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台灣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蔡英文兩岸政策如何立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潘錫堂表示,蔡英文的形象與其本質背道而馳。這三年來她所做所為,是不斷擴大矛盾、加深對立、製造衝突、挑起仇恨,正是撕裂台灣的始作俑者。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昨天在「第五屆兩岸發展研討會」上表示,說蔡英文能「帶給下一個世代,一個會實現的美好未來」,實在令人懷疑。其實,蔡英文的形象與其本質背道而馳。她瞭解台灣是一個被撕裂的社會,所以她宣稱領導人要能凝聚全民的意志來弭平這些裂痕。然而,這三年來她所做所為,卻是不斷擴大矛盾、加深對立、製造衝突、挑起仇恨,正是撕裂台灣的始作俑者。

潘錫堂指出,蔡英文「十年政綱」的「兩岸篇」,不談最關鍵的兩岸「政綱」-「九二共識」,卻大談直航、陸客來台與各項交流的「細目」,凸顯其避重就輕之意,尤其她論述基調充滿獨派思維的「敵對性」與「局限性」,更是昭然若揭。具體而論,「十年政綱」的「兩岸篇」,訴求核心在於「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在政治與台灣安全上,視中國大陸為敵國,蔡英文雖言「必須在國際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透過國際共通的規範與準則,平衡台灣與大陸實力的不對等」,表面上是要將兩岸關係置於國際多邊框架下,其實是要藉國際力量對抗中國大陸,全然與陳水扁主政時期采「封閉性、對抗性」的兩岸政策如出一轍。然而,扁8年主政的經驗事實卻顯示,這根本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蔡卻一味沿襲「扁規」,重蹈覆轍。

他說,蔡英文的「兩岸篇」難掩其不變的「台獨」本質。蔡英文其實無須多費唇舌去描述其「十年政綱」之「兩岸篇」,反而必須詳加說明,她以迂迴方式否定了「九二共識」這個「主綱」後,則她的兩岸政策如何立足?而一旦兩岸關係丕變後的經貿交流又如何維持?她必須對台灣人民做清楚負責的交待。

由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和浙江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發展研討會」,昨天在杭州舉行,海峽兩岸近百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研討會以「台灣問題和21世紀中華復興」為主題,重點研討如何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潘錫堂在此次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全文如下:

《論蔡英文的競選訴求與兩岸政策主張》

一、標榜「下一個台灣」虛無縹緲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TaiwanNext(下一個台灣)」作為2012大選的競選口號,藉此強調下一個新的台灣,要有新的「總統」、新的觀念、新的做法,才能開啟嶄新的時代。此種口號表面不失絢麗,但其競選團隊的人事安排與政策主張無一不是老套,說她能「帶給下一個世代,一個會實現的美好未來」,實在令人懷疑。

台灣每次大選,朝野政黨莫不希望爭取意識形態還不太強烈、政黨色彩還不太濃厚的年輕選民,亦即中間選民和新的世代。蔡英文以「下一個台灣」作為競選主軸,倒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競選主軸必須要與競選行為整體搭配,才具有說服力與號召力。檢視一下蔡英文競選團隊的人事安排,可說是「李扁新長獨」的集合體,從競選總部主任委員、總指揮、總督導、總幹事等「總」字輩人物,沒有一個不是在政壇打滾三、四十年的「老面孔」。如此一個標榜「TaiwanNext」的競選團隊,卻要由「TaiwanPast(過去台灣)」的一代來掌握,請問這是什麼邏輯?蔡英文可以自圓其說嗎?

尤其,蔡英文把陳水扁時代的「天王」、戰將、謀士,予以照單全收,難道蔡英文找不到真正的「新世代」了嗎?那些曾經造成台灣虛耗8年、讓台灣陷入困境的競選團隊要角,難道在蔡英文的帶領下,就能帶給台灣「可實現的美好未來」嗎?

再從蔡英文的政策主張來看,兩岸關係攸關台灣的未來,應是參選人最重要的政策,蔡英文宣稱她會與大陸討論可長可久的互動架構,其實完全沿襲陳水扁往昔所提的「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不久前回應指出:「執意否認『一個中國』框架,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只會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影響台灣局勢的穩定,又如何建立可長可久的互動架構?」楊毅此番談話再度闡明大陸對台獨毫無妥協空間,無異給蔡英文一記重擊。

其實,蔡英文的形象與其本質背道而馳。她曾是李登輝1999年倡議「兩國論」的重要推手之一。她於2008年5月出任民進黨主席之後,不但沒有改變民進黨的偏激路線,反而不斷向深綠靠攏,儼然是「台獨路線」的守護者。

蔡英文曾說「九二共識」是「喪權辱台」、ECFA是「傾中賣台」等,無一不是斷章取義的偏狹言論,而且難掩其「台獨意識」。蔡英文成為2012大選的民進黨參選人之後,又積極向全球及大陸表態,刻意塑造和平、理性、開放、務實的形象。

