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台灣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宋楚瑜「拆局」 美媒:民進黨在笑 國民黨在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料圖:以目前的情勢看,已經展開參選聯署的宋楚瑜,確定不會缺席台灣2012大選。但就《中國時報》最新的民調顯示,仍有超過4成的台灣受訪民眾認為宋楚瑜「不應該參選」,僅有不到3成的受訪民眾認為他該「堅持到底」。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10月5日消息,美國中文平面媒體《世界日報》日前發表題為《宋在拆局,民進黨在笑國民黨在哭》的社論,文中認為,還有不足四個月,便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大選之前,美國密切注視。大選之後,又會否影響兩岸關係。而在競選期間,固然見到馬不停蹄,而英文惡補,又能否改變選情呢?結果又會不會是英文掛帥?抑或馬首是瞻呢?

社論說,時至今日,英文與英九,已變成叮噹馬頭,英文的打算,是在台灣北部都不至大敗,上次台灣「五都」選舉中,在台北市僅是輸少當贏,稍微加碼的機會是有的。在台灣中部希望打和,不然不會找來上次在台中差一點勝出的蘇嘉全當拍檔。在台灣南部可以大勝。至於英九的目標,是在台灣北部大勝,中部稍贏,雖然南部大敗,但憑副手吳敦義,有望在高雄突破,經過這種加加減減,國民黨是可險勝,只是要憑邊緣票、新智慧。

但民進黨的強項卻是兵行險著,到最後要出怪招,2004年可以射出真子彈,2012年又會否拋出安全套呢?因此從明年1月中開始,隨時都會爆出驚人事故。不要忘記,在全球而言,台灣的選舉,不只講經費、動員,還驚心動魄。

對此,便有英文訪美,宣傳其所謂「台灣共識」,作為兩岸共識的前奏,擺出其看似「溫和」、「中間」的兩岸政策,道出台灣內部應先有「政治過程」,方便「戰略理解」,企圖拉攏「深綠」,殊不知此英原是李登輝「兩國論」的幕後黑手,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前線打手,哪能中立?哪算溫和?美國哪會無知?如是接待此英,與同期抵美、彼英的特使,俱是助理國務卿。在此一刻,又加售軍備,是為彼英助選耶?

社論說,無可否認,此英為了佈局,已重新包裝,且去民進黨化猶如英國的工黨,已保守黨化,兩英俱是台大畢業,英美名校出身,有學術基礎、英語水平、西方影響、現代思維、民主意識,最難得的是此英肯急轉彎,知道和大陸的交往,是形勢所趨,如是此英的「不統」,和彼英的「不獨」,口號上已一致,雖然策略上仍不同,兩英都可與台灣的主流民意接軌。

問題只是彼英能否順形勢,國民黨的形勢是什麼?是一些選舉上的舊傳統。彼英的政治潔癖,又和舊傳統出現磨擦,以往的票源是農會、漁會與水利會,票種來自地方的樁腳與角頭,不能立即停止運作,正如連戰與吳伯雄所言,只能自然流失,不能自動消失,很需要時間配合,就算是邊緣票,國民黨亦不容有失。

不過,在佈局的一刻,前國民黨大哥宋楚瑜卻在拆局,他今天既無國民黨執政的負擔,亦乏民進黨的包袱,就憑他上次台北市的5萬票,就可變成500萬票嗎?難道是明知出局仍要入局嗎?非也,是想攪局,是想向國民黨討利益,就算討不到利益而要入局,亦可製造聲勢,為親民黨製造出多幾個「立委」,到時成為「關鍵少數」,無論那黨執政,政治上仍未出局,只是須向政治的靈堂上,行三鞠躬禮。

社論說,民進黨在笑,國民黨在哭,能否化哭為笑,就要看超乎政治潔癖的政治謀略、政治智慧了。

延伸閱讀:

港媒:宋楚瑜迄今不敢公開說「我就是主張統一」

香港「中評社」3日發表社論,文中分析稱,宋楚瑜高調參選最難突破之處在於,他想要藍綠通吃,端上桌的兩岸政策就不會比馬英九更藍,也不敢靠綠太近,在「雙英」升高對決時,很難不被邊緣化。文中還提到,宋楚瑜只抨擊馬英九主張「不統」違「憲」,表示他的主張是「九二共識」與創造和平發展契機。進一步解析,宋所謂的「創造和平發展契機」比蔡英文的「台灣共識」還更模糊,「說了等於沒說」。

文章原題《宋楚瑜兩岸政策出爐見真章》,全文摘編如下: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連署參選2012,自宣佈的那一刻起就籠罩著譎詭氣氛,藍軍冷颼颼、「獨派」熱呼呼、接受媒體訪問還自認現在情勢比2000年還好。宋楚瑜突然改口一定登記參選,不再以百萬連署為門檻,是為避免「獨派」奧援動作太大挑動藍軍危機意識,然而關鍵要等到宋的兩岸政策出爐,下階段發展即可見真章。

宋楚瑜9月22日開始連署,有幾個明顯的現象,第一、檯面上的連署活動並不熱絡;第二、國民黨與民進黨冷處理;第三、綠營基層明暗都賣力幫忙。宋不再衝高連署數字,影響其個人誠信,尤其被橘營倉卒請出來的副手、台灣「公衛教父」林瑞雄日前在記者會上公開說過「沒有百萬連署絕對不參加」。林自從宣佈參選記者會後就未再露面,學者性格濃烈的他會不會接受宋的改口,或如何自圓其說,都是橘營另一個爆點。

