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孔榮娣、周義傑6月25日邯鄲電】在河北峰峰礦區的磁都彭城,由磁州窯工藝美術大師魏啟山創立的磁州窯民間藝術博物館早已經遠近聞名,這在這個六百多平米的展廳裡,擺放著300余件由他親手製作的磁州窯藝術展品。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台鎮與彭城鎮一帶,現存古窯場多達200多個,歷來有「南有瓷都景德鎮,北有磁都彭城鎮」之美譽。與景德鎮官窯不同的是,磁州窯燒製的是民間庶民百姓喜聞樂見的化妝白瓷,隋唐時期多為青灰色裸體胚胎加釉色裝飾,宋代則發展為富有民間風情的創意,如劃花、剔花、刻花、鏤空、翡翠釉、墨玉釉、天目釉等近三十多種裝飾技法,工藝筆鋒與刀功刻剔都稱得上是中國陶瓷發展史的上傑作。
磁州窯新品種類眾多
在這個看似普通的磁州窯民間藝術博物館裡,既有磁州窯的標本和遺物碎片以及精心製作的磁州窯工藝流程,還有他搜集的各種關於介紹磁州窯的書籍和資料。此外,也有魏啟山按照磁州窯工藝流程親手燒製的藝術展品,這些展品創意新穎,與一般的陶瓷器具不同,既有各個歷史時期的帝王將相,也有極富時代氣息的為慶祝北京奧運的奧運陶瓷品,還有各種「反戰」、「保護磁州窯」等主題的藝術品,魏啟山因為這些作品多次在民間藝術展覽和陶藝展中獲獎,他也因此也被批准為「磁州窯燒造技藝」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博物館的一角,魏啟山還專門設置了一間陶藝工作室,
仍然用古老的磁州窯製作工藝現場製作陶瓷藝術品,並對參觀者開放。
磁州窯工藝面臨失傳困境
魏啟山告訴記者,他出生於磁州窯陶瓷世家,受魏氏家族歷代熏陶,從原料到燒成各樣成品都得精心學藝,熟練掌握拉坯成型、施釉、彩繪裝飾、刻、剔等技術。為了磁州窯文化不被人遺忘,早在1998年他就在自家創辦了磁州窯民間博物館,今年又為博物館遷址,使得博物館面積更大容納東西更多。
「不能讓磁州窯工藝失傳。」魏啟山坦言,目前隨著老藝人的退出,傳統生產方式和製作觀念改變,磁州窯的輝煌早已不在,而磁州窯工藝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他呼籲,國家應高度重視陶瓷工藝的科研提升,拯救陶瓷業落後的發展現狀,從而製作精品陶瓷,再次讓中國陶瓷領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