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表態引國際關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金正日(資料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韓聯社莫斯科12月19日消息,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後,中國領導人向朝鮮發去唁電,表示支持金正恩的領導。唁電說:「我們相信,朝鮮人民必將在金正恩同志領導下,化悲痛為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強盛國家,實現朝鮮半島的持久和平繼續前進。」

 路透社北京12月19日報道,中國國家電視台當天說,中國政府對新領導人金正恩領導下的朝鮮有信心。

 在晚間新聞節目播送的一份聲明中中國政府說,它相信與朝鮮的合作將繼續下去,還說金正日是「偉大領導者」,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

 美聯社北京12月19日消息,平壤的重要盟友中國對金正日的逝世表示了深切哀悼。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一份聲明中說,驚悉金正日逝世的消息,中國向朝鮮人民致以「誠摯慰問」。

 馬朝旭說,金正日是朝鮮人民的偉大領導者,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為發展朝鮮社會主義事業,推動中朝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

 朝鮮非常依賴中國提供的外交支持以及食品與燃料援助。金正日常常訪問中國,僅今年就兩次來華。

 中國專家說,他們認為中朝兩國的關係不會有任何改變。

 「中央社」台北12月19日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突然病故,對東北亞局勢投下重大變數。後金正日時代,北京如何發揮對朝鮮影響力,維持局勢穩定,深受各界關注。

 中國大陸對於後金正日時代與朝鮮的雙邊關係及東北亞局勢發展,在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當天的講話中,其實已經表達得非常清楚。

 馬朝旭說,雙方將共同努力,「繼續為鞏固和發展中朝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為維護朝鮮半島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法新社北京12月19日消息,中國對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分析人士說,金正日的逝世將促使北京加強與平壤的聯繫,以防止出現不穩。

 不過,韓國的觀察人士消除了人們的擔憂。位於首爾的智庫研究所的白鶴順(音)說:「我認為,朝鮮的國內政治或外交事務不會立即發生動盪。金正恩時代已經開啟。」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謝淑麗說,中國將「盡最大可能提供幫助」,北京也許還會加大對朝鮮的援助。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12月19日報道,當日早上,朝鮮駐華大使館降半旗,同時朝鮮的海關當局關閉了丹東的口岸。中國分析家說,在處理朝鮮問題時,北京將繼續堅持穩定高於一切的政策。過去兩年中,中國採取了有力行動支持它的盟友。

 「中央社」台北12月19日消息,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消息傳到大陸後媒體大幅報道。金正日自2000年訪問大陸以來,共七次與官方會談,最後一次訪陸是今年8月順道訪問東北;雖然都是非正式訪問,但雙方達成了許多共識。

 金正日前兩次是應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之邀訪問大陸,分別是在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雙方在會談中達成的共識包括鞏固和發展中朝(朝鮮)友好關係、繼承傳統面向未來、不斷充實中朝友好合作關係內涵等。

 金正日其餘訪問都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任內,在去年5月的第五次訪問中,胡錦濤具體提出五點加強大陸與朝鮮合作的建議,雙方會談並觸及東北亞地區局勢及六方會談等議題。

      責任編輯:杨阳
金正日逝世 平壤市民哭到昏厥      [2011-12-20]
胡錦濤赴朝鮮駐華使館弔唁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      [2011-12-20]
金正日過世台北股市大跌      [2011-12-20]
金正日遺體將被安放在平壤錦繡山紀念宮供瞻仰      [2011-12-20]
日本稱將繼續遵循《日朝平壤宣言》      [2011-12-20]
央視:朝鮮內政外交框架早已確定 大政方針不會變      [2011-12-20]
潘基文就金正日逝世發表聲明      [2011-12-20]
李明博急電美日俄交換朝鮮情報      [2011-12-20]
金正日遺體將永久存放錦繡山      [2011-12-20]
美媒稱金正日逝世令美中面臨「危險時刻」      [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