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程相逢 見習記者芮拴穩 張菁菁鄭州13日電】提案背景:生態旅遊是21世紀重要的旅遊方式,是以生態學原則為指導,以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為取向展開的一種既能獲得社會利益,又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邊緣性生態工程和旅行活動,屬於綠色旅遊業。我省的生態旅遊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進。致公黨的《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河南生態旅遊發展》一經提出,受到了與會政協委員的熱議。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我省生態旅遊發展基本情況?
答:生態旅遊在80年代初受西方國家重視並得到快速發展,90年代在西雙版納召開的中國首屆生態旅遊研討會使生態旅遊這一概念在國內被普遍接受。
河南地處中原,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有著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良好基礎。結合自然旅遊資源,我省逐步開發出了森林生態游、花卉生態游、野生動物觀賞游、田園風光游、運動健身生態游等自然生態旅遊產品。在人文生態旅遊開發方面,河洛文化、根文化、姓氏文化、殷商文化、宋文化、中華佛教文化、歷史名人文化成為重要依托和基礎,開發了相應的旅遊產品,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擴大了河南的旅遊影響力。
記者:我省的生態旅遊業是否存在薄弱環節和發展問題?
答:首先是開發經營問題。生態旅遊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應該在科學技術的密切參與下運作,要求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必須要對所處地區生態系統的特點非常瞭解,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滿足物質享樂型旅遊的社會需求,並借此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不少地方的旅遊開發商和旅遊經營部門都忽略了這一點,偏重於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在風景區大興土木,興建星級賓館和娛樂場所,不僅助長了奢靡之風,更導致了許多風景名勝區景點的「商業化」、「城市化」和「人工化」,也使自然度、自然美和自然資源受到損毀,對環境造成破壞,最後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拆遷修復,造成巨大浪費。
第二,市場定位問題。生態旅遊市場多在偏遠、生態系統脆弱的地區,這決定了生態旅遊消費水平遠遠高於一般大眾旅遊消費水平,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也要求參與者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因此,參加生態旅遊的旅遊者多是文化程度較高、環保意識較強的經濟富裕者,與大眾旅遊形成了明顯反差。而目前很多生態旅遊項目並沒有達到生態旅遊的本質要求,著重強調了生態旅遊「認識自然、走進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態旅遊「保護自然」的目標。
記者:對推進我省生態旅遊發展有何建議?
答: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有序開發生態旅遊。首先,要編製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生態旅遊發展規劃,指導和諧生態旅遊資源建設工作,將生態旅遊納入有計劃、有步驟的軌道;其次,制定與生態旅遊相適應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進行生態旅遊開發,避免生態旅遊開發的盲目性和無序性。
其次,適度保護和傳承傳統業態,提高人文價值。有選擇的保護和傳承一些傳統的農業和手工技術形式,適度發展科技農林業,有選擇的發展生態服務業。堅決防止對環境資源有破壞作用的產業引進,重點支持和發展那些有利於提高景觀生態的多樣性,增強地方田園特色,可吸引更多生態旅遊的初級生產部門和從事環境保護的開發部門。
第三,部門協調,區域聯動,實現資源共享。結合生態旅遊的開發,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將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與發展生態旅遊有機結合起來,優先考慮生態旅遊發展的需要,並向重點生態旅遊區傾斜。
最後,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在開發中應保護生態旅遊資源的原始性和真實性,避免開發造成對原生性資源的破壞,對地域特色文化,要注重保護和繼承,在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確定開發規模、速度和內容。要合理和積極利用生態旅遊資源,突出原生態特點,提高市場競爭力,發揮綜合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旅遊發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