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俄羅斯能否重溫「帝國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日本時報》網站報道,題為:俄羅斯的歐亞一體化(作者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裡·特列寧)

隨著弗拉基米爾·普京決定重掌克里姆林宮、從而使俄羅斯的2012年總統大選實際上已經結束,現在的關注點該從人物轉向政策了。普京計劃在克里姆林宮再擔任兩屆總統,也就是再擔任12年總統——新近修正的憲法賦予他這麼做的權力。因此誰將成為俄羅斯下一任總統現在已經板上釘釘,懸而未決的是他的執政目標。

首要外交政策目標

一件事已經躍居俄羅斯政治議程之首:那就是歐亞一體化。10月初,普京曾為報紙撰文,表示自己將致力於歐亞一體化,這似乎是他的首要外交政策目標。兩周以後,在聖彼得堡,他主持了一次由獨聯體國家的政府首腦出席的會議,其中8位首腦簽署了一份協議,計劃在它們的國家之間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

2012年1月1日,目前結成關稅同盟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將加入一個統一的經濟空間。

而普京想要的不止於此:在2015年實現一個「歐亞的申根」(依照歐盟的範本,在三個國家間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隨後成立一個貨幣同盟,並且最終實現全面的經濟一體化。的確,普京想要重塑俄羅斯與前蘇聯國家的關係,不僅要建立一個更大的市場,還要最終建立一個經濟和安全同盟。

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這一計劃一定可行。自從蘇聯在20年前解體後,人們就大談特談要重新統一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主要是由於俄羅斯不願意在財政上支援其他國家。同時,其他獨聯體國家也抱持著一個高於一切的目標,即搞好自己的國家建設,不依附於俄羅斯。但是,這兩個因素現在或許都在發生改變——至少是有一些改變。

6年前,俄羅斯突然終止對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和其他國家的能源補貼。現在,它正表示有意援助一些財政拮据的鄰居,以換取它們最值錢的一些資產。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期間,莫斯科開始加強自身的區域經濟地位,並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建立了關稅同盟,即便這一做法會危及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請也在所不惜。

同樣,對俄羅斯的夥伴而言,當前的一體化形式——比如關稅同盟以及即將成立的統一經濟空間——是務實的方案,也是對它們有利的。把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加在一起計算,俄羅斯贏得了2500萬潛在的新消費者;而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則可以更廣泛地打入有1.4億消費者的俄羅斯市場。

俄羅斯市場對其他許多國家——從彈丸之地吉爾吉斯斯坦到國土面積相當大的烏克蘭——也具有吸引力。比如,對烏克蘭來說,與歐盟進一步結交的希望最近變得渺茫了,一方面是由於歐盟的內部困境,另一方面是由於烏克蘭當局出於政治動機、對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進行的訴訟。

「帝國夢」徹底不再

在被廣泛轉載的報紙文章中,普京否認他的新一體化計劃是為了恢復一個名字不叫「蘇聯」的蘇聯。這種說法是可信的,有三個基本理由:俄羅斯的「帝國夢」已經徹底不再,它不願意給其他國家埋單,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不願向這位昔日霸主過多地出讓主權。

因此,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財政援助附加了嚴格的條件,逼迫白俄羅斯政府向俄羅斯企業開放經濟領域。此外,儘管對俄羅斯市場覬覦已久,但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都沒有順俄羅斯的意,承認格魯吉亞鬧分裂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地區獨立。

普京既雄心勃勃,又小心翼翼。他大概認為,只有共同的經濟利益能夠助他成功。建立一個新的經濟互助委員會(蘇聯時期的貿易集團),或是一個新的華沙條約組織,就像建立一個今日蘇聯一樣絕無可能。如果說有希望實現歐亞經濟一體化,那它必須走一條新路。

如果所有相關方都自願加入,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加入,就像歐盟或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過程那樣,那麼歐亞一體化將使所有成員受益。

俄羅斯不必做得像個密謀東山再起的帝國一樣,它有機會成為地區領軍者。但是如果俄羅斯的夥伴認為俄羅斯試圖借此實現政治統治的話,那麼歐亞一體化將以失敗告終。

莫斯科現在追求的並不是在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作出選擇,而是把俄羅斯帝國時代以後的周邊變成一個共同體。而且,作為一個長期目標,普京的所謂「大歐洲」設想是在他的歐亞聯盟和歐洲聯盟之間建立密切的經濟聯繫。

西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普京對蘇聯的評價是:蘇聯的終結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但是西方讀者不太熟知的普京的其他評價則說蘇聯這種聯盟系統是「行不通的」。他曾嘴下毫不留情地說過,那些想讓蘇聯復活的人是「弱智」。

在20世紀的帝國解體20年後,俄羅斯已經準備好與自己的前屬地朝著一種新型的一體化邁進了。

這並非有意要威脅其他國家。恰恰相反,經濟一體化將檢驗俄羅斯自1991年以來對世界增加了多少新瞭解,也將檢驗它在增加瞭解後到底變得有多現代。、

 戰略預測公司資深分析師古德裡奇: 在尚有能力時東山再起

要想求得安全,俄羅斯必須建立某種形式的帝國,必須趕在人口問題削弱國力之前,壯大力量並保障其安全,今後若干年可能是俄羅斯最後的輝煌時期

【美國戰略預測公司網站10月31日文章】俄羅斯:在尚有能力的時候重建帝國(作者美國戰略預測公司資深分析師勞倫·古德裡奇)

