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房屋」問題是當前香港市民最關注的民生議題,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12日宣佈的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以「居有其所」作為房屋政策的目標,就近年市場關注的住屋問題提出了多項建議,回應了市民的訴求。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施政報告為香港住屋問題訂下了長遠發展方針,確保每年提供共4萬個公營及私營單位,可說是為社會各個階層都帶來了好消息,總括而言是利民的。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13日在記者會上解釋施政報告中有關房屋政策時表示,已在沙田、荃灣、葵青和元朗定出選址,提供新居屋計劃下首批2500個單位。上述用地全部屬於住宅用地。當局已聯絡各有關部門,在可行情況下,盡量把規劃及設計的時間壓縮,使單位可在4年內落成。
在過去的一兩年,由於住宅供應量相對較少,流動資金充裕及利率長時期處於超低水平,香港樓市異常熾熱,許多市民遭遇「買樓難」。今年第二季度的供款與入息比例是47%,顯示市民置業的壓力和風險都正在增加。
以九龍區一個約45平方米的單位為例,自2005年起,價格大概翻了一倍,而同區內居民的收入平均則只增加了23%。在房屋價格的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儘管按揭利率走低,但過去幾年中,人們的房屋購買力仍在下降,不少年輕人都沒有置業的能力。
針對香港房屋市場的一系列問題,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重申了房屋政策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房屋政策的目標是確保所有香港市民都居有其所。第二,政府有責任通過土地開發供應足夠土地予私人市場,興建多元的住宅單位。第三,政府會提供公共房屋予無法負擔租住私人單位的低收入人士。
曾蔭權表示,當私人房屋供應短缺和價格上升,脫離市民購買力時,政府需要介入市場,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和資助房屋政策,作出調節。
曾蔭權為房屋政策作了重新定位:
在公屋方面,維持一般公屋輪候冊申請者平均輪迴時間約3年的目標。曾蔭權說,這是政府重要政策,令社會和諧穩定,政策絕對不會改變,如果將來需求有變化,會就建屋量作適當調整,以保持此目標。
為了回應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訴求,政府提出復建居屋的新政策,對象是月收入低於3萬港元,主要是屬於首次置業人士的家庭。
至於收入相對較多,即月入約4萬港元以下的家庭,推行「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提供實而不華的中小型單位,讓他們可以先租住「置安心」單位,同時為日後置業做好準備。「置安心」的定位在新居屋計劃之上,是住屋階梯中的另一選擇。
在私人物業市場,增加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制定了在未來10年內平圴每年提供可興建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供應目標,並會繼續執行增加市場上中小型單位供應的政策。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表示,施政報告以相當大的篇幅闡述了政府的房屋政策,並指將推行新居屋計劃、為「置安心」計劃增設可租可買的選擇,以及確保土地供應,這些政策方向正確,有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幫助有需要的人士踏上置業的階梯,對改善市民生活、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均有正面作用。
在點評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時,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長遠的房屋政策利民,預計樓市會溫和發展。他認為,上述房屋政策為社會帶來的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這些政策可促使早前對樓市持觀望態度的業主和買家重整置業計劃,相信可令樓市交投重新啟動。
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師嚴愛群表示,樓市的走向受供求等各方面的多重因素影響。而復建居屋的數量相對較小,對整個市場的影響相信也比較有限。回顧過往,在1982年至2002年居屋政策推行期間,香港的樓市同樣會出現起起伏伏。鑒於新建的居屋最早也要在2016年才能落成,且面向的主要是首次置業的「夾心階層」,短期內對於市場情況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嚴愛群表示,目前土地供應量有限、流動性過大以及低息環境持續,只要全球經濟前景仍舊不明朗、地區銀行提升按揭利率等因素仍然存在,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仍會繼續受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