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蘭大教授破解千年之謎《倉頡書》


http://www.wenweipo.com   [2011-08-04]
放大圖片

千年奇文《倉頡書》原文。

【本報記者王岳吳明蔚蘭州4日電】千百年來,一直無人能夠破解的28字奇文《倉頡書》於本月3日第九屆海峽兩岸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上被甘肅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崇琛考釋。據張崇琛考證,該書是為黃帝戰勝末代炎帝及蚩尤的紀功之辭,既對戰功耀武揚威,又表示了和平共處的良好願望。據悉,該課題是張崇琛教授與陝西省合作的一個研究項目,這是首次將考釋成果於研討會上公佈。

張崇琛教授考證認為,《倉頡書》全文內容概括為先言戰後黃帝族與東夷族的友好相處,以及黃帝族的勢力已遍佈各地,再言以雲命名師、官的管理體制,再言戰後家園的重建,最後強調了其政權的合法性,並對其戰績進行炫耀。其完整的釋文為:「中原東夷,黃帝居首,東夷為友。黃帝族的足跡遍佈當世,他們傚法天上的雲氣,並以雲為師、官的光輝名字。他們在戰後相互協助,除草闢地,重建家園。他們接受了炎帝政權象徵的酒尊,並擁有了蚩尤族的先進武器及戰裳。」

張教授在這次研討會上還反駁了之前關於《倉頡書》系「劉歆偽造」之說。據他考證史料顯示,早在劉歆之前,倉頡造字之說已屢見於《荀子·解蔽》、《韓非子·五蠹》、《淮南子·本經》等諸文獻。且從文字發展的歷史來看,近年來頻頻發現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龍山文化時期陶器上的數十種刻畫符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在經歷了堆石記事、結繩記事以及符號記事的漫長時期後,於距今四千多年的黃帝時代,即已有文字雛形存在了。正如荀子所說,當時可能「好書者眾」,而最後則只有「倉頡獨傳」。而從現存《倉頡書》28字來看,其中有些字,如「己」、「乙」、「友」、「止」、「左」、「互」、「芾」等,幾乎與甲骨文相同或相近,而劉歆是沒有見過甲骨文的。

上述事實這不但說明《倉頡書》並非劉歆所偽造,而且有力地證明了《倉頡書》28字即是甲骨文的前身。

據瞭解,《倉頡書》共28字,最早發現於今壽光縣西之倉頡台。宋鄭樵《通志》載:「倉頡石室記,有二十八字在北海倉頡墓中,土人呼為藏書室。周時無人識,至秦李斯識其八字,曰『天作命,皇避迭王』。漢叔孫通識十三字。孔子至齊嘗訪焉。」至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侍書學士王著選內府所藏歷代法書摹刻在棗木板上,拓賜大臣,即著名的《淳化閣帖》。《倉頡書》納於帖中,28字遂公之於世。徽宗大觀三年(1109),蔡京又奉命重新摹勒刻印,成《大觀帖》,才附註釋文: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