美國政界對俄羅斯現行外交政策的實際性質存在諸多相互矛盾的看法,所以美俄關係最近顯得相對平靜。俄羅斯懷疑美國國務院的所謂「重啟」對俄關係是否有誠意。重啟其實並不意味著美國希望俄羅斯成為友邦和同盟。相反,華盛頓想為處理其他問題(主要是阿富汗和伊朗)開闢空間,同時尋求俄羅斯的幫助。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希望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創立一個有助於重建舊日帝國的體系。

為安全必須建立帝國

俄羅斯的關鍵地理特徵是它的無法防禦性。與大多數大國不同的是,作為俄羅斯核心區域的古俄羅斯帝國地區缺少防禦屏障,所以曾數次遭到入侵。由於這個緣故,俄羅斯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擴展了其地理屏障,以期在俄羅斯核心區域與周邊的無數敵人之間形成保護性屏障和戰略縱深。簡言之,要想求得安全,俄羅斯必須建立某種形式的帝國。

建立帝國有兩個麻煩:民眾和經濟。由於俄羅斯帝國吞併了太多的土地,所以很難養活數量眾多的人口和鎮壓不肯俯首聽命的民眾。由於這個原因,經濟必定薄弱,絕對無法應對養活龐大帝國人口的基礎結構挑戰。不過,儘管存在經濟缺陷,俄羅斯卻長期佔據大國地位,因為該國往往更重視強大的軍隊和安全機構,而不是經濟發展。

我們必須把政府的力量及其統治民眾的能力作為衡量俄羅斯實力的標準。當俄羅斯領導人失去對安全機構的控制時,俄羅斯政權就會垮臺。例如,沙皇在一戰期間喪失對軍隊的控制,於是失去了權力,俄羅斯帝國也分崩離析。在斯大林統治下,經濟機能嚴重不良,不滿情緒普遍存在,但斯大林牢固掌握著安全機構和軍隊,用以消除所有的不同政見。作為實現安全和成為戰略強國的必然代價,薄弱的經濟和殘暴的政權最終得到了接受。

莫斯科如今沿用了同樣的邏輯和戰略。普京1999年上台時,俄羅斯支離破碎,與其他全球大國相比,不堪一擊。為了恢復俄羅斯的穩定,最終重返在國際舞台上的應有位置,普京首先不得不鞏固克里姆林宮在國內的權威,也就是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鞏固整個國家。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普京重視並強化了安全機構,從而使他能夠更好地把民眾控制在一黨之下,消除外部勢力對經濟的影響,在民眾當中形成個人崇拜。

隨後,普京著眼於建立一般意義上的俄羅斯帝國。對普京而言,這不是自尊問題,而是源於數百年來的國家安全顧慮。

6年來,俄羅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在大多數前蘇聯國家的影響。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忙於其他事務,尤其是中東和南亞地區的事務。此外,華盛頓誤以為俄羅斯不會當真試圖重建某種形式的帝國。不過,從歷史來看,俄羅斯肯定會這樣做。

人口危機迫在眉睫

普京9月份宣佈,他將謀求在2012年重返俄羅斯總統寶座。他已經開始公佈新任期的目標。他說,俄羅斯將建立一個歐亞聯盟,從而與前蘇聯國家確立正式關係。前蘇聯的其他國家將近10年前就提出過這個概念,但俄羅斯直到現在才得以付諸實施。作為重建新俄羅斯帝國的第一步,俄羅斯將基於莫斯科的現有組織(比如關稅同盟、聯盟國家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與前蘇聯國家建立聯盟。如此一來,歐亞聯盟就能在戰略上涵蓋經濟和安全這兩個領域。

未來的歐亞聯盟不是蘇聯重生。普京想建立一個聯盟,由俄羅斯來影響外交政策與安全,但不會負責每個國家的大部分內部事務。俄羅斯根本不具備支持這樣一項密集策略的手段。莫斯科認為,要想控制這些國家,沒有必要整頓吉爾吉斯斯坦的政壇或者援助烏克蘭的經濟。

克里姆林宮打算在2015年正式建立歐亞聯盟。俄羅斯認為,美國屆時將把注意力轉回到歐亞地區。華盛頓今年將完成在伊拉克的任務,打算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並大規模撤軍,因此時至2015年,美國將具有空閒的軍事和外交能力。

普京重建俄羅斯帝國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知道俄羅斯面臨的下一次危機很可能會使該國永無東山再起之日:俄羅斯正在消亡。該國的人口構成在全世界都算得上糟糕,自一戰以來人口不斷減少。該國的出生率遠低於死亡率,50多歲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青少年人數。沒有強大的經濟,俄羅斯可以成為大國,但如果沒有民眾,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全球大國。正因為如此,普京才會趕在人口問題削弱俄羅斯的國力之前,試圖壯大俄羅斯的力量並保障其安全。然而,即便考慮到人口因素,俄羅斯也能在今後20-30年裡維持現有增長率。也就是說,今後若干年可能是俄羅斯最後的輝煌時期。在這個時期,該國將重新崛起為區域性帝國,與老對手美國形成新的對抗局面。

      責任編輯:苗笛
美擁1790枚核彈頭 多於俄羅斯      [2011-12-02]
俄羅斯發出重返世界中心最強音      [2011-12-02]
俄總統下令啟動導彈預警系統      [2011-11-30]
俄羅斯外長反對對敘利亞武器禁運      [2011-11-29]
俄總統:太空項目失敗令蒙羞      [2011-11-29]
俄發射一「格洛納斯」導航衛星      [2011-11-28]
普京以「拳頭」回應參選質疑      [2011-11-28]
普京為何參與競選俄羅斯總統?      [2011-11-28]
「中指門」加劇俄美敵視情緒      [2011-11-26]
俄羅斯明年3月選舉新一屆總統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