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媒:中俄有戰略優勢也有制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1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10月11日至12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訪問期間,普京除了與溫家寶總理舉行中俄總理第十六次定期會晤外,還與胡錦濤主席舉行會談。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普京作為總理期間的最後一次訪華,訪華的背景和意義也引起了各方的猜測和關注。

近年來,作為俄羅斯國家元首和政府總理的普京頻頻訪華,頻度之高,令「普京訪華」成為中國外交新聞中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彙。早在擔任總統期間,普京就曾四次訪華;改任總理後,普京又與2009年10月訪華。這次已經是普京第6次來華訪問。雖然訪華的一個硬性任務是出席第16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但綜合各種跡象來看,訪問的意義決不限於一次例行的總理會晤,而是有著多重的意義。訪問除了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中俄關係外,對普京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具有相當的意義。

從訪問的時機和背景上看,這次訪華是在普京宣佈參選下一屆俄羅斯總統後的首次對外訪問,訪問的對象又是與俄羅斯有著非同尋常關係的大國——中國。因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次訪華是普京競選總統前的一次重要的外交亮相。普京顯然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展示其大腕政治家的外交手筆,再次強化在俄羅斯民眾中的超級領導人形象,為其競選總統營造相宜的政治氛圍。

綜合這些背景因素看,這次普京訪華期間,雙方可能會在對中俄具有戰略意義的合作領域謀求突破性進展。這次普京訪華前接受了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採訪,俄方之前曾表示希望中國記者能多提一些「比較實在」的經貿合作領域的問題,少提一些「虛」的問題。這表明,普京很希望在其總理任期內,多解決一些任職期間遺留的經貿問題,戰略性問題則留在將來再任總統後處理。這次普京帶來了一個包括160名俄羅斯工商界大亨在內的龐大的工商代表團,雙方將洽談總額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協議。顯然,中俄能源合作在某些方面的久拖無果,也讓俄方感到了緊迫性。

不過,普京訪華更應置於中俄關係的大背景下來看待。作為總理的普京任期已經所剩無已,但很可能成為下屆總統的普京,對中俄關係的發展卻影響很大。應當說,當年任總統期間,普京對中俄關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中俄關係也呈上升勢頭。但國家間關係不但與領導人的個人因素有關,更受制於相互間的戰略需求。這方面,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

應當說,中俄發展關係既有戰略性優勢,但也有明顯的制約因素。就前者而言,中俄在國際政治上有著諸多的共同利益,比如主張建立多極的國際體系,對西方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持強烈的批評態度等等。就在這個月,中俄聯手否決了英法提出的旨在制裁敘利亞的安理會決議,再次說明了兩國在國際政治領域的合作空間。

而從經濟上說,中俄合作也有著結構性支撐,比如俄羅斯非常需要中國的資金和技術,而中國也極其看重俄羅斯的能源和資源。目前,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而中國則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僅此一點,就可想見對方經貿合作的巨大空間。事實上,去年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期待在未來的三四年內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正是有著這些戰略性支撐,中俄關係近年來總體上才發展得很順利。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俄關係也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呈現出越來越突出的趨勢。這主要是指由於地緣上的鄰居關係,俄羅斯對中國的崛起有一定的疑慮,特別是對中國在遠東地區影響力的增強感到不安。俄羅斯近年來顯著加強了在遠東地區的資源投入,既包括經濟開發,也包括軍事投入。這裡面就有應對中國的意圖。顯然,儘管中俄關係的表像非常熱絡,雙方的深層戰略互信仍有待加強。

事實上,戰略互信的不足也影響了中俄間的經濟合作。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很不順利,主要是價格談不攏,這裡面既有經濟因素,但也很難說俄方沒有以能源為手段牽制中國的意圖。

這樣看來,我們在以積極的態度推動中俄關係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兩國關係的下一步發展抱有清醒認識。

      責任編輯:絲帶
普京訪華引關注:陣容豪華 行程緊湊      [2011-10-11]
外交部就普京訪華等問題答問      [2011-10-11]
普京訪華 天然氣價格談判受關注      [2011-10-11]
普京訪華或就天然氣價格達突破性協議      [2011-10-11]
溫家寶為普京訪華舉行歡迎儀式      [2011-10-11]
外媒:普京訪華 意義超過總理級      [2011-10-11]
駐俄大使撰文談普京訪華: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2011-10-11]
普京訪華有何特殊意義?      [2011-10-11]
普京訪華非特殊時間點 議題將圍繞雙邊務實合作      [2011-10-11]
普京訪華 外媒稱「回歸之旅」      [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