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著名學者建言中國經濟「三業鼎立、兩輪驅動」


http://www.wenweipo.com   [2011-07-08]
放大圖片

中國三產化著名學者、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賀有利博士。香港文匯報記者王岳 攝

【本報記者王岳蘭州8日電】中國三產化著名學者、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賀有利博士今天在此間舉辦的2011年「西部再出發·蘭州論壇」演講表示,中國經濟應該實現三業鼎立、兩輪驅動的發展模式。三業是農業、工業、服務業,是工業化、三產化(亦稱服務化)、農業現代化,兩輪是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是三產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賀有利博士認為, 作為人口大國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考慮, 農業、工業、服務業及各類產業要協調發展,缺一不可。因此,不僅要重視農業、工業,還要加快服務業發展,要把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統籌考慮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賀有利博士分析,農業及農村、農民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已成為我國發展改革穩定的基礎。許多地方政府非常熱衷於投資多、污染重的重化工業項目的投資,一些重化工業發展過快過猛,出現了用污染和能源換外匯的現象。第三產業雖然受到中央的重視,但許多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大的重化工業,相對農業、工業經常忽視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振興第二產業,穩定提高第一產業;要三業並重,三業並舉,三業鼎立,使三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或農業、工業、服務業)共同舉起中國經濟這個巨「鼎」。

當前,一般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工業化、城鎮化, 城鎮化的動力是工業化。賀有利博士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引起誤解,導致出現一些不良的後果。使過分重視工業,已出現過度重化工業化的現象,導致環境污染嚴重,能耗居高不下,經濟結構調整緩慢,轉變發展方式困難。

賀有利博士認為,城鎮化的動力是三產化、工業化,在城鎮化的初期主要動力是工業化, 次要動力是三產化。在城鎮化的後期主要動力是三產化, 次要動力是工業化。例如,北京市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75%,上海市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57%,廣州市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61%。

賀有利博士表示,城鎮化實質是非農的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經濟、就業及就業家屬的集聚。改革開放32年來,第三產業就業增長速度是工業就業增長速度的近3倍;第三產業增加的就業是工業增加的就業的2.2倍;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比工業多11709.5億元,因此,改革開放32年來,三產化對城鎮化的貢獻大於工業化對城鎮化貢獻。 今後,第三產業對經濟、就業、城鎮化的貢獻將會更大,三產化是城鎮化後期的主要動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