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揭秘空軍拆彈專家:與死神過招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1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戈壁深處的投射演練,3噸重的炸彈凌空飛下,卻沒有傳來那聲本該驚天動地的巨響。

在方圓一公里作業區的人員被疏散一空後,他們穿著硬硬的防彈背心透著刺鼻的炸藥味道,防毒面罩下遮著被彈藥燻黑的臉龐,向著那危險的龐然大物一步一步慢慢逼近。

他們,就是中國空軍的「拆彈專家」——來自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退役航彈處理站的勇士們。

險情如影相隨——以大無畏精神與死神過招

戰備彈藥,終有過期的一天。對過期彈藥的銷毀處理,是每一支軍隊都無法迴避的課題。

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退役航彈處理站,是人民空軍唯一擔負退役航彈銷毀任務的單位。成立34年來,他們常年從事空軍退役航彈銷毀技術研究、集 中銷毀處理,以及指導部隊實施就地銷毀處理的工作,每天要給成千上萬雷霆脾氣的航彈剖腹掏心。拔彈、拆彈、倒藥、銷毀,每個環節都是在與死神過招。

這是一次野外彈藥集中銷毀。操作員按下起爆按鈕,30分鐘後,堆滿彈藥的銷毀坑仍無動靜。現場總指揮丁軍二話沒說,把戰友留在掩體裡,隻身 上前排故。剛走出幾十米遠,彈藥堆突然升起濃煙,他急轉身飛跑50多米後趴下。剎那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無數彈片呼嘯飛過……丁軍從容地從土堆裡爬 起,抖了抖身上的泥土,笑著躲過了一劫。

2005年8月,某場站處理大量事故遺留彈藥時,出現一個「啞彈」。現任所長、處理站原站長喬治軍立即趕赴現場。他邊檢查導爆管邊匍匐前 進。當他爬到未爆彈坑時,發現周圍泥土已鬆動。憑經驗,他判斷埋在土裡的炮彈引信已經打開,只要稍稍碰它一下就會立即引爆。他用衣服擦去額頭的汗珠,屏住 呼吸,蹲在坑邊用手一點一點將泥土移去。1小時、2小時……整整8小時,起爆體終於被移了出來,喬治軍卻累倒在彈坑邊。

歷經磨難心不改,笑對死亡亦無悔。處理站的官兵就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天天直面死亡。

那年9月,在空軍某靶場進行TNT裝藥性能實驗中,首次出現幾千公斤的大口徑未爆彈。面對這個史無前例的「巨無霸」,處理站工程師王代進上陣前把遺書悄悄放進抽屜。

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挖掘,在地下4.7米處發現了未爆彈。排彈時,他讓戰友們退到安全區,自己蹲下身子,用手慢慢地往外扒土。由於3根引信狀態不明,他只能輕輕拂去炸彈上的沙土,小心翼翼地插上雷管,並按預案有序實施爆破。

責任重於泰山——自主創新扼住死神咽喉

拆彈車間,不能穿羊毛衫,不能跑動,不能攜帶手機、對講機,更不能抽煙——哪怕一點倏忽即逝的零星火花,也有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和災難。   「一枚航彈安全處理完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至少5次以上搬動。每道工序、每次搬動稍不注意都可能釀成重大事故。」所政委周文軍說。

一次,一名職工在拆除某航炮引線時,因靜電引發爆炸,操作間被炸毀。幸虧當時採取了隔離措施,這名職工才倖免「光榮」。

一年,拆彈台上一發裝箱的槍彈頭曳光管突發自燃,而旁邊就是幾十公斤發射藥。危急時刻,戰士王志輝不顧一切衝向前去,用雙手使勁將箱子推下站台熄滅了火苗,讓現場的20多名同事又「活」過來一回。

「如果沒有一套統一的彈藥處廢操作規程,很難保證危險會在哪裡出現!」為此,處理站先後制訂完善了戰場維修、野外銷毀、搬運、儲存彈藥、緊 急情況及對策共六大體系的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及安全管理規定。從搬運彈藥的手形、手法,到堆放的高度、方法,甚至操作間防靜電材料……各種場所、各項操作中 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硝煙中的安全來自完善的章程,硝煙中的開拓則依靠不斷地創新。

隨著武器裝備的迅速發展,退役航彈數量越來越多,傳統的處廢方法已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所長喬治軍領著攻關組,根據當今世界彈藥處理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決心設計一套高效安全的拆卸彈藥設備。

沒有圖紙,沒有資料,他們蹲到車間分解一枚一枚航彈,構思工藝流程,到工廠求教,到安徽、江蘇等圖書館、院校查資料。經過3年多的刻苦攻 關,他們終於設計研製出某型航空炮彈引信拆卸系統,比手工操作提高效能十多倍,極大避免了因意外爆炸而導致的危險,被譽為「彈藥處廢行業走向機械化、自動 化的一個標誌」。