她不久前提出「會與大陸討論可長可久的互動架構」,(注一)遭到楊毅的批斥,理由很簡單:一、民進黨的價值與原則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其具體內涵則是「台獨黨綱」,大陸怎麼可能在此前提下,與民進黨接觸與討論?二、蔡英文之所以談「可長可久的互動架構」,應是認定目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架構,及包括ECFA在內的兩岸所簽15項協議,都無法「可長可久」,但她所謂的「互動架構」是什麼?卻始終沒有說清楚,難道是空洞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三、前述蔡英文沿襲扁的「互動架構」,均缺乏「九二共識」支撐,企圖以虛擬的和平方式,將台獨合理化與固定化,難怪大陸嚴加駁斥,如此,蔡英文又怎麼可給台灣下一代帶來美好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也瞭解台灣是一個被撕裂的社會,所以她宣稱領導人要能凝聚全民的意志來弭平這些裂痕。然而,這三年來她所做所為,卻是不斷擴大矛盾、加深對立、製造衝突、挑起仇恨,正是撕裂台灣的始作俑者,試問:她如何能凝聚全民意志弭平裂痕?又如何能帶給台灣下一代美好的未來?

二、談「我是台灣人」及「司法改革」的意圖與謬誤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不久前推出首支電視廣告,主題為「我是台灣人」;又接受媒體訪問大談「司法改革」,強調「不是辦幾個大人物,就叫司法改革」。(注二)在在體現她矯柔做作、不合邏輯的選舉操弄,選民必須睜大眼睛洞悉其背後的實質意圖。

首先就蔡英文的首支電視廣告而論。本來就是台灣人一分子的蔡英文,還聲嘶力竭地標榜她是台灣人,若對照她倡議的「在地經濟」,於是形成「我是台灣人」鼓吹「在地經濟」的弔詭與矛盾情結。本來一個姓名,一個屬地身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蔡英文「這個台灣人」別有一番用心。她在電視頻道密集打出大選文宣的「首章」,毫無遮掩地凸顯她的台獨意識,深深呼喚著深綠與獨派,目的在於穩住泛綠基本盤,此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而後再從基本盤整軍出發。要言之,訴求著「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她必須以台獨意識為基調,體現出她「領軍出擊」時仍然萬變不離其宗。

蔡英文於兩岸協商簽署ECFA的前後,始終反對ECFA到底,卻說詞前後反覆矛盾,後來的說法是民進黨一旦重返執政,將就ECFA重新審酌,意味著她之於台灣經濟政策主張,自然必須有別於ECFA另提出一套說詞。她倡議「在地經濟」,強調「結合鄉村景觀、生活環境、農業、研發創新產業、文化、藝術、文學產業發展,形成一個新型的綜合產業,提供在地就業機會」,此項經濟政策主張高舉非資本主義路線,卻與謝長廷在上一回大選時倡議的「幸福經濟」論調,予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蔡英文的「在地經濟」觀,擷取謝長廷「幸福經濟」的部分內涵,再囫圇吞棗地融入馬當局現正推動的文創產業,所形成的「大雜燴」的經濟政策概念。惟蔡英文的此一政策概念參酌美國學者比爾˙麥奇本在《在地的幸福經濟》一書所主張的追求地方的繁榮、以求自給自足,套取其「在地經濟」的概念,衍生成內縮的、封閉的經濟政策主張,全然不適合淺碟型、資源少的台灣經濟發展之所需,充其量只是「這個台灣人」的台獨意識的迷綵衣罷了。

其次,就蔡英文所謂「不是辦幾個大人物,就叫司法改革」而論。李登輝曾任台灣領導人,蔡所謂「大人物」,被起訴的李登輝當然也算在內。而同樣是「大人物」的陳水扁,已經判刑定讞入獄服刑。蔡英文曾到監獄探視陳水扁,而她自擔任民進黨主席以來,從來沒有以司法或道德角度批判陳水扁,反而一味為他要求「司法人權」。殊不知,執法者若要辦「大人物」,就得證據確鑿,更需要「吾心如秤」不畏權勢。蔡英文不但不給執法者掌聲,反而嘲諷「不是辦幾個大人物,就叫司法改革」。

尤其蔡英文認為「司法改革是為升斗小民爭取人權」,若此,民進黨或蔡英文曾為升斗小民爭取過什麼人權?以江國慶案為例,一個小兵因冤案而被執行死刑,民情沸騰,大抱不平,民進黨和蔡英文為何沒有強烈表態?如此看來,蔡英文所謂的「升斗小民」,莫非是指李登輝、陳水扁?因為他們涉嫌觸法被訴究時,民進黨內「維護人權」的動作立即啟動。

