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衝擊英使館 伊朗遭各方制裁陷「孤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2]    我要評論

伊朗首都德黑蘭數千名高校學生和群眾29日下午在英國駐伊朗大使館門前舉行示威活動,抗議英國政府近期對伊朗採取單邊制裁措施。示威者向使館大樓投擲石塊,並翻過使館大門進入大樓,扯下英國國旗焚燒並換上伊朗國旗。

示威者向使館大樓投擲石塊,並翻過使館大門進入大樓,扯下英國國旗焚燒並換上伊朗國旗。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綜合媒體報道,伊朗示威者衝擊英國駐伊使館風波未平,歐盟於12月1日宣佈將對繼續實施伊朗新一輪的制裁。同時,美國參議院也全票通過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有評論稱,美歐與伊朗本來緊張的關係立即惡化,伊朗已陷入「國際孤立」。

 11月29日,伊朗數百名示威者衝擊了英國駐伊大使館。衝擊事件爆發後,英國外交部迅速做出反應,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作為回應措施,11月30日英國宣佈關閉伊朗駐倫敦使館,並限期48小時要求所有伊朗外交官離境;同時,西方各國紛紛響應,召回本國駐伊大使。

 伊朗「踢館」引各方譴責 多國撤回駐伊大使

 衝擊時間發生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強烈譴責伊朗示威者的行為。安理會輪值主席、葡萄牙常駐聯合國代表卡布拉爾說,安理會成員國用最強烈言辭譴責對英國駐德黑蘭使館的攻擊。

 同時,德國、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紛紛指責伊朗違背維也納公約,沒有盡到義務保護外交人員安全的義務。示威發生當天有報道稱,英國駐伊朗大使館外雖然聚集了大量攜帶防暴設備的警察,但他們一開始對示威者的行為無動於衷,直到示威活動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後才開始驅趕聚集在英國大使館前的示威人群。

 作為「強硬」回應措施的一部分,英國外交大臣黑格11月30日稱英國已經開始撤離駐伊朗外交人員。同時,英國要求伊朗政府在本週五(12月2日)之前「清空」駐英大使館,所有外交官離境。

 「踢館」事件發生第二天,法國、德國和荷蘭的外交部11月30日分別發表聲明或公報,宣佈召回各自駐伊朗大使,挪威關閉駐伊大使館,以表示對11月29日發生的伊朗示威者衝擊英國駐伊朗大使館事件的抗議。12月1日,意大利外交部也宣佈召回駐伊大使,西班牙外交部則要求伊朗賠償英國使館的損失。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伯納德•瓦萊羅稱:「伊朗政府嚴重違背並破壞了維也納公約,法國當局已決定召回大使與其磋商。我們還將與歐洲夥伴進一步討論伊朗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帶來的影響。」

 美歐趁機發力 對伊朗擴大制裁

 12月1日,歐盟決定對143個伊朗公司及37名個人實施制裁,其中25個實體與伊朗核項目有關聯,120個實體與伊朗航運公司有聯繫。制裁方式包括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並將其列入禁止進入歐盟的「黑名單」。

 美國參議院則以100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一致通過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措施,制裁目的是切斷伊朗中央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這項制裁措施十分嚴厲,它將迫使外國金融機構掐斷與伊朗央行的交易,否則將在本質上被趕出美國金融體系。白宮批評說,此舉可能會使美國的盟友受懲罰,使其疏遠美國,而且還可能令石油價格暴漲,危及全球經濟復甦。

 歐盟外長稱:「歐盟理事會經過調查後同意擴大現有的制裁措施,同時還將與國際夥伴密切合作。新制裁措施將會嚴重影響伊朗的金融體系、交通運輸和能源。」歐盟消息人士還表示,一旦希臘等嚴重依賴伊朗石油進口的國家能找到替代,歐盟就有可能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歐盟認為,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可以切斷伊朗的經濟命脈,是對伊朗從事核活動的「釜底抽薪」。

 俄羅斯譴責西方「火上澆油」 中方呼吁妥善處理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亞歷山大•盧卡捨維奇12月1日發表聲明,俄方堅決反對圍繞伊朗問題煽動緊張和對立情緒,同時他也表示,俄羅斯不會撤出駐伊外交人員。

 盧卡捨維奇稱:「我們堅決反對就伊朗問題煽動緊張和對立,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同時,盧卡捨維奇還表示,襲擊事件並不發生在俄羅斯駐外機構。「我們同伊朗有著良好的夥伴關係,共同的歷史,以及大的合作計劃,因此,自然,俄方不曾打算也不打算採取任何類似的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1月30日說,中國一向認為,外交人員和機構的安全及尊嚴應得到保障和維護。他說,這些襲擊事件與國際法規相悖,應得到妥善處理。

 伊朗一時逞能深陷孤立 回應將採取報復性措施

 有分析稱,伊朗學生衝擊英國使館的「一時之快」,正使伊朗陷入「空前」孤立的狀態。

 伊朗示威者衝擊英國使館後,不少國家都對伊朗表示譴責。就連曾多次力挺伊朗政府的俄羅斯,11月30日也嚴辭要求伊朗方面立即採取措施,確保其他國家駐伊朗外交使館的不可侵犯。巧合的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11月18日曾預示了這種局面,他稱:「伊朗面臨前所未有的孤立政策,世界主要強國團結一致,反對伊朗發展核武器。」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伊朗其實早已知道歐美設局,但實已進退兩難。如果強硬相向,雖然向西方國家亮明瞭態度,卻會使自己陷入空前的孤立,這不僅會給美歐採取新的制裁措施乃至動武提供口實,而且會使伊朗政府近年來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的努力化為泡影;而如果伊朗選擇沉默對待,則非但不會得到各方的同情,反而會招致更嚴厲的制裁以及難以預測的打擊行動。兩者殊途同歸,伊朗不得不跳下美歐挖下的大坑。

 面對空前「孤立」的處境,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1月30日強硬表示:「伊朗將採取報復性措施。」

      責任編輯:杨阳
外媒關注歐洲「群毆」伊朗      [2011-12-02]
伊朗或攻擊美軍在德國軍事基地      [2011-12-02]
歐盟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      [2011-12-01]
英將驅伊朗外交官 伊朗:將報復      [2011-12-01]
德法荷三國宣佈召回駐伊朗大使      [2011-12-01]
伊朗將對英驅逐伊外交官采取報復措施      [2011-12-01]
英國關閉使館 驅逐伊朗外交官      [2011-12-01]
英駐伊朗使館遇襲 潘基文震驚      [2011-11-30]
奧巴馬:將盡快對伊朗採取行動      [2011-11-30]
英使館遇襲 英:伊朗承擔後果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