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14日在港宣佈與廣東中山大學合作,成立中國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基因數據庫,以在近年白海豚種群數量日趨下降的情況下,研究不同白海豚種群間的關係,制定長遠的保育方案。
據介紹,佔地1200平方米的基因數據庫位於中山大學,是目前中國存有最多基因樣本、覆蓋率最全面的中華白海豚基因數據庫,共存有120多個擱淺白海豚的內臟、皮膚及牙齒等樣本,分別來自廣東、廣西、福建及香港等白海豚熱點水域。
中山大學提供的研究顯示,內地多個地區的白海豚種群數量均呈下降趨勢。由於珠江口(包括香港)白海豚種群遺傳多樣性較低,導致其環境適應力低,增加了受生態污染而染病的可能性,因此其後代存活率或低於正常水準。如果棲息環境改變或遭破壞,白海豚種群的未來將非常嚴峻。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賈力誠表示,預計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正以每年2.46%的幅度下降。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1年期間,共有57條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水域擱淺,大部分被發現時已死亡。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副總監吳守堅表示,這些數字和預測是一個嚴重的警號,凸顯了保育中華白海豚的迫切性。我們制訂了中華白海豚保育的五年計劃,希望透過協調鄰近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工作,包括統一科研技術、人員培訓及公眾教育等,對不同種群的中華白海豚制訂保育策略,以確保白海豚的可持續性。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由香港海洋公園於1993年成立的「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及2005年成立的「香港熊貓保育協會」合併而成,重點保育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及其棲息地。自成立以來,保育基金共資助了50項中華白海豚保育項目,涉及款項逾610萬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