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共產黨高調紀念辛亥百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政府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大會被外媒形容為「隆重」和「高規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3700多字的講話中8次提及「振興中華」、23次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歐亞評論」網站稱,孫中山畢生致力於建立強大繁榮的中國,致力於百姓福祉,他的追求與過去30年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深度共鳴。「和平統一」是胡錦濤講話中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英國路透社稱,辛亥革命雖然時隔百年之久,卻關係到中國的未來。在大陸高調紀念辛亥百年的同一天,台灣當局也在為其10日的「民國百年」慶祝活動做準備。英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一直都說,自己才是辛亥革命精神的真正繼承者。雖然有爭執,但對孫中山的崇敬被認為始終是聯繫兩岸的感情紐帶,並成為統一的根基。

兩岸氣氛不同紀念辛亥百年

法國太平洋上的海外省塔希提是該國華僑眾多、華人社區歷史最為悠久的地方之一。當地《塔希提快報》9日報道說,每年10月1日至10日都是這裡最熱鬧,也最為緊張的時候,因為親大陸的華社要慶祝「十一」,親台華社則要慶祝「雙十」。然而今年情況不同,眼下雙方都在為10月10日的紀念活動搭台,只是打對台戲的局面沒有改變——前者紀念辛亥百年,後者則強調「建國」百年。

這似乎可以看做是正發生在海峽兩岸情景的縮影。韓聯社報道說,中國9日隆重舉行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大會,中國現任和前任領導人「全力出動」顯示出其規格之高。在大會上,胡錦濤對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和革命先驅孫中山給予高度評價,並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說法在其講話中反覆出現多達23次。「歐亞評論」網站稱,孫中山畢生致力於建立強大繁榮的中國,致力於百姓福祉,他的追求與過去30年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深度共鳴。

與中國政府隆重的紀念氛圍相比,法新社稱,台灣的慶祝則顯得較為低調。美聯社報道說,事實上,「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1月1日,馬英九當局卻選擇比實際日期早2個多月的武昌起義之日為其紀念。只是,台灣民眾對這個百年慶典反應平淡。大多數台灣人不願「唱和」大陸,同時也看不出百年前的事件與自己的未來有何相關。《環球時報》記者9日看到,在台灣的主要街道、景點和商場等地掛著「中華民國,精彩100」的標語和宣傳海報,有關「辛亥革命」的字樣只出現在「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的特展中。

日本《讀賣新聞》9日評論說,對於海峽兩岸而言,1911年是一條歷史的分界線,這場革命讓中國歷史面貌煥然一新。日本《朝日新聞》稱,革命是中國歷史的主要內容之一,對於這場終結了王朝政治的革命而言,民主精神和統一強大的現代國家是最大財產。

島內對「統一」很敏感

「統一」也正是胡錦濤此次演講中備受媒體關注的焦點。台灣「中央社」稱,「反對台獨」、「兩岸和平統一」是大陸為這次演講設定的基調,胡錦濤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根本利益」。法國電視一台稱,中國官方試圖以兩岸共同推崇的辛亥革命為切入點,進一步促進與台灣的和平統一。日本《產經新聞》9日評論說,中國領導人借孫中山「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抑制「台獨」,用「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向馬英九傳遞溫和信息。

據「中央社」報道,針對中國領導人的講話,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9日晚間表示,馬英九堅持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這也是台灣人民的主流意見。台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說,講話隻字未提「中華民國」,強調「一中原則」,沒有「各表」的空間。

路透社評論說,中國的日曆充滿了具有濃厚政治象徵意義的紀念日。辛亥革命雖然時隔百年之久,卻仍是關係國家未來的爭議焦點。中國大陸明年將誕生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台灣也會在明年1月舉行領導人選舉。美聯社稱,對於台灣拒絕統一,北京一貫的特點是發出威脅性言辭,中國現任領導人則嘗試改變這種做法。

英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一直都說,自己才是辛亥革命精神的真正繼承者。雖然有爭執,

