了CCTV年度經濟人物的大獎。2009年潘又花錢請人寫了一本書名叫《棋手潘剛》的書。書中把潘標榜成中國乳都的締造者,中國奶業第一人,中國液態奶第一人。2003年前後潘剛結識了自治區原黨委書記的兒子儲慧斌,從此投靠儲慧斌之流,自認儲父為其乾爹。潘剛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拉關係走後門,通過儲慧斌給自己搞了一個中國五四青年獎的指標。而當時的基層團委和團市委並不知情,直到潘領了獎儲父接見在電視露了面才知道。潘為了鞏固其在伊利的統治,排除異己。凡是不贊成其觀點,反對他的人,一律清除出伊利等手段,製造白色恐怖。幾年中集團總部和事業部中層以上幹部500多人都被迫離開。十多年來,為伊利創業的近3000多名老員工都被趕回家。近1年來企業又流失了大批銷售及技術骨幹,如冷飲事業部技術付總張曉峰,銷售付總范紅旺,液奶事業部銷售付總郭維世,技術總監蘇廣宇等多年在伊利做出貢獻的人才都不得已離開了。排除異己後,潘剛大量安插自己的親屬、朋友和同學,把持了伊利的要害部門。同時,他的父親潘慶元、岳父楊靜源、妻子楊文俊、弟弟潘建、弟媳田雪琴、姐夫馬文力、妹夫閆秀明、內弟和外甥等人用他們自己的多個公司和伊利從事業務交易,肆無忌憚的從企業撈錢,伊利成了潘氏家族的天下。

伊利現狀:人心渙散,內耗加劇

由於高管層的嚴重貪腐行為和收入分配的極大不公,目前的伊利管理混亂,人心渙散,事故頻發,企業內耗日益加劇。

伊利現有職工近2萬人,其中事業部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及主要業務骨幹就達近千人,伊利的業績主要靠這批人來實現。股權激勵本應是針對這批人來設定。但潘剛為了個人的利益,僅限定在30多人,而這30多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潘剛當董事長後收買的死黨。這樣的股權激勵範圍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只能是潘剛發財的工具。

近年來伊利員工的收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把過去享受的福利待遇全部取消,造成一部分員工生活難以為繼。潘剛每年把巨額的資金用於請客送禮虛假廣告和盲目投資,造成企業資金的浪費和大量資產的閒置,而捨不得給員工解決生活待遇,2005至2008年沒有給員工漲一分錢,員工怨聲載道。近1年來,迫於壓力潘剛不得已給員工增加了一些工資,但同蒙牛等乳業同行相比同工種同地區每個崗位月薪差500-2000元之多。企業內人心極不穩定,人員像走馬燈一樣不停地換來換去。

由於企業人員收入懸殊太大,造成內部矛盾激化,導致管理混亂。企業從2005年以來內部事故頻發。2005年運送員工上下班的7輛大轎車一夜間全被焚燒。隨後集團總部在保安森嚴,攝像監控的條件下,五間高管的辦公室被盜。2006年,伊利飼料廠發生了20年來沒有過的粉塵爆炸,13名員工被嚴重燒傷,現有9名員工還在醫院治療,造成停產3個月,總計近千萬元的損失。隨後伊利在新疆的工廠發生爆炸,造成多人傷亡。隨後伊利在武漢的工廠發生爆炸致使多人傷亡。至於企業運營中的各種大小事故更是接連不斷。內部人心極為不穩。潘剛出門要乘坐防彈車,更有甚者伊利開客戶大會,配保安站崗,對客戶進行安檢。甚至連員工上班都不敢公開議論問題。伊利多年來形成的「以人為本,平等信任」的企業文化已蕩然無存。難怪有伊利員工會發出如此的感慨:「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伊利已經不是一個生產產品的企業,更像一個集中營!」4年來伊利發生的多起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員工傷亡達數十人,企業直接和間接損失達上億元,至今未向社會披露、也未做任何處理。

在謊言中生存的伊利,路在何方!

