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曉靜北京24日電】美國國家突出獎得主哈金三年瀝血之作《南京安魂曲》近日在國內出版,這部被稱為震撼靈魂的史詩作品不僅書寫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歷史,還將筆觸延續到審判戰爭罪犯階段,留給人們豐富深沉的情感衝擊和理性思考。著名作家余華稱,這部作品有著紀錄片般的真實感,觸目驚心的場景和苦難中的人生紛至沓來。故事取材於大量真實的歷史資料,講述了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開始慘絕人寰的屠城後,美國教士明妮•魏特琳作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導主任,懷著巨大的勇氣與捨身精神,堅守校園,建立了當時在南京屈指可數的國際安全區之一,為上萬名婦女、兒童在那個人間地獄提供了可以暫時棲身的庇護之所,使他們盡可能免遭日軍的暴行和殺戮,並冒著生命危險,全力以赴營救難民的親人和當時為南京市民提供幫助的國際人士。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給予難民的絕非是自上而下的施捨,更多的是支持他們精神上的自尊自強,以及公平、正義、善良和樂觀。與其他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文學作品相比,《南京安魂曲》對血腥殺戮的場面描寫非常少,在刻畫明妮•魏特琳的同時,亦通過廣為人知的拉貝先生,以及文中的敘述者「我」——魏特琳的中國助手一家以及周邊人物的遭遇、命運和形象刻畫,表達出人類災難時刻下複雜人性的廝殺與個體命運的無助。
余華在序中寫道,「我只用一個夜晚就讀完了哈金的新作《南京安魂曲》,我不知道需要多少個夜晚還有白天才能減弱這部作品帶給我的傷痛。我知道時間可以修改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文學就是這樣歷久彌新。當我在多年之後找回這些感受時,傷痛可能已經成為隱隱作痛——那種來自記憶深處的疼痛。身體的傷疤可以癒合,記憶的隱隱作痛卻會曠日持久。」
作者哈金是美籍華裔雙語作家,其主要作品《等待》和《戰爭垃圾》等在美國主流社會引起巨大反響,曾兩度入圍普利策小說獎,並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等諸多獎項,哈金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華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