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神秘「女書」出閨女書書法後繼有人


http://www.wenweipo.com   [2011-09-18]
放大圖片

王澄溪之女王小溪為記者用女書書法所寫的「厚德載物」

【本報記者解詠荃,見習記者王翼瑋鄭州18日電】 「世界上被使用最多的文字是中國的漢字,而世界上使用最少的文字也在中國,那就是『女書』。」河南省女書藝術中心主任王小溪說。

在前不久上映的電影《雪花秘扇》中,女書作為女同間傳遞真情的符號首次為大眾所知曉,這是一種主要流傳於湘南、桂北、粵西北地區的古老文字,其神秘之處在於,它是迄今世界已知的唯一由女性創造並只在女人中間使用的文字。女書主要為七言詩、五言詩,一般書寫在精緻的宣紙、扇面、布帕上,是古時女性夥伴之間互訴衷腸、表達苦悶的閨蜜用語,其傳承規則是母女世代傳襲,上輩傳下輩,傳女不傳男,因此男人們不懂、不學、也不用。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女性們也早已可以像男性一樣讀書學習,而這也使女書難以生存與延續。」王小溪介紹,尤其是2004年最後一位女書自然傳人陽煥宜的去世,更是標誌著女書的自然傳承告以終結。

創立女書書法不為爭雄鬥艷

「女書」被發現後,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各自角度,探討了「女書」在文字學、人類學、歷史學、民族民俗學、婦女學、考古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寶貴價值。但因女書字形斜菱型,筆畫細硬、樸實,看似甲骨文,且往往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因此使得女書的傳承、傳播一直比較困難。

199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在鄭州市第24中學擔任書法美術教師的王澄溪見到了《江永『女書』之秘》一書,她立即被書中含蓄羞澀但飄逸靈動的「符號」吸引,從此便將餘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女書書法研究當中。「當時我母親受到很大的壓力,她的轉型讓圈裡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有些人就認為我母親走上了邪路。」王小溪告訴記者。

2002年,王澄溪十年心血凝結成了中國首部女書書法字帖《澄溪女書書法字帖》。她將中國傳統書法中「楷、行、隸、篆、甲骨文」等各種書體的筆法融會於女書字符的藝術造型當中,歸納出十種寫法,塑造出柳葉撇、竹葉撇、蘭葉撇、梅豆撇、花環、墨珠、棗核等筆法,並對女書的形體進行了規範、強化與誇張。同時,她還總結出「直頭式、回頭式、長頭式、斜頭式、重頭式、楷書式、行書式、減筆式、刀筆式、扁方式等10種基本書寫模式。此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本女書書法字帖,她本人也成為書法界研究女書的唯一學者,並被譽為「將女書提高到書法藝術高度第一人」。

而在該字帖的後記中,王澄溪解釋了自己為何選擇女書這個「偏門」:「我愛女書,她是老祖母留下的,惟一屬於我們女性的遺產。高銀先、義年華等老人的謝世,標誌著女書的失傳。所以,我寫女書,建立女書書法體系,不為在書壇上爭雄鬥艷,而只是企望為這一古老的文字注入一點新的血液,使她們以嶄新的面貌,聳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會員增至131位出現男性書寫者

2009年9月,73歲的王澄溪老人在去哈爾濱舉辦女書展覽途中突發腦溢血去世,而從小對書法耳濡目染的王小溪便接過了母親的衣缽,其中包括女書書法大字典初稿的整理編校工作。

「母親過世後這兩年我又接著整理,這部字典收集了約一千九百個漢字,相對應的女書文字有一千二百個左右,現在我在做最後的校對工作,今年打算出版。」王小溪說,「母親過世了,我覺得我有責任繼續要把這個東西傳承下去,這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它落在了我的肩上。」

在王小溪的努力之下,王澄溪於2006年創辦的「河南省澄溪女書藝術中心」成員由最初的兩三個人增加至如今的131位會員,「會員基本都是女性書法愛好者,年紀最大的有八十多歲,最小的才七八歲。知道女書並對它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了男性學習者。」王小溪對此感到很欣慰。同時,她也在加快申報「鄭州女書書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步伐。「女書書法從書法藝術層面繼承和發展了女書,這是傳承和保護女書的重要途徑。」王小溪指著手中一幅女書書法作品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