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台灣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連戰華企峰會演講:兩岸合力拓百年願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台北報道,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2日下午在「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演講「兩岸資源,開拓下個百年願景」。連戰呼籲兩岸的人才與資源應作整合,並在相互尊嚴、相互磨合、相互學習之中,凝聚共識,減少對立,變成「命運共同體」;共同開拓下個百年的中華願景。

以下是演講全文:

(一)中華百年

百年來我們中國人的歷史,徘徊在絕望與希望之中,毀滅與重生之中。這段百年歷史有國家命運的顛簸起伏,社會結構的解體與重建,經濟的停滯與飛騰,文化的踐踏與再生。廿世紀的上半葉大陸與台灣分別陷入軍閥割據與日本殖民統治。

西方人對大陸的印象是賽珍珠在1930年代所形容的:農民貧困,地主貪婪,遍地災害,不斷出現水患與瘟疫。西方人對日本佔領台灣的瞭解是:台灣做為日本侵略別國的基地,提供日本本土所需要的資源,殖民政治下,當地人民是次等公民。可惜,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又因內戰形成兩岸分治。

所幸此刻的中國大陸主要因為硬實力的存在受到國際重視,台灣則因軟實力的應用,得到國際支持。當前兩岸最重要的良性發展,可以說是2005年的連胡五項和平發展願景開路在前,馬英九2008年當選之後,在「憲法」架構下,以「不統、不獨、不武」、「互利雙贏」、以及「對等協商」的政策繼之在後,這三年多來,兩岸關係不斷地的突破與往前推進—從直航到ECFA的簽訂—讓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對和平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台灣海峽終於漸漸遠離了烽火。美國情報總監布萊爾公開說:「美國看到兩岸近年來最正面的發展。」兩岸之間有一件事絕不能再發生:那就是和平與戰爭的循環輪替。兩岸祇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因此生活在台灣,沒有一件事比追求兩岸的和平更迫切。兩岸同胞要盡一切力量創造台灣海峽持久和平的條件;讓兩岸烽火與戰爭陰影永遠不再出現在台灣上空。

冷戰末期,美國前總統布什提出「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時指出:一旦獲得和平,政府就可以減少軍備支出,轉而增加人民福利的支出。我在台北創辦了「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就是相信並推廣及擴大「和平紅利」的構思,誘發出更多的實質效果;在台灣的現狀下,當戰爭的恐懼減少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

安身立命的信心就會加強。跨國企業與國人投資就會增加。台灣的國際聯結就會擴大。大陸遊客及回台定居就會增加。兩岸的多項交流就變成可能。疏離的「友邦」就樂意與我們交往。與其他國家簽訂類似ECFA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了。台灣的競爭力成長、所得不斷上升。近三年代表馬英九參加APEC領袖年會,就能深刻感受到台灣有了更多「友邦」的支持。

(二)兩項努力改變兩岸關係

十年前(2001)恐怖份子對紐約世貿大樓的攻擊,撼動了美國的超強地位。三年前(2008)紐約華爾街掀起的金融海嘯,折損了美國經濟實力。這是21世紀的二件大事,在地緣政治上,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類的歷史本來就充滿了強國的興起與衰落。稱霸一世紀的美國國力在相對減弱時(relative decline),那些國家相對興起?近幾年來的觀察:不是十年前曾經充滿願景的歐盟;不是三十年前曾經被認為「第一」的日本;而是泛稱的金磚四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國之中,尤其中國大陸領先群雄。在2007年到2010年間,全球平均經濟成長1.8%,同期亞洲經濟平均增長7.6%,為全球4.2倍,其中大陸經濟貢獻度最大。

對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台灣一點也不陌生;在它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台商」、「台資」、「台灣經驗」一直扮演著推動與催化的角色。讓我坦率地指出:六年來發生的二件大事讓大陸與台灣的關係產生質變,從對立與緊張,走向交流與善意。第一項努力是六年前(2005年4月),我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與胡錦濤總書記共同發表了「連胡五項和平願景」,並且隨後列入了國民黨的政綱。

第二項努力是三年後(2008)馬英九先生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在「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以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求同存異,互不否認」的前提下,迅速地展開了六十年來兩岸關係最良性的發展。今天兩岸人民受到實惠的直航,從台北到上海,祇要八十分鐘,即是一例。

