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起起落落的航班,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晴天還是雨天,為何都會有序起降呢?
這背後有一隻手、一雙眼始終在監控和指揮,那就是空中管制員,俗稱「空中交警」。他的作用有多重要?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他的指揮出現一絲失誤,後果可能是航班撞機事故。因此,他們的工作信條裡永遠沒有「如果」和「萬一」這樣的詞彙。
對三亞飛行情報區管制中心的空管員來說,尤為如此。11月2日是值得他們紀念的日子。十年前這一天的凌晨3時30分,在南中國海北部28萬平方公里空域——北接廣州飛行情報區,南臨胡志明飛行情報區,東至香港、馬尼拉飛行情報區,西抵河內飛行情報區,首次有了中國空中交通管制員的聲音,一口流利的英語,指揮該空域內境內外航班有序飛行。
這一天,三亞飛行責任區(情報區)正式啟動,南中國海北部上空的28萬平方公里由此納入中國的空中管制,意義非同小可。
與越南等國談判數十年
故事可以從1974年說起。
之前,中國尚未恢復在國際民航組織的合法成員國地位。在此背景下,南中國海地區上空的飛行空域管制分屬幾個鄰近國家和地區,由它們提供空中交通服務。
1974年自恢復國際民航組織成員國的合法席位後,中國多次向國際民航組織提出重新調整南中國海空域結構,劃設三亞情報區的要求。由此接下來的,是中國與越南以及其他相關東南亞國家進行的數十年的多輪談判。
2000年12月7日,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柯台特(Assad Kotaite)博士發表了有關南中國海地區空域結構及調整的主席聲明,明確三亞責任區於2001年11月1日起啟用。2006年5月12日,國際民航組織批准建立三亞飛行情報區,6月8日三亞飛行情報區正式建立。
一位老空管人回顧談判過程的酸甜苦辣:
從1999年亞太地區民航局長會議,到2000年在曼谷與越方舉行的重要會談,從緊張繁重的三亞管制中心建設到責任區啟用,從柯台特先生發表主席聲明到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裁決,從周密的技術準備到艱難的外交努力,無不凝聚了各方的心血,幾代人的努力。他還透露,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就此會見了柯台特先生,三亞飛行情報區的設立與中央的高度重視分不開。
從2000年起,三亞責任(情報)區籌建工作如火如荼地鋪開,陸續與三亞責任(情報)區相鄰的胡志明、河內、香港等管制中心,簽訂了管制協調移交協議。
一個個台站如期完工,一套套雷達、甚高頻設備和自動化系統如期安裝,一條條線路蜿蜒鋪設,一台台設備被輕輕點亮運行……。僅用不到一年時間,中國民航空管人就高質量地完成了保障服務的設施設備建設,還編撰完成了三亞區管中心運行規章手冊。
民航海南空管分局局長俞文軍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三亞飛行情報區起點高,標準嚴,完全按照國際民航組織要求建立,全程英語陸空通話,採用國際通行的英制計量標準,與周邊國際飛行情報區相一致的間隔標準,國際化程度高,是我國空管先進技術與世界同步的窗口。
多次化險為夷避免可能空難
2006年6月8日早上,三亞區管中心全體管制員自發聚集到中心的GPS時鐘合影,時鐘定格在當日的8時整。從這一刻起,三亞責任區轉為三亞飛行情報區。這說明,三亞責任區四年多的試運行期間,提供的空中交通服務獲得了國際民航組織的認可、國際航協的讚譽,及世界各地飛行員的好評,充分證明了中國民航有能力為南中國海北部地區的飛行提供優質服務。
民航海南空管分局副局長兼三亞區管中心主任麥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三亞區管中心作為三亞情報區的空管服務單位,自2001年11月1日開始至2011年10月止,共保障各類飛行168萬多架次。2001年日均273架次,2011年日均為638架次,日高峰保障達906架次,年平均增長率約10.2%。三亞區管中心十年100%的安全。
十年來,三亞區管中心的管制員每日24小時不間斷地為三亞飛行情報區域內連綿不斷的航班提供管制服務、情報服務和告警服務,多次空中特情或險情,在管制員沉著鎮定地指揮下化險為夷。
