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央視報道,上個星期三,敘利亞政府和阿盟達成了和解協議之後。人們認為,敘利亞問題可能會暫時緩和。可是半島電視台昨天又透露,在敘利亞的第三大城市霍姆斯7日晚上再次發生了軍事衝突,造成了有幾十個人死傷。
美國政府近日呼籲歐洲和阿拉伯國家加大對敘利亞制裁的力度,敘利亞的反對派也要求國際社會進行強力的干預。僅僅緩和了一周的敘利亞的危機,再次是讓人們繃緊了神經。面對不斷加強的內外壓力,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會有一些什麼樣的應對之策,還是進行這方面的討論。
我們首先來看一條比較新的消息,法國外長朱佩說,法國準備要承認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全國委員會,這個消息聽到以後,就讓人首先聯想到利比亞當時的一個情況,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首先是在國際上取得了一些外交上的進展,取得了不少國家的支持,在軍事上也是逐漸的發展壯大,最後它成了執政當局。這樣的一幕,會不會在敘利亞重演?殷先生。
主持人:勞春燕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
有一點可能。無論是敘利亞還是利比亞,都是法國在一戰以後和二戰期間的前委任統治地或者是它佔領控制的地區。法國認為它有一定的歷史責任,這是它的責任區,它率先出來說話這是有可能的。利比亞那個時候,它率先最早站出來承認過渡委員會,到了7月份暫時僵持的時候,它到時候又求爺爺告奶奶說想找卡扎菲說點話什麼政治解決也有這個過程。朱佩現在說這話有點太狂,說的太早。
如果國際社會放棄了調解努力,決定以武力推翻巴沙爾,那個時候你再說這個話,做這個事還可以,現在說太早。你要現在這麼做的話,恐怕這個事情的發展沒有像利比亞那麼簡單,法國人可能要背很大的包袱,我對他這句話表示很失望。
正在評論:美歐「以壓促變」目的何在?
勞春燕:我們再來看美國的態度。美國的國務院的發言人他有一個最新的態度,希望「以壓促變」來加大對敘利亞的制裁。「以壓促變」這又怎麼理解?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美國從1979年把敘利亞作為「支恐」名單的時候就對它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包括兩代的巴沙爾。在整個制裁的過程當中,其實敘利亞有它自己的方式,用各種的貿易方式解決了這個制裁。今天媒體當中,美國人表完態之後,馬上說30年來是不是敘利亞真要被制裁捏死,美國的心態是非常微妙的。美國原來跟敘利亞巴沙爾的關係是很近的,「阿拉伯之春」發生了之後,它們原來有共同的敵人是穆斯林兄弟會或者比穆斯林兄弟會更極端的伊斯蘭極端組織。
當「阿拉伯之春」推的量很大的時候,美國首先在埃及變了,隨後在利比亞也把卡扎菲弄下來了包括突尼斯。在這個地方美國表現出了它的猶豫,它「以壓促變」30年你都在制裁,你在這兒能壓到多大,它又沒有說具體到底怎麼壓,把敘利亞壓,不像對伊朗制裁很具體,它現在表現出來美國一種猶豫的狀態。
勞春燕:如果西方社會繼續對敘利亞施壓或者加大制裁的力度,敘利亞會發生什麼情況?
殷罡:
現在不光是看西方還要看阿盟,阿盟在利比亞問題上推波助瀾,走在西方前面推著西方去打,在敘利亞問題上阿盟不願意打,打來打去打到自己家門口沒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現在像朱佩的說法,現在就承認反對派全國委員會,阿盟會不幹的,阿盟正在調解。我們在談到敘利亞局勢的時候,必須要把阿盟的作用提升到一個充足的地步。如果阿盟的調解失敗了,西方可能武力解決,阿盟是不會武力解決的。
勞春燕:阿薩德他現在手裡有些什麼牌?
殷罡:
阿薩德手裡的牌比較少,阿薩德想維持穩定,想跟反對派和解什麼的。如果反對派有一股或者多股外部勢力就竄動反對派發動武裝鬥爭,阿薩德無計可施。
正在評論:阿薩德手中牌決定進退策略
正在評論:西方稱:軍事打擊缺少必要條件
勞春燕:美國駐北約的代表達爾德7日說,美國沒有任何攻打敘利亞的意圖和計劃,他又說了奧巴馬政府批准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有三個條件:一是反對派確切表示需要,還要取得地區的支持和某種法律基礎。他說現在一條都不具備。怎麼來理解美國所提出的這三個條件?
宋曉軍:
這三條他知道不具備他才說,說明他不想打。如果一旦把巴沙爾打掉之後,沿著11月的埃及大選穆斯林兄弟會一上來,整個的戈蘭高地馬上就要要了,以色列在那裡已經建了50多個定居點,那是人家敘利亞的地方,中東的所有的矛頭有可能變成更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以色列的大局面了,甚至原來的利比亞都會翻了盤子。那變成了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主體的阿拉伯世界的自決,這個自決對中東、美國、以色列的基本盤造成的損失,他們是難以評估的,美國就是最難平衡的。
勞春燕:所以有很多的忌憚,而且也缺乏一個必要的條件。
中東的心臟敘利亞對於中東來說,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也讓各方不得不謹慎對待。當然也有專家說,美歐等國對敘利亞施展強硬手段是隔山打牛,真正的目標是伊朗,我們也會密切的跟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