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11月11日,在香港是寓意「一生一世」結婚的好日子。跟內地相比,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婚戀觀念,已經悄然發生變遷。有「剩」著也不結婚的、有熱衷「快餐面戀愛」的、也有結婚離婚都AA的——
11月11日馬上就要到了,這天在內地被稱為「光棍節」,在香港卻是個寓意「一生一世」的結婚好日子。據統計,當日已經登記到婚姻註冊處、教堂及由婚姻監禮人證婚的新人,最多有1017對。同樣作為飲食男女,港人的婚戀事兒,和內地比又有哪些特點?
剩男與剩女
香港的年輕人結婚都晚。和內地特別是小地方的同齡人一比,這邊孩子都上小學了,那廂還沒娶上媳婦或找到老公呢。
通常的說法,香港的年輕人會享受生活,不願早入圍城。事實上,香港年輕人結婚晚,主要是沒錢。就連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也認同,現在縱使大學畢業也不代表能得到什麼好的生活。加上香港地價金貴,房價也高,香港經濟轉型後,貧富差距和收入差距有所擴大。面對結婚後的經濟壓力,很多青年男女寧願選擇「剩」著也不婚。
隨著「剩男」跟「剩女」標籤的流行,年輕人的擇偶範式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最新數據顯示,30至34歲的港女組別是待嫁「重災區」,每10名港女,只有8.43名港男相對應。港女30歲未出嫁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從未嘗過戀愛的滋味。
有鑒於此,香港社會開始浮現「逆求婚」的現象。有港女主動出擊,直接向男友提出結婚,自掏腰包付酒席訂金,或者策劃一場驚喜求婚儀式。而根據一項調查,將近60%受訪者認同「女追男」。
正因為「剩男」、「剩女」多,相親行業在香港十分活躍,談論參加「極速約會」的攻略更不是什麼秘密。甚至40歲男娶20歲女這類「隔代婚姻」,都被視為理所當然。
閃婚或閃離
身處生活節奏加快的大都市之中,港人的婚戀價值觀念也在飛快地發生變化。中華廠商會青年委員會的一項調查說,專注在一段愛情上的香港年輕人不足40%,香港已經步入「快餐面戀愛」時代。
《星島日報》一篇報道說,許多「80後」明知買不起樓、事業難有成就,就乾脆不想別的,遇上了另一半就「閃婚」了。但他們談「快餐面」戀愛時,總忽略了性格和經濟等現實問題,結果結婚以後問題浮現,就立馬以「閃離」收場。
香港統計處統計顯示,香港的離婚率超過40%,差不多每兩對夫妻便有一對離婚。過去30年,香港的離婚數字更是急升近800倍。從女冠夫姓的婚後傳統和朝九晚五的家庭生活,到如今「只求當下開心,不合便分手」的婚戀態度,香港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遷。
因為閃婚閃離愈來愈多,婚前協議和財產分割逐漸流行起來。統計顯示,除第三者插足外,經濟也往往是香港人婚變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關係經常與香港的經濟狀況掛鉤。資料顯示,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香港家庭福利會接到尋求家庭調解的電話「聽到手軟」,更有許多夫婦直接因為經濟問題對簿公堂。
AA制和責任感
相比豪門的所謂童話婚姻,普通市井男女婚後要為日常的柴米油鹽而操勞,「有瓦遮頭」更是許多港人的夢想。
雖然在過去的婚姻中,香港女性對男性在能力和責任方面的期望比較高。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男女共同承擔置業負擔,已經成為現時香港的一個自然規律。不少年輕人都是結婚前兩人共同買房,從首期到還貸款便開始AA制。
今年新婚的蔡小姐直言,不介意與老公共同承擔房貸:「等到他有能力買樓再結婚的話,可能我們彼此都錯過了感情最好的時期了。」
不僅結婚AA制,離婚也是如此。如果兩人最後分道揚鑣,也是各人財產各自帶走。
律師黃國桐介紹,在他處理過的結婚案中,約10%的家庭婚前就簽訂了離婚財產分配協議,房產、現金如何分配都寫得清清楚楚。新郎勞倫斯表示,這是夫妻兩人協商後的決定,在現代社會,離婚協議是為了保障對方的利益,體現的是對對方獨立性和平等權的尊重,不怕傷感情。
不過有香港學者指出,在AA制的婚姻框架中,除了財產權,生育權往往被忽視,許多人不願意承擔起養育下一代的重任。有數據顯示,預計近幾年內,香港人口淨增長會首現負數。對此他評價說,婚姻是一個完整家庭的起點,而家庭又是一個社會的重要基礎,然而家庭作為個人與社會間橋樑的重要性在香港卻被忽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