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在經歷1998年外匯危機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韓國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更加凸顯,為了拿到就業的敲門磚,學生們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外語等級證書的風潮也變得越來越熱。
拿最為常見的英語托業考試來說,求職者托業平均成績2000年為580分,2005升高至617分,2010年達到639分,在十年間足足提高了60分。而日本求職者的平均托業成績2008年為456分,2009年為460分,2010年為485分,比韓國低154~180分。
三星集團某系列公司的人事部門負責人表示:「2000年之前,大學畢業的新職員中幾乎找不到托業考試成績在三等級(620分)以上的人。90年代初,能考到一等級還會給130萬韓元的獎勵,並全額支援托業補習班學費。而現在,即使我們在招聘時只要求托業成績在730分以上,但很多應聘者的成績都在900分以上。幾個月前我們對大學畢業的新職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人有海外研修經驗,而有碩士學位的人也超過了一半。」
大學生人數增加是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主要原因之一。1993年大學生人數(包括研究生)為167萬,2010年激增至313萬人,幾乎翻了一番。2008年大學入學率(包括大專)為83.8%,高於日本(56.2%)、美國(53.2%)、法國(41.0%)和德國(35.4%)。25歲以上人口中,大學畢業生的比率1985年為10.0%,,1990年為14.1%,2005年升至31.4%。
韓國勞動研究院琴在昊(音)表示:「20年來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激增,但國內大企業的正規職或是公務員等大學生們比較嚮往的崗位數量卻沒有增加那麼多。所以,為了擠過就業的獨木橋,很多大學生熱衷於考證來提升就業可能性。」
雖然求職者考取的資格證書不勝枚舉,但實際上這些短期內臨陣磨槍學出來的技能或是知識與就業後的實際業務能力並不相關。反而有一些新職員一味沉迷於考取資格證書,卻缺乏與人協作的能力和領導能力。
NHN招聘戰略組組長羅世關(音)表示:「我們公司在最近五年對新職員考取的資格證書和業務能力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調查後發現,兩者並不存在任何關係。為了就業而考證的求職者們一般對事先確定的問題回答得很流暢,但企業需要的人才卻不是這種類型的。」
要想解決大學生考證過熱的問題,可以參考一下法國的做法。在法國,大學生十分重視在就業前在相關領域進行實習。學生們在大學1~2年級的時候主要為了賺零花錢會做做一些比較容易的工作,但到了3年紀就會開始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尋找實習的機會。即使是大學畢業了,或是研究生們也常常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6個月到1年左右的實習。通過具體操作獲得技能和知識,和短時間內考證獲得技能認證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大學生考證過熱的現象源於就業困難,所以這一問題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是不現實的。專家建議,要想改善大學生盲目考證的問題,企業需要站出來牽頭。用人企業應該開發出一個可以衡量求職者實際工作能力的評價系統,而不是像現在單純地依靠數據化的各種資格認證評價求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