但孫中山在海峽兩岸都受到官方尊重,始終是聯繫兩岸關係的感情紐帶。日本時事通訊社9日將這種感情紐帶稱為是「海峽兩岸政治意識形態中並不多見的高度一致點」。該報道認為,對於觀點不同但有民族認同的中國人而言,辛亥革命本身就具有統一意義。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報道稱,阿根廷國立羅薩裡奧大學的奧維多認為,這個根基永遠不會丟失,並且有一天會幫助兩岸克服令它們走上不同歷史道路的障礙。劍橋大學中國現代歷史終身教授漢斯·范·德·文9日對《環球時報》說:「辛亥革命展現出中國人自立的精神。這段歷史說明,只有中國人自己才知道如何解決中國的問題。」

百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百歲老人劉鵬華(音)是中華民國的同齡人,曾經歷過世界歷史的一些巨變。他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彼時正值末代皇帝退位,很多婦女還裹著小腳,幾乎所有男人都梳辮子。劉鵬華在台北的家中對法新社記者說:「當時村裡沒有自行車也沒有汽車,出門只能步行或騎驢馬。現在想到過去就像做夢一樣。」法新社稱,像劉鵬華這樣的百歲老人台灣有1500多名,中國大陸至少有1.8萬人。報道援引台灣東海大學歷史教授丘為君的話說,王朝崩潰和共和國成立帶來了深遠巨變。時光快進到2011年,中國再次呈現出一個超級大國的姿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擁有遠超國界之外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

杜淑真在文章中介紹說,英國有位名為凱瑞·布朗的前外交官,是著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他在《中國投票箱》一書中說,自1988年以來,中國60萬個村莊已舉行了近100萬次選舉,選出多達300萬名地方官員。雖然有的農村選舉爆發了矛盾衝突,有的被認為受人操縱,但還是給村民們注入了一人一票,人人擁有選舉權的理念。文章稱,在明年的領導層更迭之後,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國的發展方向會改變,因為中國最重要的事仍是持續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年輕人就業。其他的事情還需要等等,畢竟中國人已經等了100年,再等10年或更久又何妨?

法新社稱,拋開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大陸和台灣發生的政治和社會巨變不談,意義最深遠的轉變就在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大陸和台灣社會都已經出現了越來越自由的文化,對可容許的行為方式的定義愈發寬泛。男女在公開場合表達愛意不再被人皺眉頭,這與劉鵬華還是小伙子的20世紀初截然不同。

路透社9日報道稱,中國領導人在紀念辛亥百年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反映出中國政府依然認為,維持及完善目前的政治制度是實現經濟繁榮和政治統一的關鍵。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項目主任凱利·布朗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的現代史,以及中國政治發揮著獨特作用,但這也意味著它眼下面臨很大挑戰」。劍橋大學教授漢斯·范·德·文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黨,「所有政黨在歷經時代變遷中都會有所改變。中國共產黨一些發展經驗甚至值得英國政黨學習,尤其是它不斷自我檢討和分析不足的傳統。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已經和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海峽兩岸應有更好的局面」

美聯社報道稱,雖然被國際社會拒絕接受,還遭到很多本土人士嘲諷,但「中華民國」還是要在10月10日迎來其成立百年紀念日。報道援引一名台北商人的話說,「大多數台灣人不想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不過兩岸的距離會在全球化影響下進一步拉近」。

美國《每週標準》雜誌網站評論說,中國經濟的崛起導致中美關係發生微妙變化,而台灣軍力最終無法與大陸抗衡。雖然無法就此下結論說中國大陸能夠「吞併」台灣,但「海峽兩岸應有更好的局面」。

韓國《中央日報》7日報道說,世界上以名字命名道路最多的就是孫中山,全球有187條道路被稱為中山路,由此可見全體中國人對他的敬仰。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楊天石9日對《環球時報》說,縱觀國共百年,對立多於合作,仇視大於親近,情感親近是完成兩岸統一,實現孫中山先生民族復興夢的首要基礎。

      責任編輯:葉蓁
大馬原共產黨總書記陳平病危      [2011-10-01]
南非共產黨慶祝建黨90周年      [2011-08-01]
帕巴拉·格列朗傑: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西藏      [2011-07-19]
印共高官:華不反對印「入常」      [2011-07-18]
汪洋:共產黨坐天下還要靠群眾      [2011-07-04]
胡錦濤「七一」講話反響強烈      [2011-07-04]
人民日報刊文:中共為什麼能保持先進性      [2011-07-04]
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 胡總講話全文      [2011-07-01]
國際輿論探究「中共成功秘訣」      [2011-07-01]
古巴集會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