2011年4月2日,某航班執行北京至吉隆坡飛行任務。進入三亞飛行情報區後,機組報告座艙釋壓,申請備降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亞區管中心管制員密切監控飛行動態,及時瞭解機組需求,調配衝突飛行並做好協調工作,保障航班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安全落地。
2002年2月8日,某航班執行曼谷至香港任務,由A202航路進入三亞空域後,出現客艙著火的遇險信號,請求緊急下降和備降。三亞區管中心協同其他管制部門共同努力,保障飛機安全地降落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另外,三亞區管中心作為三亞飛行情報區內的搜救協調中心,為搜尋援救活動提供空管服務。搜尋與援救的協調方案經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商後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三亞區管中心與海南省搜尋援救中心及香港搜尋援救中心建立了可靠的通信渠道,保證搜尋援救工作及時有效進行。
成立十年來,三亞區管中心高效地履行了搜救協調中心的職責,先後多次協助海南省政府及香港政府等相關部門,積極為南中國海地區提供搜尋援救服務。2006年12月,三亞區管中心積極協助執行搜救受颱風「尤特」影響的16名海南籍漁民。
展現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作為中國唯一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標準運行的管制區,三亞區管中心為南中國海北部空域飛行提供的優質交通服務,獲得了良好的國際口碑,展現了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有輿論曾說,三亞飛行區充滿了人道主義關懷。2006年1月19日,三亞區管中心接到上級指示,緊急運送一名心臟病人,執行「曼谷—三亞—曼谷」的急救飛行任務。因為執行任務的機型屬於輕型飛機,飛行速度較慢,且該機實際從曼谷的起飛時間較晚,三亞區管中心積極協調軍方和友鄰管制部門,讓執行緊急運送任務的航班提前轉彎,飛機得以提前半個多小時落地。飛機接上病人後,三亞區管中心又為該航班一路綠燈,優先起飛,來回為搶救病人節省了一個多小時,病人最終轉危為安。
還有,2005年11月,在三亞區管中心在多方協調下,為中國政府援助越南的人道主義航班縮短航程和飛行時間,讓越南盡早得到急需的防治禽流感疫苗。
……
三亞飛行情報區洋區A1、P901國際航路,因海南島外海幾個危險區域的影響,劃設時在三亞飛行情報區內折彎。三亞區管中心接管三亞飛行情報區後,由於監視設備和通信設備的性能比接管三亞飛行情報區前有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為各類航班直飛創造了可靠的條件。
但是,持續地申請直飛不但佔用通信波道,而且影響工作效率。為此,三亞區管中心報請上級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調整航路周圍的危險區域位置和活動時段,對航路進行合併拉直,最終將A1和P901兩條航路優化合併為一條A1航路。這條優化的航路,為航空公司的航班縮短了航程,節約了航油,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長期以來,海口、三亞往返東南亞的航班必須繞行香港空域,航程遠、時間長。為解決此類問題,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和旅客的負擔,增強海南對境外旅客的吸引力,提高中國民航形象。經海南省政府和民航局的共同努力,實現了「南面開口,北面開放」航路調整方案,使東南亞往返海南航班可不必再繞飛香港管制區,航班可減少2小時航程。每架中型客機(波音737)可節省航油成本約9萬元,大型寬體客機(波音777、空客340)可節省航油成本約20餘萬元,為航空公司節約了運營成本。
三亞區管中心副主任王洪冰介紹,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空中管制單位之一,三亞區管中心自運行以來,已先後為50多個國家和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並保持100%安全紀錄。多次調查顯示,過往國際航路機組對三亞區管中心的管制服務滿意度達100%,駐地航空公司對三亞區管中心滿意度100%,相鄰管制單位對三亞區管中心滿意度為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