成功的嘗試讓處理站的官兵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也給他們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增加了無窮的勇氣和信心。

為攻克上千噸大口徑的廢舊航空炸彈處理這一難題,原站長鄧振禮和原總工丁軍帶領銷毀室的同志,日夜攻關研製一種全新的蒸氣倒藥設備。

面對這些存放時間比自己年齡還長的退役彈藥,大家心裡沒底。課題組頂著巨大的安全壓力,進行第一次蒸倒退役航空炸彈試驗。為預防萬一,當時現場只留幾個負責人。時任政委程正鑫聞訊後立即趕來,硬是留在現場要與戰友「生死與共」。

當第一籠炸彈被推入蒸箱時,現場能聽到彼此的心跳聲。時間一秒秒過去,一股黃色TNT液體終於從出藥口流出。

「蒸倒成功了!」這一創舉結束了我軍以往單純燒燬、炸毀廢舊航彈的歷史,實現了航彈由燒炸到拆倒到回收利用的變革性轉變。

幾年來,他們相繼研製出「報廢火工元件自動化燒燬爐」「全自動炮彈引信拆卸系統」「環保型航空炮彈底火擊發機」等20余項成果,使航彈銷毀全部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安全隔離操作。

一代代官兵接力——無悔青春扎根生死區

處理站周圍山高林密,官兵們分駐12個執勤點,營區積放著密密麻麻的各式退役危險炮(炸)彈和炸藥。面對危險艱苦環境,自建站以來,先後有2500多名官兵在這裡堅守,沒有一個膽怯、退卻。

原總工程師丁軍兩次入伍、19年與未爆彈、啞彈打交道,一生摯愛銷毀事業。在西北戈壁某地排除未爆航彈時,他累得多次吐血昏倒在地。戰友們 怕累壞了他,就把他反鎖在醫務室裡。丁軍見狀急得打開窗子大叫:「再不放我出去,我就跳下去了!」戰友們拗不過他,只好把門打開。

那年底,沿海某灘涂有未爆航彈。丁軍不顧身體虛弱請纓帶隊前往。他們鑽蘆葦、走淤泥、趴沙灘,歷經5天,查找出147枚未爆彈。由於長時間浸泡在冰冷的海水裡,他再次住進醫院。熟料,竟成了這位排彈先鋒的最後一次出征。

肺癌晚期!這位與死神較量過無數次的排彈老兵,沒有倒在硝煙瀰漫的戰場,卻被無情的疾病悄然帶走。

工程師劉秀是第一批建設者,先後送走了5任站長,一直捨不得離開心愛的崗位。經他栽種的數萬株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你後悔嗎?」有人問。

「我不後悔,我覺得這兒需要我,我也需要這兒。只要組織需要,我可以一直幹下去!」劉秀答。

說起銷毀室主任林常海,原所長胡瑜滿是愧疚。為幫助他解決兩地分居,組織上將其家屬隨軍到南京,並動員他到南京所機關工作。林常海卻說: 「我不能只想著自己,而把危險留給戰友。」他執意留在山溝。由於他經常外出排彈,根本照顧不了家庭。為了不讓丈夫分心,他妻子主動提出搬回了河北老家。

士官王志輝從事彈藥銷毀17年,保持了70多場次安全銷毀無差錯,為軍地排除危險彈藥80多顆(枚),參與編寫了10余萬字的彈藥銷毀處理 培訓教材,被稱為「王高工」。當他四期士官期滿又沒有五期指標面臨轉業時,多家地方高校和爆破公司向他發出了高薪聘請。這時部隊領導也希望他能留下。王志 輝二話沒說,繼續留在排彈一線,成為一名穿著軍裝卻沒有軍銜的士兵。

      責任編輯:研瓊
天宮一號從戈壁飛向太空 外媒稱是中國變世界強國標誌      [2011-09-30]
蒙古國南戈壁省發生5.7級地震      [2011-08-27]
廣州富商夫婦代孕 生下8胞胎      [2011-12-19]
專家稱中國20年來領土領海無減      [2011-12-19]
習近平:選幹部要堅持德才兼備      [2011-12-19]
學者:中美之間不可能爆新冷戰      [2011-12-19]
專家熱議中國外交五大熱點問題      [2011-12-18]
專家集體炮轟中國媒體:報道國際事務缺乏維度      [2011-12-18]
武漢銀行爆炸案偵破始末全曝光      [2011-12-18]
中國海軍第九批護航編隊停靠新加坡補給      [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