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出席文代會的著名歌唱家、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李雙江表示:「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在我這樣的老文藝戰士心頭產生很多共鳴。軍藝是培養藝術家的地方,又是培養文藝戰士的地方。我今年72歲了,在今後教書育人事業中,我還要大幹一場。」
育人——「一切從實戰出發,上課就像上台」
「打個比方,登台演出就是上戰場。我們培養人才就是一切從實戰出發,真刀真槍地唱。」李雙江曾用「舞台意識、演員標準、專業技術」十二個字來概括自己二十多年的軍旅聲樂教學生涯的心得。
作為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品牌教學活動之一,「紅星」系列教學事件活動率先由音樂系推出並在全院推廣。演兵、唱兵、寫兵、學兵……「紅星音樂壇」改變了以往傳統的「8平米琴房、一對一」的個體化教學方式,使傳統的音樂教學從分散走向了集中,從個體走向了群體,從封閉走向了開放,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韓紅、譚晶、夏米力、王宏偉、劉和剛、雷佳、澤旺多吉……一個個軍旅歌手都從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這個平台上走來。「出人才就是要在舞台上。」李雙江說。
一直以來,男高音被世界聲樂界稱為「難」高音。李雙江對此談了自己的看法:「男高音為什麼難呢?就是因為學員在演唱過程中特別容易突出表現自己的高音,而難以表現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我的辦法就是教他們去扎扎實實地練聲,練好發聲方法的基礎練習,練好中音並向兩頭拓展,扎扎實實融入作品和人物中去,調動一切手段表現作品中人物情感,而不是表現自己。」
「中國男高音一定要唱好中國的歌,男高音除了學習西洋的發聲方法,一定還要學京劇、學京韻大鼓、學民間戲曲,要唱什麼像什麼。」他說。
李雙江認為,部隊文藝工作者要敢於承擔、敢於堅守、敢於拒絕、敢於鬥爭,時刻不忘弘揚先進文化和主旋律文化。「我們培養學員的定位就是戰士歌手,要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民族民間,全身心投入為兵服務的懷抱中去,想戰士所想,急部隊所急,用我們培養的歌唱人才、科研課題和藝術創作為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
編書——「這部史不寫,愧對前輩,枉為人師!」
除了培養部隊歌手,李雙江所在的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還承擔了一項「開拓性、搶救性、學術性、實用性」的工作,這就是編纂解放軍音樂史。用李雙江的話說,「盛世修史,責無旁貸。假如我們這些活著的軍旅音樂人不寫,愧對前輩,枉為人師!」
這部138萬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音樂史》先後編了10年,獲得了國家最高圖書獎。身為主編,李雙江覺得特別有成就感。為了修史,他還一手籌建了全軍第一個音樂研究機構——軍旅音樂研究所。「我軍的音樂在八一南昌起義的槍聲中誕生。長征路上的歌、抗日烽火中的歌、解放戰爭炮聲中的歌、和平建設時期的歌,正是那些充滿激情、高亢嘹亮的軍歌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了84年的光輝戰鬥歷程。」李雙江給記者講述著軍隊音樂史,帶著熱情,帶著真誠。
音樂史面世後,解放軍舞蹈史、文學史、文化工作史、美術史也陸續展開編纂。事實上,解放軍音樂史是軍史的佐證和補充。
煌煌巨史剛完成不久,今年7月,李雙江主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音樂經典文獻庫》正式出版發行。這部經典文獻庫搜集了493首經典作品,重新選配了鋼琴伴奏,在創作背景、作品分析、教學提示、演唱體會等部分特別採用了中英文對照編排。下一步,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軍旅音樂研究所還將陸續推出該文獻庫的歌劇卷、交響音樂卷、軍樂卷、民族器樂卷、電影音樂卷、舞蹈音樂卷。
「軍旅音樂是紅色經典中的經典、主旋律中的主旋律、紅歌中的紅歌,我們越做越有感情。這是一個大課題,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把這個課題持續深入地研究下去,用我們的研究成果為我軍提供精神動力,為鞏固與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而不懈奮鬥。」李雙江滿懷信心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