從2005年開始,伊利為了一個虛假的「華麗外衣」,高管們為了盡其最大可能地從企業獲利,潘剛們陸續編製了一系列的虛假財務報告,以騙取主管部門的認可、騙取社會各界的信任。

為此,他們每年大量轉移未銷售產品為當期收入,產品還沒有出庫就編製虛假銷售報表,子公司之間和母公司重複計算銷售;每年巨額營銷費用不入帳,不攤銷,編製虛假利潤,編造虛假財務現金狀況;應付供應商巨額材料款不入帳,隱瞞巨額銀行貸款等等。目前據我們瞭解伊利在各家銀行的貸款(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已超過80多億元。

伊利每年的財務報告都要由會計師審計,但會計師事務所只憑企業提供的數據來做審計報告。由於企業給他們提供的是虛假數據,審計結論也就無法真實。

潘剛他們為了盡快摘掉「ST"的帽子,使自己的股票早日高價套現,在2009年前3季度的財務報告中僅是液體奶的銷售收入就多虛報了20多個億。

為了掩飾企業越來越大的虧空,延長高管們得以繼續斂財的時限,潘剛還在近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上高調勾畫伊利的光輝前景,大談什麼伊利要重回老大的地位。如此下去,不斷以謊言掩蓋謊言、在謊言中前行的伊利,最終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企業生機蕩然無存,虧空倒閉已成定局!

沿著它現在的軌跡,伊利已無路可走!

它已經成為了一座即將坍塌的大廈!

在黨和國家大力反腐倡廉、致力社會公正、構建和諧社會之際,我們不禁要問:

像伊利這樣的企業現象、像潘剛這樣的企業高管,我們能容忍到什麼程度?

像伊利這樣的企業,難道我們只能這樣看到它連年虧損直到倒閉嗎?

難道只有當國家、企業和全體股民的利益遭受滅頂之災之後,我們再來悔恨和惋惜嗎?

伊利的辯駁

現伊利已發表聲明舉報信的內容純屬捏造。關於信中提到的「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潘剛給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打款855萬元,但北京盈福泰盛廣告有限公司提供的是即將作廢的發票,涉嫌貪污。」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稱,這個舉報說法就有問題,不存在「即將作廢的發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所有會計業務每年都要經過獨立的第三方會計事務所審計後向社會公開披露,所以也不可能存在信中所說的情形。

關於「伊利如今已經被掏空,業績一落千丈。伊利集團向社會公佈的2008年的年度報告中有兩點特別引人注目:伊利股份2008年巨額虧損19.5億元,加上2007年的巨額虧損3.7億元,合計虧損達23.2億元。伊利2009年的年報中勉強實現盈利。此外,伊利的33名管理人員卻擁有高達6000多萬股的所謂激勵股權,其中僅董事長潘剛一人就持有2300萬股伊利股票(2009年年報達到4330萬股)」一說,張劍秋稱,2008年度虧損原因為行業「三聚氰胺事件」影響所致(全行業都虧損),剔除該事件影響後公司不會虧損。伊利股份年報顯示,2007年剔除會計政策影響後,公司年度利潤總額應為6.6億元;2010年潘剛持有股票總額是434萬股。

張劍秋稱,公司歷任董事會均無董事長助理一職。在伊利原董事長鄭俊懷任職期間,有一名為「張三林」的人在伊利工作,但不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他曾因捲入原董事長鄭俊懷案件被檢察機關調查,之後,就離開了伊利。據瞭解,「張三林」系內蒙古自治區工會的退休職工,2005年在伊利時已達67歲高齡,舉報信是否出自「張三林」之手,張劍秋懷疑稱「這麼大歲數的老人,應該不會費盡心機通過網絡進行舉報。」但據中國證券報稱,張三林是伊利股份前任董事長鄭俊懷的助理,並且相關人士表示,張三林不願意露面,是因為還沒有想好如何面對媒體,如果需要,會主動出來跟媒體見面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