(三)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關係

近年來在國際間已形成共識,全球的問題以及爭議,如氣候變遷,能源節約,經濟復甦,沒有中國大陸的積極參與,就難以解決。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指出:中國是國際社會重要的領導者,不是具有威脅性的敵人。換言之,大陸以其經濟規模之大,成長之快,消耗能源之多,軍事支出之增加,他本身既是許多問題的答案,也同時是許多問題的本身。他可以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推動者,或者扮演事不關己的冷漠者,亦或者新發展模式的催生者。這不只是中國大陸的挑戰,也是全球關切的問題。美國著名學者傅格森(Niall Ferguson)即指出:「當前的問題是面對危機,「中美」(Chimerica (China plus America)是同心協力還是分道揚鑣。如果合作,危機可以渡過;如果分歧,全球化將瓦解。」

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共領導人面對國際上的稱讚,並不自滿,而是不斷地強調,中國本身仍然有各種問題包括貧窮的問題。在很多國際會議中,中國領導人會不斷宣稱:中國不走霸強道路。中國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在今年四月的博鰲論壇中,總書記胡錦濤再度宣稱: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戰略,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立場,尤其要與亞洲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迎各種挑戰。

大陸這三十年來的變化,是基於生產力的解放,而生產力的解放,來自於觀念的解放。我們由以下一些相關數字可以看出這個驚人的變化:

1自2010年後,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2過去三十年中,大陸是全球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地區。3大陸是全球最大輸出國,第二大輸入國。4大陸是全球最大輸出國,第二大輸入國。52011年變成全球最大製造業,超越美國。6但是大陸的每人所得,以購買力指標,祇有7518美元,名列世界第93位,不及美國六分之一。

如果從十九世紀初開始比較中美的經濟規模,根據西方學者如Angus Maddison,大陸在1820年時,中國的GDP是美國的1800倍,1870時仍為193倍。從二十世紀1913年始,中國已不到美國GDP的一半,1973年(大陸文革期)則僅為美國五分之一。但1978年大陸經濟開放改革後,情勢改變,到1998年大陸的GDP已達美國一半。哈佛經濟學者賽克斯(Jeffery Sachs)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成功的故事。」

接下來很多人在問:中國大陸何時將再度超越美國?不同機構有不同的答案。Global insight說五年2015就是一個例子,但連戰認為,我們不能只把焦點放在GDP的規模與成長率上。如果經濟發展這個成功故事的背後是貧富的擴大,是貪腐的加深,是環境的犧牲,是勞工的悲慘,那這個故事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大陸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台灣應該共同思考,也應該可以有所貢獻。

(四)資源整合創造雙贏

在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在兩岸關係的發展道路上,台灣只有一項理性的選擇:就是朝野同心合力追求「軟實力」與「和平紅利」;並且透過兩岸經貿、教育、文化、科技的各種交流,擴大「整合利得」(Gains from Integration),所謂一加一大於二、兩岸雙贏之講法,已非理論,具體實例愈來愈多。在國際權力的賽局中,不論政治光譜上的藍綠,當能體會到「遠親不如近鄰」。新加坡一直羨慕相對於中國大陸,台灣所擁有的中華文化與地理位置。何況我們和大陸不只是近鄰,而是兩岸中華民族如何共同面對新世紀挑戰的問題。

在這次第九屆華人企業領袖論壇上,我特別呼籲盼望兩岸共同擴大資源整合的利益。概括地說,這些共同的利益來自六方面:

1比較利益法則帶來了互利。2生產因素互補增加了生產力。3產業規模擴大減少了成本。4產業鏈的配合,增加了競爭力。5微笑曲線兩端的追求,增加了利潤。6彼此互動的增加,減少了戰爭風險。

這些「利得」就是讓參與整合的企業與組織共賺世界的錢;唯有在世界競賽居於領先的地位,才可能贏得世界的尊敬。在人類300年的歷史中,「分工」帶來經濟繁榮,「整合」則帶來戰爭的減少與人類和諧的增加。進一步說,人才與資源的整合過程,即是在相互尊嚴、相互磨合、相互學習之中,凝聚共識,減少對立,變成「命運共同體」。讓我們以這種視野與格局,共同開拓下個百年的中華願景。

兩岸關係新局
      責任編輯:delia
連戰:兩岸不能再起和與戰循環      [2011-11-03]
連戰:兩岸追求和平有什麼不好      [2011-10-31]
國台辦否認連戰幫大陸傳話傳聞      [2011-10-12]
連戰豎大拇指 力挺馬英九連任      [2011-10-08]
連戰:中華民族崛起台不願缺席      [2011-09-21]
胡總對連戰推動兩岸關係表推崇      [2011-08-13]
台刊:連戰「三字經」應馬英九      [2011-08-05]
連戰:身為中國人信念從未放棄      [2011-07-14]
連戰:2012勝選 才有永久和平      [2011-07-02]
連戰語郭庚茂:歷史相連血脈親      [201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