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東波福州31日電】台灣區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陳濱10月31日在福州表示,兩岸相關部門正就已簽署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進行具體落實。但他呼籲,大陸對台醫療器材的許可認證時效亟需提速,並適當擴大此類產品的降稅或免稅種類。
第66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昨日(31日)在福州舉行。出席海峽兩岸醫療器械產業合作與交流會的陳濱認為,由於兩岸醫材分類與認定不同,台灣醫材進入大陸申請註冊的平均耗時多達16.7個月,最長更達53個月,加之,審批過程會出現因人而異現象,這往往令台灣業界無所適從。
台醫材獲大陸認證平均耗時16.7個月
同時,他指出,台灣醫療器材在大陸僅能獲得「許」字號許可證,無法獲得大陸投標資格。而「十一五」期間,大陸中央財政就投入205億元人民幣用於醫療設備的購置。此外,大陸對進口醫療器材的關稅徵收額約17.5%,雖然ECFA早收清單列入3種免稅醫療器材,但台灣業界認為少之又少。
陳濱估算,受限於相關政策,目前兩岸醫療器材貿易額約保持在200至300億新台幣之間。相信許可證審批、關稅降低等利好因素會刺激兩岸在醫療器材領域貿易額的翻倍增長。據瞭解,目前台灣進口大陸醫療器材遠多於大陸進口台灣同類產品,台灣主要進口產品包括一般及整形外科手術、一般醫院及個人使用裝置,眼科、牙科等器械。
台灣業界分析稱,台灣在醫療器材領域的高效率製造技術與品質管理能力,成熟人才,以及有效的國際營銷策劃能力,若結合大陸廣大的市場,整體產品價格成本低廉,以及政策導向扶持,料會造就兩岸在此領域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