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溫家寶為歐帶來「及時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6月29日報道,法國《歐洲時報》29日刊文說,在歐元區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的大背景下,中國總理為歐洲經濟提供了實際的支持,向歐洲人傳遞了友誼和信心,這是一場及時雨。相比起一系列政府間協議、經濟項目合同的簽署,具體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們看到了中國所表現出的姿態。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自6月24日至28日對匈牙利、英國、德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為今年格外燥熱的歐洲帶來一絲清風,為正在經受「乾旱」的歐元區經濟帶來了雨露甘霖。在歐元區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的大背景下,中國總理帶著由眾多政府部長、經濟大員組成的龐大代表團訪問歐洲,取得一系列政治、經濟成果,為歐洲經濟提供了實際的支持,向歐洲人傳遞了友誼和信心,這是一場及時雨。同時,中國的姿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勸誡人們:危機時刻,重拾保護主義不是出路,合作雙贏才是良策。

溫家寶此行的重要議題是經貿。中國代表團在訪問期間簽署的一系列購買歐洲國家國債、經濟合作與貿易協議,引起歐洲國家政府與民眾的極大關注與興趣。

匈牙利總理說,中國的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給匈牙利增添了信心;英國政治家說,中國在實實在在地幫助歐洲;德國經濟部長說,強大的中國對德國而言意味著機遇。言語間表達的不僅僅是外交辭令,更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感激。

誠然,這次溫總理訪歐所處的大背景不容忽視。當下,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元區危機愈演愈烈,在如何對希臘實施第二輪救助,並防止債務危機在全歐蔓延、發生歐元區崩塌性災難的問題上,歐洲領導人幾乎是一籌莫展,或者說辦法不多,至少是信心不足。

在這種時刻,中國主動地伸出了友誼之手,相比起一系列政府間協議、經濟項目合同的簽署,具體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們看到了中國所表現出的姿態。

中國有一句老話:患難見真情。西方人也常說:行動勝於言語。危機時刻,中國以實際行動表達了真情。實際上,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包括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在內的任何一方,都難以不依賴外界而獨善其身。中國所表現出的姿態不是傲慢的、沾沾自喜的救世主的姿態。正如溫總理在英國與華人華僑座談時所言,中國也有持續發展、抵禦通脹的課題存在。另外,如經濟學家所言,中國擁有的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需要某種安全的出口,比如適時適度地購買歐洲國家的國債,對中歐雙方是雙贏的考慮。

人們看到,中歐之間所簽署的「經濟大單」都不是天文數字,而是一個個深思熟慮的計劃,這表明中國的姿態不是空泛的,而是理性的。因而,對歐洲人來說,中國總理的來訪,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更使人感到親切、自然和備受鼓舞。溫家寶這位身上充盈個人魅力的政治家在歐洲的訪問不僅僅局限於政治、經濟,除了與各國政要之間的雙邊會談、與默克爾共同主持首輪中德政府間磋商之外,溫家寶在倫敦參觀了莎士比亞的故鄉並觀看了莎翁戲劇,在英國皇家學院做了演講,在柏林出席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開幕式。他的歐洲之旅不僅是政經之旅、友誼之旅也是文化和思想之旅,這對促進東西方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親近不無裨益。

毋庸諱言,歐美文化中的競爭思想常有過頭與狹隘的一面,往往在危機時刻,也是最需要相互理解、團結的時刻,保護主義就會沉渣泛起。由於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優異成績,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目光短淺者造成了刺激。心胸狹窄者的智慧往往都具有局限性,自信心的缺失、嫉妒和多疑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只能加大競爭的劣勢,而無助於戰勝困難、走出危機。

中國用實際行動和主動的態度表明,中國對於歐洲不僅是競爭對手,同時、而且更重要的是合作夥伴。對於貿易逆差等經濟問題,歐洲也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應簡單地怪罪於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朋友的重要性更甚於一時一事之得失,「風物長宜放眼量」,有這種胸懷和眼光才能更好地保障國家的利益和前途,共克時艱,走出危機。

      責任編輯:繾綣緋夢
溫總冀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2011-06-28]
溫總與英國首相共同會見記者      [2011-06-28]
溫總吁德推動歐盟放寬對華出口      [2011-06-28]
溫總:中方對歐盟發展充滿信心      [2011-06-28]
溫總談人權:中國從不教訓別人      [2011-06-28]
溫總與默克爾會晤 談中國通脹      [2011-06-28]
溫總在英演講 解讀中國走向      [2011-06-28]
溫總:未來中國將實現民主法治      [2011-06-28]
溫總會見英前相貝理雅和白高敦      [2011-06-27]
溫總:希望中英能向前走向上走      [20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