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嫻貴陽16日電】綜合報道,貴陽的市民楊麗拿著一包中藥材苦著臉說:「天氣乾燥想買些清熱去火的中藥,過去開一副這樣的中藥就六、七塊錢,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30塊錢以下的中藥方子了,每張方子的價格都比去年漲了三成。」
貴陽一樹藥業的一位營業員介紹,4月份以來,太子參從每公斤不到200元漲到了580元。去年一盒售價36元的川貝粉今年售價變成了72元。而且還在上漲,三七價格暴漲,從100塊錢一公斤左右,最高峰漲到700塊左右。「不停的改價格表我們也覺得太吃驚了,這麼多年沒遇見過漲的這麼瘋的。」
原因分析:西南大旱導致多種藥材減產
貴陽一中藥批發商張林分析漲價原因說,川廣雲貴等西南地區是我國中藥的中藥產區,西南持續數月的乾旱,六七月份旱澇急轉,導致多種藥材減產達一半以上,嚴重的地方甚至絕產。再加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藥療效可靠、副作用小以及對身體的益補作用,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從而引發中草藥需求量增多。市場供不應求價格當然一路瘋漲。
貴陽一樹藥業某店負責人王先生稱:災害固然是導致中草藥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災情加大了人們對中草藥價格上漲的預期,導致部分企業和購銷公司爭相囤積,中藥屬於按照農產品進行管理,物價部門並不制定指導價,完全遵循市場定價的原則,市場上藥材漲價,銷售時也只能跟著漲價。」此外,這幾年來,物價上漲,人力、運輸等成本都在漲,中藥價格上漲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