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9月9日,東京民眾舉行反核遊行。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據新聞晨報10月17日報道,日本東京的林田武郎(音譯)委託一個民間團體所做檢測顯示,他11歲的兒子小四郎(音譯)平時玩耍的一座棒球場附近,土壤中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幾乎與原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一些受污地區相當。
《紐約時報》14日報道,日本民間團體自查報告顯示,這類核輻射「熱點」,在首都東京市內和周邊總計20多處。
使用切爾諾貝利事故標準
日本官方先前咬定,福島核電站所致放射性塵埃不會飄遠。政府官員此前說,東京距洩漏中心約250公里,不必擔心也沒有必要檢測東京受放射性塵埃影響的程度。
而民間團體「防禦輻射項目」委託核輻射測定機構對土壤樣本檢測後發現,東京內外至少存在20多處輻射「熱點」。日本政府對「熱點」的定義是,年累計輻射量可能達20毫希沃特的「熱點」區域。「防禦輻射項目」採集12處區域的土壤樣本。檢測結果顯示,每立方米土壤放射性活度超過3.7萬貝克勒爾的區域共計22個。之所以以3.7萬貝克勒爾為限,是因為這一活度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後對「核污染區域」所定義的標準。
22個「熱點」中,最「熱」的「熱點」位於一座教堂附近,樣本顯示那裡每立方米土壤放射物質活度超過150萬貝克勒爾。
居民自購輻射檢測儀
長崎大學環境研究系放射學專家渡田清司(音譯)說:「放射性物質正借助空氣、食物進入人體。它無處不在,而政府甚至不打算告知民眾他們暴露在多強的放射環境下。」
曾任美國能源部特別助理的核專家羅伯特·阿爾瓦雷斯說,民間團體的舉動「喚起(人們)對福島核事故後果的空前關注」。
事實上,3月11日核洩漏事故發生後,東京民眾很快便得知自身已暴露於輻射環境中。官方測定顯示,3月15日東京的放射水平達到峰值,3月21日晚的一場降雨使東京再受放射物質「洗禮」。隨後一星期,空氣和水源中放射水平迅速下降,東京民眾緊張緩解。震後因躲避核輻射心理而離開東京的人遭到一些日本人的公開嘲諷。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危險已經過去。一些東京居民自購輻射檢測儀;另一些人則自發組成「防禦輻射項目」,自行採集土壤送檢。
政府表示「熱點」威脅有限
放射性物質可隨風、隨雨擴散至遠超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公里的強制疏散區以外,這對日本民眾來說已經不是秘密。然而,遠至東京等地發現大量放射性銫的消息,引起新的關注。
對於民間團體的擔憂,東京健康與安全部門官員野口香(音譯)表示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沒有人整天站在一處『熱點』上,沒有人吃土壤」。在她看來,在建築物密集的東京,輻射物質先落在建築物表面,而後被集中沖刷至某一處土壤,形成「熱點」。而這些「熱點」對人的威脅有限。
環境分析專家山崎秀夫(音譯)持相似觀點。他說:「這些檢測結果非常局部化,沒有必要恐慌……政府仍可採取一些措施,比如淨化輻射量最高的幾個『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