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解放日報報道,近日,美國媒體接連刊登報道,渲染「中國網絡間諜威脅」,甚至鼓動美國反間諜機構瞄準中國,大有為美國發動網絡戰爭造勢之嫌。
炒作所謂「中國間諜網」
首先發難的是《紐約時報》,該報11日刊登了題為《中國間諜正迎頭趕上》的文章,文章先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一樁「W—88核彈頭設計藍圖失竊案」:1995年,一名中國中年男子走進美國中情局在東南亞的一個情報站,他自稱為中國核項目工作,有機會接觸到機密文件。該男子向美方提供了一大批有關中國的重要情報,其中包括美國W—88核彈頭的設計藍圖。美國的戰略核潛艇裝備了這種彈頭。文章說,中國成功獲取W—88核彈頭設計機密說明美國反間諜機構的認識滯後——「中國已經發展出了世界級的間諜網絡」。
文章最後鼓動美國將主要資源和精力東移,對抗「中國間諜」。
誣指網絡攻擊來自中國
兩天後,《華爾街日報》又發文誣指美國受到的網絡攻擊多與中國軍方有關。文章稱,據瞭解美國情報調查情況的人士說,美國情報機構已經確定了許多對美國進行網絡間諜活動的中國組織,這些組織大部分都受到了中國軍方的資助。文章說,中國的網絡間諜活動分為20個小組,他們有著不同的攻擊風格,負責通過網絡竊取美國秘密的大部分工作。美國情報官員給每個小組起了不同的機密代號。
但《華爾街日報》自己也承認,所謂網絡間諜活動很難確定由中國發起:「因為在網絡空間中很容易偽造身份和地址。由於難以將網絡間諜活動與某個具體參與者精確掛鉤,美國作出反應的能力會受到限制,因為對一位身份不明的敵人進行報復或與之對峙是很難的。」
美全方位推動網絡備戰
聯繫美國政府近年來的一系列動作不難發現,當前美國媒體大肆渲染所謂中國間諜、網絡攻擊有著宏觀戰略背景。
今年5月31日《華爾街日報》刊發報道《網絡攻擊:戰爭行為》。文章透露,五角大樓發佈文件稱,《武裝衝突法》對網絡戰和傳統戰爭具有同等適用性。如果網絡攻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設施損壞達到傳統軍事攻擊的嚴重程度,就會被視為戰爭行為。《華爾街日報》說,五角大樓文件首次為美國使用傳統軍事力量對付網絡攻擊打開了方便之門。
中國社科院網絡研究專家閔大洪指出,美國軍方將「網絡攻擊」定義為「戰爭行為」,來自一個更大的背景:5月16日,美國政府公佈了《網絡空間國際戰略》。這是一個將美國在網絡空間追求的各項不同政策納入一個框架的戰略性文件。
再往前追述,2009年6月23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蓋茨宣佈成立網絡戰司令部,標誌著美國已將互聯網技術視作其戰鬥力的一部分。網絡戰司令部的成立主要是應對來自網絡的威脅,據稱來自中國的威脅占主要部分。
美國上述有關網絡戰的動向,反映了美國網絡空間戰略的最新進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李巖說,美國將「網絡空間」認定為與陸地、空中、海上和太空並列的「第五空間」,是世界上首個提出「網絡戰爭」概念並試圖將這種戰爭實戰化的國家。
美國網絡備戰是多方位一體化的,一方面從法律上將網絡戰爭合法化,一方面加緊網絡戰爭佈局和投入,再通過媒體煽風點火、樹立假想敵。渲染中國威脅僅僅是美國圖謀網絡戰中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