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一名手持黃緯祿院士生平介紹的女士在排隊等候告別儀式。 【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再過15天,正好是「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黃緯祿95歲的生日,可他沒能等到那一天。
昨日上午9時,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黃緯祿的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兩千人胸前戴著白花、手捧遺像、眼含淚水送別老人。
11月23日20時08分,黃緯祿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95歲。
前來弔唁、瞻仰遺體的人群中,有白髮蒼蒼的院士、有研究「導彈」的年輕人、還有上個月參加天宮一號/神八交會對接任務的科技人員。
追悼會一直持續近一個半小時,黃老的遺體即將入棺,他的兒女們最後一次輕吻父親的額頭,這一吻已是陰陽相隔,弔唁者們潸然淚下。
■ 逝者
工作 在他面前不能說模糊字眼
航天科工二院原負責型號質量工作的老專家王世洪,已75歲,他與黃緯祿院士共事30餘年,他用「嚴、慎、細、實」四個字概括了黃老的工作態度。
黃緯祿對科學技術問題特別認真、細緻,要求嚴格,「在他面前不要說『可能』、『大概』這樣模糊的字眼,一定要非常準確。」王世洪回憶說。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說,黃老提出的「四共同」原則,一直被奉為航天型號系統協調工作中的「金科玉律」,「對我們這代航天人影響很大。」這「四共同」原則是:有問題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承擔。
生活 接送親友要求不許用公車
「他從不和人繃著臉,休息時,還會拿出撲克牌變個小魔術,講些幽默故事。」中國著名導彈總體設計專家、中科院院士劉寶鏞說著,豎起了大拇指。
黃緯祿有「三個三」的要求:在基地,和大家一起排長隊買飯,一起搞衛生,一起掃廁所;出差時,只要能走出去就行,只要有飯吃就行,只要有地方睡覺就行;用公車三不許,自己私人外出不許用車,接送親友不用車,家人有事不搭車。
待人 養病期間上門求學者不絕
在中國的固體導彈研製方面,黃緯祿可謂是鼻祖,他為中國在上世紀開創了戰略導彈的一個新時代。
黃緯祿常說,航天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不光要研製出型號,關鍵是要培養出一支掌握了先進技術的隊伍。
當年事已高的黃緯祿在家養病時,家裡就像一個課堂,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企事業單位的團員青年、附近學校的老師學生、外地慕名的求學人士絡繹不絕。
每次,黃緯祿都毫無保留地講述導彈研製的歷史,詳細解答問題。
「儘管討論的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但黃老一直本著平等態度。」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工二院科技委顧問陳定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