尤有甚者,蔡英文認為李登輝在「國安密帳」中所涉「侵佔財物」,是舊體制的殘餘。但凡司法案件都有追溯期限,只要在追溯期限內,就無所謂是新是舊的說法。更何況起訴李登輝是特偵組本諸職權的司法作為,而且「告發人」為陳水扁,但綠營刻意扭曲事實,將矛頭指向馬英九,妄指馬英九「政治追殺」、「辦台灣人總統」,藉此吹起民粹的號角,撕裂族群牟取選舉利益。因此,蔡英文高談闊論「司法改革」云云,實則難掩為個人與一黨「謀取利益」之心。

三、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注定進退失據

眾所矚目的民進黨《十年政綱》陸續公佈,這道民進黨研議兩年多的政治大菜,成敗關鍵在於兩岸政策論述。由於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始終說不清楚,再加上《十年政綱》對此也語焉不詳,乃引發部分綠營人士不約而同起而「發難」,紛紛表達其高度不滿之意。

一般咸認,民進黨必須爭取選民信任,說明自己有能力維護兩岸關係的和諧穩定與和平發展,又能兼顧兩岸經貿的務實交流。然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撲朔迷離,並在選戰操作面淡化兩岸議題,使得綠營內部有人看不下去,頻頻出來「吐槽」者所在多有。不久前,先是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質疑蔡英文對兩岸經貿的主張,總讓人產生「只有抽像原則,沒有具體政策」的感覺;(注三)緊接著,獨派大老辜寬敏還把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描述成「沒有內容、沒有意義,稱不上政策」。(注四)

尤有甚者,前扁辦主任陳淞山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他先是抨擊民進黨全代會《十年政綱》的政治方向,應該也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的「空心政策」;他繼而直言,民進黨如果在選前仍采堅定否認「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的立場,而不提出彈性的解套方案,將注定很難突破執政門檻;尤其他坦率表示,蔡英文若不願面對問題,照樣採取初選時的迂迴模糊立場,恐怕會讓選民失望而把票投給對手。(注五)

郭正亮、辜寬敏、陳淞山等3人派系屬性不同,各有其代表性,他們異口同聲批評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空洞、不具體」,不外是認為「總統」大選若不針對兩岸未來可能的發展與走向提出看法與解決方案,如何獲得人民的信任?此種迴避兩岸政策的不確定性,將連帶拖累其餘政策議題難以發酵。

基本上,蔡英文自出任黨主席3年來的兩岸政策主張,包括:在政治上,她主張兩岸互不隸屬,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在經濟上,則強調「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主張兩岸ECFA要送交世貿組織(WTO)審查。一言以蔽之,蔡英文的兩岸政經主張,全然視中國大陸為敵國,認為政治風險無所不在。

各界對蔡英文的強烈質疑,諸如:她反對「九二共識」,卻提不出可行的替代方案,只淪為「為反對而反對」;她聲稱要與中國大陸建立可長可久的關係架構,卻說不出雙方關係架構的內容;她有意向美國保證,民進黨一旦重返執政不再是麻煩製造者,但在否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互動交流,又憑什麼要對台灣「讓利」「惠台」?她也全然無法答覆。

再者,前述蔡英文曾標榜過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根本不切實際。事實上,「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早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基調,若想改變,不僅事倍功半,而且將對台灣帶來嚴重的衝擊。尤其,若要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是否意味台商今後赴大陸要改採與外商聯合投資來取代原先的獨資?則全然不顧台商先占市場、搶佔商機之市場規則。復以蔡英文還主張把ECFA送交WTO審查,然而ECFA已生效正在執行中,若WTO拒審或遲遲無審查結果,ECFA是否仍有效?其後續四個相關議題的協商是否仍要持續進行?迄今蔡英文均迴避不答。

總之,以蔡英文之從政經歷,堪稱對於兩岸問題相當嫻熟者,何以其兩岸政策主張讓人「霧裡看花」,顯然另有政治算計。其政治立場植基於台獨本質,但她一方面想與獨派保持「若即若離」關係,另一方面又想伸手擁抱中間選民,只好刻意采模糊立場與抽像的觀念,用以能製造選民最大的想像空間。然而,面對兩岸頻密交流往來的現實,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既不可能模糊以對,也不能迴避不答,否則除中間選民對她不信任,連綠營也對她不放心,將使她的問鼎大位進退失據、充滿變數。四、蔡英文「十年政綱」兩岸篇的要害與本質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終於發佈其「十年政綱」的「兩岸篇」了。(注六)她把「兩岸篇」刻意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台灣安全,另一是兩岸經貿,十足體現其政經分離的策略。然而,蔡英文不談最關鍵的兩岸「政綱」-「九二共識」,卻大談直航、陸客來台與各項交流的「細目」,凸顯其避重就輕之意,尤其她論述基調充滿獨派思維的「敵對性」與「局限性」,更是昭然若揭。

