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歐盟對伊朗:強硬背後有餘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歐盟外長會議1日在布魯塞爾閉幕。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對伊朗的制裁,又有143家伊朗企業和37名個人被列入制裁清單。同日,意大利宣佈召回駐伊朗大使,而此前德國、法國、荷蘭等歐盟國家已宣佈召回各自駐伊大使。

觀察家指出,英國駐伊朗使館遇襲後,伊朗與西方國家關係進一步惡化,但從歐盟方面的表態看,在強硬制裁措施的背後仍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歐盟:加壓另有考慮

歐盟外長會議作出的決議稱,此次對伊朗的制裁對像包括伊核計劃的直接參與者、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航運系統的相關企業和個人。決議說,在與國際社會密切合作的基礎上,歐盟還有可能對伊朗的財政、交通、能源部門以及革命衛隊採取進一步的制裁措施。與此同時,決議仍然強調要通過外交努力解決伊朗核問題。

然而,歐盟27國外長在會上激烈辯論,最終未能就對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達成一致。有分析人士認為,歐盟未能就此達成一致的原因是,伊朗身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其出產的石油有近三分之一出口到歐洲,如果歐盟對伊朗「禁油」,勢必會傷害到自身經濟,令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大陸雪上加霜。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在會後表示,實際上伊朗的能源部門已經被列入制裁清單。目前專家們正在就制裁伊朗的技術細節進行討論。他們將決定對歐盟及其成員而言使用何種制裁方式最適合,並且能對伊朗產生影響。

歐盟外長會議還發表聲明,對11月29日發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襲擊英國使館事件以及驅逐英國駐伊大使的行為表示譴責。聲明說:「這是一起嚴重違反維也納公約的暴力事件。歐盟視這些針對英國的行動為針對歐盟整體的行動,將以適當方式予以回應。」

英國:仍希望談判

在德黑蘭發生伊朗民眾衝擊英國駐伊朗大使館事件後,英國首相卡梅倫當晚發表聲明,嚴厲譴責這一事件,並警告伊朗將為此承擔「嚴重後果」。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11月30日說,英國要求所有伊朗駐英外交官在48小時內離境,並立即關閉伊朗駐英國使館。但他強調,這一決定並非完全終止兩國外交關係,而是將「對伊關係降至維持外交關係的最低水平」。英國仍然「願意派代表同伊朗代表進行接觸,例如共同參與有關伊朗核計劃和人權問題的談判」。

黑格1日在歐盟外長會議後發表聲明說,英國「非常歡迎」歐盟進一步對伊朗實施制裁的決定。但他再次表示希望伊朗重回談判桌,對伊核計劃進行「有意義」的談判。「儘管本周發生了這些事件,我們仍然期待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黑格說。

鑒於英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英國前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1日警告說,英國不應將衝擊使館造成的不良情緒帶入更為複雜的伊朗核問題中,甚至將其演化成「敲響的戰鼓」。

米利班德說「儘管伊朗令我們極端憤怒,難於應對」,但對其發動軍事打擊仍是不正確的,只有採取「巧妙的外交手段」才是防止局勢升級為戰爭的關鍵。

伊朗:被制裁激怒

輿論認為,英國政府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是此次德黑蘭「闖館」事件的導火索。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曾於11月21日宣佈,自當日起,英國所有金融機構必須停止與伊朗任何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交易或商業往來,包括伊朗央行。

英國的單邊制裁立即引起伊朗當局、特別是伊朗議會的強烈不滿。伊朗議會11月27日通過了一項關於降低伊朗與英國外交關係的議案,次日被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

「闖館」事件發生後,伊朗議長拉裡賈尼11月30日說,英國政府過去的做法激怒了伊朗人,如果英國政府繼續實施敵視伊朗的政策,伊朗會「以牙還牙」。他說,伊朗示威者的憤怒源於英國數十年來對伊朗的「不當行為」。

對於英國30日宣佈驅逐伊朗外交官一事,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當天發表聲明回應說,英國政府驅逐所有伊朗外交官並關閉伊駐英使館的決定是一種「消極」行為,非常「草率」,伊朗「定會報復」。但他同時強調,伊朗重視自身國際義務,認為任何闖入外交駐地的行為均有違相關國際法規,是「不可接受的」,伊朗司法部門正在處理肇事者。

      責任編輯:研瓊
國際在線:看淡菲律賓的「歐盟幻想」      [2011-12-02]
歐盟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      [2011-12-01]
歐盟稱南海牽扯其重要利益 願協助菲律賓等國      [2011-11-26]
歐盟欲插手 助菲解決南海問題      [2011-11-25]
預計明年韓國對歐盟出口將持續增長      [2011-11-15]
歐盟香煙新規:扔掉煙頭能自滅      [2011-11-15]
外交部:希望歐盟早日克服困難      [2011-11-14]
債務危機致歐盟國家扎堆換總理      [2011-11-13]
歐盟怒批標普「誤報」      [2011-11-13]
歐盟封堵分裂傳言 稱同甘共苦      [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