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香港大坑火龍舞出132年文化遺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1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社香港9月12日報道,中秋月夜,香港銅鑼灣的大坑地區人聲鼎沸,幾條街巷邊擠滿市民和遊客,他們為了一睹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舞火龍」。這項民俗活動橫跨望月之夜,一連3日熱鬧登場。

入夜後,跟隨喧鬧的鼓聲便可尋到「舞火龍」的現場。晚8時許,由31節的火龍已經亮相街頭,它用珍珠草紮成的,綿延將近70米。火龍開光後,龍眼閃閃發亮,龍身插滿密密麻麻長壽香。

火龍雙眼由手電筒製成,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沙田柚。舞龍時,整條龍身上火紅的香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火龍追著火球,沿著街道奔騰,彷彿騰雲駕霧。

舞龍者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不怕煙熏,忍住煙火的灼熱,熱血沸騰地輪流舞動火龍,穿梭於安庶庇街、綄紗街等大坑的街巷。中秋夜晚10時許,火龍不僅衝出大坑,還舞動到維多利亞公園,在中秋綵燈會上展示百年火龍。

在火龍行走的街旁,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們架著雲梯,長槍短炮齊備,前來攝錄這一傳統盛事;許多爸爸媽媽也帶同小朋友前來,感受熱鬧氣氛。

不少外國遊客也慕名而來,一位英國女孩對記者說:「這讓我印象很深刻,我想火龍一定很重,很多人圍著、舉著它,輪番交換舞龍位置。」

的確,雖然是用草紮成的火龍,重量則達到850公斤,需要300位大漢輪流舞動才能完成3個小時的舞火龍。

根據香港民政事務局提供的資料,舞火龍的傳統源自清光緒年間銅鑼灣大坑的一場瘟疫,當時居民為求消災解困,以珍珠草織成長龍,並在龍身插滿線香,連續三晚燒鞭炮、舞火龍,之後災禍真的絕跡。自此,這項活動世代傳承,成為每年中秋的特色民俗。

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則對這項傳統給出更合理的科學解釋:「舞火龍結束後,爆竹中的硫磺、白藥、長壽香的煙,就蒸熏了整個大坑區,所以舞過之後呢,大家都平安大吉。」

陳德輝舞火龍已有50多年。他說,舞火龍可以將不潔的東西吸走,更重要的是凝聚和聯繫區內人士。而近年區內舊樓都漸漸變成私人樓宇,有不少老街坊都搬離甚至移民海外,但仍每年回來參與,更有15至16歲的青少年不斷加入舞龍行列。

主辦的大坑坊眾福利會每年都寄信給新搬來的家庭,呼籲有興趣的青少年參與,報名相當踴躍。陳德輝毫不擔心這項傳統會失傳,正尋找對舞火龍有熱誠青年作接班人。

      責任編輯:諾言
中國廣州交響樂團中秋佳節在新加坡演出      [2011-09-12]
維園中秋綵燈會家長帶子女見識舞火龍      [2011-09-12]
亞太股市中秋大跌 恆指跌4%      [2011-09-12]
溫家寶中秋看望老年人偶遇師母      [2011-09-12]
最美媽媽吳菊萍與妞妞中秋重逢      [2011-09-12]
香港市民觀燈賞月度中秋      [2011-09-12]
限娛令:最無顧忌數央視      [2011-09-12]
今年中秋節17點27分月亮最圓      [2011-09-11]
香港中秋賞燈樂維園魚燈或入世界紀錄      [2011-09-11]
中央九常委中秋前調研 重民生      [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