具體而論,「十年政綱」的「兩岸篇」,訴求核心在於「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在政治與台灣安全上,視中國大陸為敵國,蔡英文雖言「必須在國際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透過國際共通的規範與準則,平衡台灣與大陸實力的不對等」,表面上是要將兩岸關係置於國際多邊框架下,其實是要藉國際力量對抗中國大陸,全然與陳水扁主政時期采「封閉性、對抗性」的兩岸政策如出一轍。然而,扁8年主政的經驗事實卻顯示,這根本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蔡卻一味沿襲「扁規」,重蹈覆轍。

至於兩岸經貿方面,蔡英文也視大陸為對手,強調將把台灣對大陸的貿易,視為全球佈局的一環,積極深化與世界的互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的平衡,從世界走向大陸。乍聽之下,其論述不無道理,但仔細檢測,發現問題重重。主因在於,兩岸關係若不睦,對於台灣經貿之於全球佈局必將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往昔台灣受限於始終無法與主要貿易國簽訂類似FTA的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但自兩岸簽署ECFA以來,很多國家紛紛表態願意與台灣洽簽雙邊經貿合作協議,即為明證。蔡英文不思善加運用台灣優勢,從大陸走向世界,卻奢言「尋求全球經貿戰略平衡,從世界走向中國」,根本是漠視事實、不切實際。

尤有甚者,蔡英文「十年政綱」的「兩岸篇」,雖避談「九二共識」,但她不久前再度強調「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等同於其「兩岸篇」否定「九二共識」。蔡英文想要避開「九二共識」,卻又無論如何都難以跳脫,關鍵原因在於,台灣不可能對崛起中的大陸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台灣必須在「九二共識」的框架下明確定位兩岸關係。

再進一步言,蔡英文「十年政綱」的「兩岸篇」,看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大陸,卻不想去面對或解讀大陸崛起的現象及其意涵,反而采「面向世界」的訴求來逃避面對崛起中的大陸,益加體現其駝鳥心態之不切實際。其弔詭與困境即是,雖看到並描述了一些問題,卻受限於本身故步自封的狹隘思維,只能拋出問題、自說自話,而不能務實面對問題、提出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

正因如此,從蔡英文「兩岸篇」看她的兩岸政策主張,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既否定「九二共識」,如何能謂「若再執政將延續前朝的兩岸政策」?因為「九二共識」正是馬英九當局最重要的兩岸政策基礎。而且既然否定「九二共識」,將如何開展兩岸經貿交流及維繫兩會協商機制?因為「九二共識」是兩岸經貿交流與兩岸制度化協商不可或缺的基礎。

一言以蔽之,若欠缺「九二共識」,則所有一切兩岸交流與協商,將因而倒退與中斷,也會使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形同具文。尤其更因為否定「九二共識」,必將使兩岸關係處於不穩定的動盪之中,台灣哪有安全可言?兩岸經貿又如何可能朝「對台灣有利」的方向發展?再者,否定「九二共識」,其實就是要把台獨路線「借殼上市」,而這樣才最會危害台灣安全,並造成兩岸關係嚴重倒退。

總之,蔡英文的「兩岸篇」在遮遮掩掩之下終於「撥雲見日」,但仍難掩其不變的台獨本質。蔡英文其實無須多費唇舌去描述其「十年政綱」之「兩岸篇」,反而必須詳加說明,她以迂迴方式否定了「九二共識」這個「主綱」後,則她的兩岸政策如何立足?而一旦兩岸關係丕變後的經貿交流又如何維持?她必須對台灣人民做清楚負責的交待。

註釋:

注一: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7月6日,版A3。

注二:中國時報(台北),2011年7月9日,版A4。

注三:中國時報(台北),2011年8月16日,版A4。

注四:聯合報(台北),2011年8月17日,版A4。

注五:中國時報(台北),2011年8月18日,版A4。

注六:聯合報(台北),2011年8月24日,版A1∼A2。

      責任編輯:葉蓁
蔡英文講連勝文案出現口誤:如果我們沒打那一槍      [2011-10-29]
宋楚瑜撐小英條件:棄「台獨」      [2011-10-29]
台民調:馬英九比蔡英文可信      [2011-10-28]
綠營助宋楚瑜聯署?蔡英文:禁止黨公職參與      [2011-10-27]
紀念辛亥百年 蔡英文為何不安      [2011-10-13]
國台辦:蔡英文說法是「借殼上市」的「台獨」主張      [2011-10-12]
蔡英文唱「國歌」跳過敏感歌詞      [2011-10-11]
蔡英文首度稱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2011-10-09]
蔡英文批馬在釣島上對日太強硬      [2011-10-05]
台媒:蔡「示好」未獲美日信心      [201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