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品園宿舍區的一間寢室裡,一件印著四個水墨掌印和「I LOVE 品園」的白色T恤掛在門背後。T恤的主人,來自台灣宜蘭的徐華陽正和來自深圳、湖北、河南的舍友,為人生中第一場大學期末考試磨拳擦掌。
「90後」徐華陽去年9月進入人大法學系,正式開啟四年大學生活。他的「登陸」選擇,曾被一些朋友質疑,「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大陸比台灣更多元,能碰撞出更多東西。」他的決定,得到了在台灣高校教書的父母的支持。
徐華陽是幸運的。近年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台生「登陸」求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一群體也越來越受關注。2010年9月,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宣佈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後,台生赴陸求學持續增長。也是那年開始,台灣高中畢業生學測成績頂標(考分排名全台前12%),即可免試向大陸123所大學申請入學。2011年,免試條件進一步放寬,排名全台學測前25%的學生,有機會進入205所大陸高校就讀。
去年6月,在台灣剛服完兵役的他開始在北京和天津兩地穿梭,參加了8所高校的面試,全部被錄取,「像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我都可以進,但因為人大的法學專業比較強,所以我最後選擇了人大」。
徐華陽向記者展示了幾本自製的入學申請書,精緻的封面、附有生活照的35頁簡介,全面呈現了他20餘年的人生軌跡。
這是個活潑的青年,喜歡運動與音樂,其中游泳、羽毛球、鋼琴、二胡都是他的拿手好戲。14歲時,徐華陽成為台灣CPR(心肺復甦)急救員;18歲時,他考取了台灣水上救生協會救生員證;2008年、2010年他更兩度獲得「保德信青年志工菁英獎」。申請書還透著一股台灣「小清新」,在家庭簡介一欄,他甚至列上了自己的「愛犬」:徐麻吉,2009年生於台灣宜蘭。
「到北京後,我愛上了瀏覽新聞,」徐華陽覺得大陸媒體報道有更多的國際新聞,「這比較有營養」。
在人大,他也愛上了買書,「大陸的書真的好便宜。」在他那略顯狹窄的書桌上,除《古代法》、《中國法制史》等專業書外,還堆滿了《21世紀學習的革命》等「課外書」。
高中時就曾到英國交換學習過1年,22歲的徐華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進入人大後,他跟來自各地的同學交流頻繁,參加了很多社團,如羽毛球協會、青少年志願者協會,延續著自己的愛好。徐華陽還加入了學生會,「雖然目前都在做雜事,但我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
入學不久,他就戀愛了。「她是香港來的交換生」,聊起女友,徐華陽喜上眉梢,「也是她,讓我的大學生活更有意思」。
徐華陽還有許多大陸好友。1月5日有舍友生日,他和另兩位舍友一起請「小壽星」吃飯,「這是我們宿舍的慣例,只有舍友參加,不帶其他人」。
在北京生活3個多月,他嘗慣了「又鹹又辣又油」的京菜,適應了「乾燥寒冷犀利」的北風。進人大之前,徐華陽到過大陸多個地方,新疆和西藏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裡的美景在台灣見不到」。秋天北京的落葉讓他感歎「時間在流逝」,而台灣一年四季葉子掛滿樹,「時間好像是靜止的」;冬天北京結冰的湖面讓他很歡喜,「在台灣,我根本不可能在『冰』上行走」。
「其實兩岸差異不大,語言也相通」,徐華陽說,有的同學只是把他當作來自南方的朋友,最多認為他「聲音比較嗲」。說到這,徐華陽爽朗地大笑起來。「我和各地的朋友聊很多事情,政治的、八卦的,還有未來的打算」。 除MSN外,QQ、人人網等大陸學生常用的聊天工具也裝入了他的電腦。
關於畢業後的去留,徐華陽還沒考慮那麼多。但作為一個法學專業學生,他已經瞭解到,台灣居民可以在大陸從事法律工作。2008年來,已有140多名台灣居民獲得大陸《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其中20多人已獲得大陸律師執業資格。
不過,台生遇到的選擇困境,徐華陽也有耳聞。同樣在人大,有位大四的女台生,十來年隨在大陸工作的父母奔波於廣州、上海、北京就學成長,如今即將畢業,卻仍為「要不要回台灣」糾結。
「比較尷尬的是,人大在大陸挺有名,但台灣人知道的不多」。正在北京一家台資企業實習的這位女生有點無奈。台生在大陸找工作也有困難,「我是台北人,有些企業擔心我可能跳槽回家鄉。」不過,她認為,「如果回台灣,簡歷上的實習經歷會讓我更有競爭力」。
雖然都還不確定將來在哪發展,但是徐華陽等都認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台生「登陸」,「畢竟大陸市場大,機會比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