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建「反華同盟」 對華連環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第七艦隊撲向南海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東亞峰會即將舉行,它被廣泛看成美國「重返亞太」的一個平台。美國欲主導峰會議題,把它變成「南海討論會」的願望很強烈。中國對此強烈反對。

這只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最新動作,它和美國與澳菲升級軍事同盟關係等,都是美國亞太新戰略籃子裡的雞蛋。這給中國帶來的壓迫感,全世界都看到或猜到了。中國將會採取一些對應措施,則是世界輿論的普遍預期。

不讓美國來亞洲搞針對中國的「巧實力外交」是不現實的,讓中國心甘情願接受美國的佈局,任由亞洲國家一個個成為美國「防範中國」的盟友,同樣是幻想。真正的不確定性在於,中美對這種摩擦誰能使用的手段和資源更多,以及它會不會導致中美的全面「對抗」。

至少到目前,中美算不上「對抗」。美國對鉗制中國的投入還很有限。美國現在對亞太投入最多的是「領導人關注」,比以前「說話多了」,來亞太訪問頻繁了,對鄰近國家與中國作對的鼓勵多了,這些都是美國對國家軟實力的最新開採,也最容易做到。

如果真要在亞洲構建「反華同盟」,美國必須有巨大的經濟好處投入,即美國要做到讓完全跟它跑的國家,比不跟著它那樣做更加有利可圖。光靠在安全上說一些南海聲索國愛聽的話,簽個幫那些國家壯膽的協議,從長遠看是遠遠不夠的。

美國經濟處在低潮,今後增長的新動力目前看不到。它在戰略上遏制中國的長遠需求,和它利用中國加快經濟復甦的現實需求,複雜地攪在一起,沒有哪一個目標可以完全壓倒另一個。美國很難下與中國戰略對抗的決心。

中美亞太競爭的戰略性質將長期處於模糊狀態,中國保持對美「斗而不破」的駕馭能力在增加。在中國周邊,很難說美國「更有優勢」。中國與周邊的經濟合作規模正逐漸壓倒美國。中國今後應當用經濟合作撬動周邊的政治態度,誰當美國的棋子,把對美合作變成對中國的壓制和排斥,就讓誰失去從中國經濟獲利的機會。這會大大降低接受美國安全保護的吸引力。

「主導亞太」實際是控制處理地區危機的方向。南海及東海之爭,只是東亞事務的一小部分,美國和一些國家相互利用,把它們炒成東亞最緊迫的難題,它們各自從中獲利。只要中國投入力量,就能讓這種獲利變得痛苦不堪,使它伴隨代價,有一兩個回合,就有希望讓爭議國家在海洋問題上回歸同中國協商的合作態度。

中國必須做這樣的「阻擊」,如果中國放棄,美國一些人會真的以為美國能永遠主導東亞。中國不是要自己主導東亞,中國做不到。但中國必須做到由中美日等國協商處理東亞事務,形成這個地區無單一主導者的局面。

中國應對自己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充滿信心。雖然中國的綜合力量遠小於美國,但中國反對美國主導亞太可以調動的資源,多於美國為推行這一主導可以使用的資源。只要中國耐心、持續地做下去,中國周邊「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生存之道就維持不下去,美國「重返亞太」的傲慢也將收斂。

      責任編輯:郁文
憂美奪權 東盟推亞洲大經濟圈      [2011-11-19]
中日韓三方會議 聚焦半島無核化      [2011-11-19]
美變對緬政策 昂山素姬將參選      [2011-11-19]
華富商美大學登廣告征華裔卵子      [2011-11-19]
第六屆東亞峰會印尼巴厘島開幕      [2011-11-19]
溫家寶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晤      [2011-11-19]
希拉里下月訪緬 開啟破冰之旅      [2011-11-19]
溫家寶:願與泰合作護航湄公河      [2011-11-19]
民兵組織「逼宮」利比亞過渡委      [2011-11-19]
聯國指控伊暗殺 中方投棄權票      [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