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華網刊載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1月20日文章,題為《是的,中國可以擁有一支全球海軍》,作者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稱中國不能在海上大展宏圖原因在於思路上有缺陷。原文如下:
我的同事伯納德·科爾教授不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能在本世紀中葉轉變為一支全球力量,並實現解放軍海軍之父劉華清上將的宏願,即建成一支能夠支配面積不斷擴大的帶狀海域的海軍,然後再成為與美國海軍比肩的縱橫四海的海軍。科爾是美國海軍的退役水面戰軍官,著有《海上長城》一書。
中國的戰略家把西方海軍偉人的理念,與中國的陸戰傳統結合在一起。中國的海上戰略是東方和西方、陸上力量和海上力量的合體。在我看來,人民解放軍海軍成長為一支全球力量是不在話下的。北京認為其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利益面臨緊迫的威脅。從華盛頓當前奉行的海上戰略來看,它認為自己在那裡的利益也受到威脅。華盛頓發誓要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上述兩處海域展示出「可信的戰鬥力」。這些海域是意義重大的戰區——對兩國而言都是如此。
正如科爾所認為的,思路上的缺陷問題使中國不能在海上大展宏圖。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一個以陸戰為重心的亞洲軍事強國,它在考慮海上戰略時是從「捍衛海上的固定和有限地區」的角度出發的。正如科爾所言,劉華清要求解放軍海軍「能夠把海上控制範圍擴展到第一島鏈,即始於千島群島、經過日本和琉球群島、然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群島」。他設想在2000年完成這一階段的海軍建設——中國海軍顯然沒能按期實現這一目標。
科爾還挑刺說,中國海軍過分相信,在台海發生意外或是沿中國海界發生其他某種衝突時,可以用「拒止」武器把敵對力量——主要是美國海軍——擋在東亞海域以外。他表示,這是一種對全球海軍充滿敵意的靜態和被動的做法。根據北京的拒止戰略,柴電潛艇、反艦彈道導彈、隱形雙體船和其他短程或岸基武器共同構築起一個密集的多層防禦體系,抵禦膽敢侵入中國海上地盤的力量。如果對從太平洋東面駛來的力量迎頭痛擊,解放軍抵抗者就有可能讓外力的干預成本增加,增加到讓美國總統猶豫很長時間、從而使北京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實現其目標的地步。更理想的情況是,華盛頓能夠克制住,壓根就不出手相救。
科爾認為,「拒止」做法證明,「中國海軍當前的戰略思維仍然是基於捍衛海上的有限地區……而且(解放軍海軍)想要在海上劃定地盤」。這種不明智的做法使中國海軍背離了「海軍力量的核心價值:機動性和靈活性」。
目前還遠不能肯定基於地理的構想束縛了中國的海上戰略。美國海軍戰略理論家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肯定了陸基或短程武器在阻止外敵經過狹窄水域方面的能力。此類航道「與河流上的橋樑類似」。寬廣的通道「必須由一支靈活機動的力量把守,而不是靠永久性的工事把守,因為這些通道不可能被防禦工事封閉起來」。這就是說,要想控制寬廣的水域,海軍就必須到海上。
日本等戰略對手控制著一些航道,中國必須經由這些航道才能到達西太平洋和其他關鍵的海域。這些對手擁有自己的反艦武器。看樣子,亞洲海域正在變成各國為了獲取戰略優勢而來回搶奪的競技場。中國、美國和其他選手將如何行動,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頭腦聰明的中國海軍指揮官們,在岸基導彈和戰鬥機的支持下,可能會讓一個實力更勝一籌的對手——比如美國——大傷腦筋。如果北京能夠用由柴油動力潛艇、快速巡邏艇和反艦導彈組成的「小艦隊」拖住美軍,那它就能讓水面戰艦放開手腳地在「拒止」防護盾牌下自由地採取行動。
五角大樓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有一張地圖,這張地圖顯示,反艦彈道導彈的「威脅範圍」覆蓋了西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整個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部分海域。這為中國艦隊創造了廣闊的活動空間,使海軍指揮官得以靈活機動地調遣,更不用說本土上隨時待命的導彈所帶來的自信了。一支防禦性的艦隊可以成為一支富有冒險精神的艦隊。
大陸性思維的確可能會阻礙解放軍海軍的思想發展,讓它無法成長為一支能與美國海軍及其盟國海軍媲美的遠航力量。但是即便如此,中國海軍仍能像美國海軍在一個世紀以前所做的那樣好。戰略學家將分析中國的地理環境、為這些環境找到適合的戰略,並打造一支能夠在那裡爭奪霸權的艦隊。人民解放軍的海軍會成為一支全球海軍嗎?誰知道呢?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和華盛頓的戰略注意力將仍然集中在同樣的海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海軍注定會給美國海軍製造棘手的戰略難題,即便它把自己的發展空間局限在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