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刊出美國斯坦福大學學者薛理泰的文章稱,今日美國沒有財力再同中國這樣的地區性核大國在軍事上長期對峙,更不用說兩個核大國迎頭相撞了。美國在客觀上沒有這份財力,在主觀上也沒有這樣的對決意志。目前美國與中國對峙的戰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斗而不破」的局面還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文章摘編如下:
據外媒判斷,從全球和亞太地區軍事態勢著眼,伊朗和中國已經被美國列為打贏一場主要的戰爭的作戰對象。
1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防部長帕內塔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陪同下,在五角大樓舉行記者會時,公佈了一份題為《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的新軍事戰略報告。奧巴馬在講話中強調,雖然美國面臨預算壓力,仍將努力確保其軍事超強的優勢地位,同時美國將把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
奧巴馬還表示,在經歷為期十年的戰爭以後,美軍正處在一個過渡時期,有必要調整其關注的重點,將削減規模,精簡兵力,「可是世界必須知道,美國將維持其武裝部隊的軍事超強優勢」,並保持靈活性,準備應對各種緊急事態和威脅。他宣稱,美國將把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
當前華府面臨空前巨大的緊縮預算的壓力,而美軍繼撤出伊拉克之後正在從阿富汗撤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行將結束之際,華府對美軍在海外扮演的角色予以重新評估是在所難免的。新軍事戰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的。
奧巴馬政府提出了大幅縮減預算的計劃,包括在今後10年內削減國防開支達4500億美元。既然美國決定銳減國防開支,並大幅度調整軍隊規模和軍兵種結構,則必然要制定新的軍事戰略,以適應變化了的國際政治格局和軍事態勢,於是新軍事戰略就應運而生了。在新軍事戰略的指導下,華府方可有條不紊地著手進行各項工作。
對新軍事戰略作一番解讀,存在三點隱喻的情況:一是美國將縮減陸軍規模,地面部隊人數將持續減少,卻要加大對海、空軍建設的投入,強調在全球要害地區確保制空權和制海權;二是歐洲已經不復成為美國的戰略重心,美國將繼續減少在歐洲的軍力;三是今後美國將避免發動類似阿富汗和伊拉克這兩場持續時間很長的戰爭。
新軍事戰略兩個要點
另有兩點情況,是新軍事戰略畫龍點睛之處:
其一,新軍事戰略顯示,今後美國將繼續把有限的軍事資源調往亞太地區,轉而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維護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美國將把軍事重心從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地區轉向亞太地區,並把在亞太地區擴張軍力定為最優先的議程。換言之,這意味著,儘管美軍在全球範圍內將持續精簡兵力,可是,在亞太地區,假若有必要,美軍兵力會不減反增;而在波斯灣地區,則維持強大的海軍軍力足矣。
其二,未來美軍的目標僅是打贏一場主要的戰爭,同時美軍還要有能力應對第二個敵國任何進犯的意圖。過去美軍的戰略目標是打贏兩場主要的戰爭,如今減為一場戰爭,這反映五角大樓對當前美國國力呈現階段性衰弱的狀況的體認。
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深陷債務危機,經濟欲振乏力,眾多美軍又陷身於阿富汗戰爭,而伊朗核危機則迫在眉睫,呈現刻不容緩之勢。此刻美國巨鷹亟需療傷,恢復元氣。既需療傷,「收縮戰線」是題中應有之義,從而將戰略目標由贏得兩場戰爭改為贏得一場戰爭,是符合戰略思維邏輯的。
據外媒判斷,從全球和亞太地區軍事態勢著眼,伊朗和中國已經被美國列為打贏一場主要的戰爭的作戰對象。美國新軍事戰略出台,可能意味著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大軍事投入之舉,已經從戰略規劃轉到戰略實施的階段了。
奧巴馬講話之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國日本旋即跟上。《讀賣新聞》則在社論中指出:美國新軍事戰略期待盟國發揮作用。日本必須在防衛上做出貢獻。連續十年以來,日本減少防衛預算。日本「必須中斷這種削減方針,以重整軍備作為要務」。
中國崛起之際,美國正在加強遏制力度。對此毋需駭異。世界邁入核時代以後,在兩個各自擁有遠程核導彈的國家之間,從未爆發過戰爭,連大規模邊界衝突也沒有發生過。這一核大國相處的新格局,也給這種兩強對峙的戰略態勢的持續惡化,引入了新的有力的制約因素。
美國利用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手段,牽制中國崛起。2010年以來,在「天安」號軍艦被炸沉等國際衝突事件中,韓國、日本紛紛加強了同美國的盟邦關係。相信美國對此可能也有戰略盤算。然則,美國又何必同中國這一地區核大國撕破臉呢?
綜上所述,其實北京無須對於美國新軍事戰略過於緊張,美、中關係還在變化之中,還要繼續觀察。至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則大可不必了。
今日美國沒有財力再同中國這樣的地區性核大國,在軍事上長期對峙,更不用說兩個核大國迎頭相撞了。美國在客觀上沒有這份財力,在主觀上也沒有這樣的對決意志,甚至撕破臉的意願。目前美國與中國對峙的戰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儘管在「防」與「抗」之間並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壁深塹,但「斗而不破」的局面還是可以維持下去的。(薛理泰: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