宋決定投入連署就做好參選的打算,從原本以百萬為門檻降低標準到只要達到法定門檻25萬8就參選,主要在因應外在情勢發展。媒體把焦點放在綠營賣力幫宋,引起藍軍反彈,不但可能流失原本的支持者,更激起藍軍的危機意識。馬營操盤手金溥聰看似冷處理,並非完全不作為,只是選擇一個不正面對決的戰略。

以致最近,原本與馬英九互動並不熱絡的軍系大將郝柏村等人都已經主動站出來,組團到眷村走動為馬護盤。在橘營刻意影射宋參選獲得國民黨大佬的暗助後,連戰、吳伯雄、王金平等人也不猶豫地歸隊,合體陪馬打選戰。畢竟,連吳王等藍軍大老的政治影響力都是奠基於國民黨執政,縱有不滿與情緒,終究要以大局為重。種種現象讓宋意識到若為了拼連署付出太大代價,得不償失,才放棄沖百萬的目標。

在宋宣佈一定登記參選後,下個決戰點就是兩岸政策上桌時。宋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談到兩岸政策,只抨擊馬英九主張「不統」違「憲」,表示他的主張是「九二共識」與創造和平發展契機。進一步解析,宋所謂的「創造和平發展契機」比蔡英文的「台灣共識」還更模糊,說了等於沒說。而這一點將是他正式參選後,在兩岸論述上的大難題,宋自認只要從藍綠各拉5%選票,就可以與馬蔡三足鼎立。但要如何既討好深藍,又拉到綠票,這根本不可能。就拿宋批評馬主張「不統」是違「憲」來說,他迄今也不敢公開說,「宋楚瑜就是主張兩岸統一」。

藍綠現在對宋的參選都是冷處理,即使綠營很希望宋出來裂解泛藍,也還在觀察整體形勢發展,以及宋接下來如何出牌。由於宋表明接受「九二共識」,頂到了綠營的上綱上限,要從民進黨拉票很難,國民黨也會待宋的兩岸政策上桌後再決定下一步,目前的情況就是僵在這裡,看宋表演。

宋最難突破之處在於,他想要藍綠通吃,端上桌的兩岸政策就不會比馬英九更藍,也不敢靠綠太近,在「雙英」升高對決時,很難不被邊緣化。國民黨未來最可能採取的戰略是繼續冷處理宋,集中打蔡,讓藍綠選情繃緊,宋難以切入。

儘管不少人以2000年大選為鑒,憂心宋會一舉衝到「10多趴」以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案例,宋當時的聲勢超越國民黨提名的連戰,藍軍支持者陷入天人交戰,必須在連宋之間做抉擇。現在馬宋支持度落差甚大,選民也知道宋要拉到綠票可能性極低,投宋等於投蔡,投橘等於投綠。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就是這個氛圍,宋選前民調不差,票一開出來卻連5%都不到,「總統」選舉可能繃得更緊。不過,即使宋只拿到5%,只要「雙英」差距縮小,就足以把馬拉下來,馬要領先更多,才能避免陰溝翻船。

宋楚瑜:馬主張「不統」違背「中華民國憲法」

據環球網10月1日消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接受台灣中視專訪,抨擊馬英九主張的所謂「不統、不獨、不武」,當中的「不統」是違「憲」,也「語焉不詳」。至於他自己的兩岸政策,宋楚瑜僅說,「就是要創造和平發展契機」。

宋楚瑜表示,他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於「九二共識」,不同之處在於,馬英九「應做為、能作為而不作為」,比如說,兩岸簽署ECFA之後,台灣應主動出擊,不能等台辦和省長到台灣採購,而應透過ECFA平台,把台灣的中小企業和農業帶到大陸,所以馬政府不夠積極。

宋楚瑜認為,馬政府提出的「九二共識」,在2008剛當選,在「立法院」擁有四分之三席次的時候,「為何不把『九二共識』送到『立法院』報備」,這也是「應做為、能作為而不作為」。

「馬英九違憲」,宋楚瑜說,「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現在馬英九說「不統」。過去他曾追隨蔣經國和孫運璇,蔣經國知道蔣介石的軍事反攻大陸已經不可行,所以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孫運璇提出「經濟學台灣」和「政治學台北」,希望帶領大陸改變。

宋楚瑜認為,「統一」現在沒有社會條件,也不應有時間表,但馬英九說的「不統」語焉不詳,「是永遠不統,還是什麼情況」,馬英九沒有清楚說明,「不統、不獨、不武又不作為,就等於不通了」。

對於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宋楚瑜批評她講不清楚,台灣在和大陸談之前,一定要先有共識,所以必須要有各政黨參與,也必須透明,結果也要受到監督。

宋楚瑜也利用專訪的機會向外界表示,他的副手林瑞雄正在辦理放棄美國籍,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包括林瑞雄參選的資格和意願,他可以百分之百保證。

2012台灣選戰
      責任編輯:郁文
宋楚瑜指馬提「不統」「違憲」      [2011-10-02]
傳深藍將「暗殺宋楚瑜」 民進黨:毫無所悉      [2011-10-02]
宋楚瑜副手系「政治白紙」      [2011-09-26]
宋楚瑜嫡系勸馬英九:好好談談      [2011-09-23]
宋楚瑜宣佈副手 登記聯署2012      [2011-09-20]
台媒:宋楚瑜被邊緣化機會很大      [2011-09-18]
維基曝宋楚瑜阻心腹任職扁當局      [2011-09-06]
台灣統派稱不支持宋楚瑜參選      [2011-09-03]
宋楚瑜參選:百萬人聯署支持且財力充足      [2011-09-02]
宋楚瑜:李登輝早期並非搞分裂      [20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