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義傑孔榮娣邯鄲18日電】為期兩天的第二屆中華磁山文化節日前在邯鄲武安圓落幕,是屆文化節包括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磁山文化博物館開館揭牌儀式、冶陶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開館儀式、新興產業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磁山講壇、專家解讀萬年磁山文化等八項內容。
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磁山文化博物館同期開館,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100多件,遺址保護大棚面積2800平方米,博物館和遺址大棚相互輝映,採用文物、古遺址、現代手段相結合的辦法,再現了文物發掘之初的歷史場景,充分展示了萬年磁山文化。
邯鄲市委副書記回建表示,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的建成,標誌著對磁山文化的搶救、保護和開發進入了新的階段。具有魅力的磁山文化,不僅是邯鄲歷史長河中的一塊瑰寶,更是成就邯鄲復興偉業之源。邯鄲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資產和寶貴財富,也是邯鄲復興的獨特優勢和內在動力。
據悉,磁山文化遺址於1972年被發現,距今1萬多年。1977年,河北省文化局批准對磁山文化遺址進行發掘。1988年,磁山文化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表明,磁山文化遺址不僅是世界粟的發祥地,更是黍的起源地,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為認識我國北方新石器早期文化演化提供了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