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23日發表評論文章,題為《觀察:大陸冷觀馬英九兩岸和平協議》,原文如下:
冷靜、理性、等待面對馬英九拋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似乎是此次大陸選擇處理此問題的態度和動作。這可說是大陸對於兩岸問題的處理成熟度和穩定性,已經不同於以往;也是大陸在面對台灣選舉期間候選人拋出的言論和風向球時,已經記取以往過激和躁進的回應,發生反效果的反應,不再受此論調而跟進動作,肇生不必要的麻煩和惹事上身之痛。
對「和平協議」認知基礎條件互異
對於馬英九拋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北京有涉台學者審慎的認為,以台灣內部對兩岸議題的嚴重歧見,十年內要達成民意共識,進而簽署和平協議,相當懷疑。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岸對於「和平協議」的認知基礎條件有很大的不同,大陸方面還在審慎等待進一步觀察中。
胡六點中的第一點對兩岸的認知是,胡錦濤說,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胡並說「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胡錦濤的說法,已經將大陸的終極統一目標,明白清楚的標示而出。明顯與馬英九所揭示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完全不同。這是大陸對馬此次的「和平協議」論調,相當程度的刻意低調冷淡處理的關鍵原由之一。
此外,第六點裡,胡表示,「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然而馬英九表示,他上任三年多以來,推動兩岸關係最主要的法律架構,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下,以「不統、不獨、不武」原則維護台海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馬胡的說法,明顯不同在於:胡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馬強調「一中各表」;胡堅持「國家統一」,馬宣示「不統、不獨、不武」,也就是胡錦濤已清楚指出,兩岸關係是內戰遺留的問題,和平協議是為結束這個內戰造成的敵對狀態,而謀致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但馬英九堅持的是在「中華民國憲法」之下,維護台海現狀,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胡二人的說法和堅持,確實是不同與互異的。這是此次馬拋出「和平協議」大陸還在觀望與思考的理由所在。
界定為選舉語言互信基礎不足
大陸有涉台學者對馬英九倡議的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不做正面回應地指出:「大陸已經能夠判斷,台灣政治人物的講話,到底是對內,還是對外」。以大陸近期的克制和低調態度,這些學者的談話,似乎也暗示大陸已認知,面對台灣「總統」大選,馬英九的「和平協議說」,對內成分大於對外訴求。也就是,大陸許多學者認為大陸各界應該是將馬的「和平協議」論調,認為是屬於選舉操作的對內語言,大陸各方還在觀察注意中。
馬英九說,如果「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項前提有一項不備,政府也不會簽,「這代表了我們一個堅定,但是很審慎的態度」。馬英九進一步表示,如果未來要推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沒有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馬這個補充顯然是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出馬英九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將給台灣帶來:犧牲台灣主權、改變台海現狀、危及民主價值、破壞戰略縱深等「四個危險」;以及民進黨各界指出的「親中賣台說」、「統一時間表」、「送肉飼虎」等等批判否定的語言而來。
但是馬這個「公投說」,對大陸而言,是極為不能接受與認同的嚴厲說法。對此,中國評論新聞通訊社罕見在第一時間即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第一,這與國共共識中的和平協議內涵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像。第二,這與拒絕最終統一,長期維護兩岸分裂,也就是和平分裂的主張越來越像。第三,這與民進黨用公投方式推動台獨的意圖越來越趨同,台獨與獨台主張越來越分不清楚。
等待台灣選舉結果再俟機出手
台灣選舉變化莫測,目前民調雖指出,馬英九大約高出蔡英文約六到十個百分點,但選舉不到開票結果是很難斷定的事。況且馬蔡民調其實也長期維持幾乎平盤和互有領先狀況,因此,明年一月變數如何,沒有人可以料定。馬英九和蔡英文在選舉期間拋出的論調和政策,許多是為了選舉加分與選情增溫,而做出的選舉效應語言和動作,大陸時時都在注意和研析,只要不涉及改變國家主權與事實現狀的論述,大陸均暫時隱忍吞聲。一切都等台灣大選確定誰勝選之後,再做打算與進一步的回應。
目前大陸官方幾乎僅做隔山觀虎鬥的態度。此次馬英九拋出令人震驚與預想未到的洽簽「和平協議」論調,大陸表面界定為選舉語言(事實應該也在進一步分析判斷其中的變數,以利後續因應。)僅由一些涉台學者簡單初步回應,部份港媒則強力批判指涉;國台辦主任王毅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剛結束的兩岸兩會第七次會談受訪時,僅回以「兩岸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緩後急的來進行交流,共同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以利未來兩岸進一步的交流互動……」慣常的基本論調。
大陸此次對馬言論和民進黨回擊的一些尷尬與敏感論調,幾乎都採取低調、迴避、隱忍等方式,淡然冷卻處理,以免引發波折,給民進黨以及國際勢力找到攻擊和指控的藉口和機會。一切俟台灣選後情勢的變化,再另做計議。
兩岸關係最好的發展局面,當然是在和平與安全的情勢之下進行。馬英九堅定、果敢地在選情膠著下,拋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引發的動盪效應還在持續中,尚待判斷、觀察。
面對馬英九之作,中共選擇冷靜處理、低調回應、持續關注的動作,也是此次事件到目前為止較無令人顧慮與不安的地方。這應該是兩岸以及國際各界願意見到的事。期待兩岸把握目前人和的契機,等待天時、地利的到來,開創「以人為本」的美麗新境界,將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祝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