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1月29日,伊朗德黑蘭,數百名伊朗抗議者對英國駐伊朗大使館發起衝擊。CFP 【文匯網訊】伴隨著「英國去死!」等極端口號,英國駐伊朗大使館11月29日遭示威者「踢館」,英國翌日宣佈撤回駐伊朗外交人員。據《青年參考》報道,德國、法國、荷蘭緊隨其後,召回駐伊朗大使。「踢館」事件引發的重大外交爭端,似乎擂響了西方國家對伊朗動武的戰鼓。
而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6日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道說,為應對可能的外來打擊和突襲,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已經進入戰備狀態,正將遠程導彈、高爆炸藥、火炮和軍隊部署到關鍵的防禦地點。
伊朗備戰是對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施壓的回應,自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伊朗研發核武的報告以來,伊朗就加緊備戰。
示威者「順走」好萊塢影星的海報
由伊朗核問題引發的新一輪風波進一步升溫,甚至上演了一出「踢館」的戲碼。
11月29日下午,300多名伊朗示威者衝擊英國駐伊朗大使館。伴隨著「英國去死!」等激烈口號,情緒激昂的示威者點燃了英國國旗。其中數十名大學生衝破警方重圍,翻越使館大門闖入大樓,並投擲燃燒瓶、石頭和雞蛋,還扯下英國國旗,換成伊朗國旗。有人「順手牽羊」,從使館辦公室拿走好萊塢影星明星約翰·特拉沃塔(John Travolta)的畫像。警察先是對這些行動袖手旁觀,直到學生們第三次進入大使館時,警方才「適時」使用催淚瓦斯進行驅散。
這一「踢館」事件不禁讓人聯想到,1979年11月,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強迫美國引渡流亡美國的前伊朗國王巴列維。
英國和聯合國對此次「踢館」事件都表示憤慨。英國駐伊朗大使奇爾科特對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伊朗並不允許民眾自發集會、抗議以及攻擊外國使館,沒有當局首肯,這類事件在伊朗根本不可能發生。西方媒體認為,「踢館」一事得到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的首肯。英國則以撤出外交官、驅逐伊朗外交官進行強烈報復。
這是自國際原子能機構11月8日發佈伊朗核問題報告以來事態的進一步激烈化。該報告直指伊朗擁有發展核爆炸裝置的計劃並進行了嘗試。
英國據此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分析人士認為,英國11月21日宣佈停止與包括伊朗央行在內的所有伊朗金融機構的交易往來,顯然激怒了伊朗。11月27日,伊朗國會將兩國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至代辦級;11月28日,伊朗國會又決定英國駐伊朗大使須在兩周內離開伊朗。
也有觀察人士稱,伊朗群眾衝擊英國使館,也是伊朗高層內鬥的折射。高層的強硬派指使示威者「踢館」,留給伊朗總統內賈德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藉機削弱內賈德的執政權威。
西方逼德黑蘭屈服
美國《時代》週刊分析稱,西方和伊朗滑向戰爭的可能性隨著英國使館遭衝擊一事而增大。伊朗核問題也因「踢館」事件而升溫。
「西方顯然希望通過制裁來扼殺伊朗的經濟,直到德黑蘭領導人屈服為止。」《時代》稱,如果伊朗認為,禁止與伊朗中央銀行做交易如同「戰爭行動」的話,它可以通過軍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來對西方實施報復,畢竟,海灣石油要經由該海峽走向世界市場。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和以色列不排除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能。今後,美國可能會聯手歐盟各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制裁無效的話,美國很可能訴諸軍事行動。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12月1日稱,以色列不會立即進攻伊朗,但如其發現伊朗發展核武器,仍可能採取任何行動。
雖然美國國防部前任和現任部長都警告,空襲反倒會使得伊朗加快追求核計劃來保護自己,連以色列的強硬派都認為,如果軍事打擊伊朗,恐怕會引發地區戰爭,以色列很難乾淨抽身,但畢竟美國和伊朗沒有外交聯繫,誰也不敢保證這兩國不會發生誤判而導致軍事衝突。
就在12月4日,伊朗官員稱,在伊朗東部邊境附近擊落了一架美國RQ-170「哨兵」無人機。而美國官員卻說,這架飛機可能是偏離航線墜毀,沒有跡象顯示被伊朗擊落。伊朗一再宣稱擊落美國無人機,以及美國隨後表示否認,反映出兩國間的關係持續高度緊張。
美國國務院核不擴散及軍控問題特別顧問埃因霍恩12月5日憂心忡忡地表示,伊朗核項目推進時間表正在縮短,「伊朗踐踏國際責任與規範,它正成為賤民國家……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找到外交解決的途徑,將不可避免地被迫採取其他新的解決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