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當前社會被指陷入價值迷茫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1-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解決人心的問題,已經到了人心所向的地步。」上海一名宣傳幹部說。

「經濟越發達,越是需要信仰,燃亮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時候到了。」西安一名黨政幹部說。

「我希望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老闆成為社會矛盾的緩衝器,而不是導火索。」安徽一名企業家說。

「價值觀就是好風氣,要扭轉現在的不良風氣,當官的要首先帶頭。」重慶一名出租司機說。

……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從東部沿海到西部省區,無論在黨政幹部的辦公室,在專家學者的書桌前,還是在企業家的工廠裡,在大學生的宿舍裡,在出租車行駛的短短時間裡,記者關於價值信仰的採訪總能引起大家的興趣。談起價值信仰構建,人人都是「專家」,人人心裡都有「一本賬」。受訪者都對此有強烈的表達欲,既有很多思考,也有一些疑惑,但都普遍意識到核心價值的凝聚,共同理想的追求,崇高精神的培育對於當代中國社會的迫切性。

隨著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大眾的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化、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存在「價值迷茫」現象,社會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問題。但同時,與思想「多元化」、「「價值迷茫」並存的是,基層也湧動一股構建價值體系的熱潮,對真善美的強烈渴望,對核心價值和共同理想的熱切呼喚。尤其是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為興國之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共鳴,回應了時代呼喚,社會各界普遍希望加快推進價值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發展進步之「魂」。

基層湧動構建價值體系熱潮

「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為興國之魂,與時代脈搏高度契合」,多位受訪基層幹部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重大戰略。實際上,近年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於信仰、價值觀的關注度都越來越高,呈現出官方穩步推進、民間高度關注的良好勢頭。

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來,各地各行業結合實際,都在積極地探索與實踐。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可大致概括為三種類型:

一是高揚革命傳統,弘揚紅色經典文化,把抽像的核心價值理念轉化為群眾生動活潑的文藝實踐。例如,重慶近年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等系列活動,旗幟鮮明地弘揚主流價值觀念,一方面精心遴選經久不衰、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紅色文化經典,「唱」《春天的故事》《和諧中國》等精品歌曲,「讀」《共產黨宣言》等名篇佳作,「講」江姐、焦裕祿的感人故事,「傳」「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等短信箴言;另一方面也博采眾長,廣納國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時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名篇佳作,不斷創作富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徵集了《平安之歌》《山城之戀》等一批新歌,讓內容提供常態化,增強活動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在活動載體上,求新求變,緊跟時代。把主流價值觀用彩鈴、QQ、微博等新手段「解碼」,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據統計,重慶累計舉行一定規模的紅歌會22.47萬場,經典誦讀11.36萬場,故事會18.2萬場,手機和QQ用戶轉發箴言3億多條次,市民參與面達到97%,做到了覆蓋城鄉、深入基層、熱在平時。

二是從培育城市精神入手,增強凝聚力,塑造共同價值觀。例如,通過292萬市民的投票參與,北京確定「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體現了城市精神與核心價值的相互協調、城市共性與北京個性的相互兼容、歷史底蘊與未來取向的相互統一、城市特色與市民氣質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質。

天津市評選「天津精神」中,在綜合專家研究成果和市民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10條「天津精神」候選表述語,向廣大市民徵求意見。通過網絡、短信、信函等多種方式接受市民的投票,使活動本身就成為一個凝聚共識、鼓舞人心的過程。

深圳近年來從「特區精神」到「大運精神」,到2011年票選出改革開放30年「深圳十大觀念」,不斷為城市精神注入新的內涵,成為市民的價值依歸。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為口號的深圳義工隊伍已經突破25萬人,無所不在的志願者服務樹立了深圳「愛心之城」、「志願者之城」的良好形象。

三是以提煉關鍵詞為切入點,推進核心價值觀建設。上海市年前提出「公正、包容、責任、誠信」四大價值取向,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找到了一個有力抓手,既結合了上海歷史文化的積澱,更符合現階段上海的實際和未來方向。

此外,一些行業價值觀關鍵詞也不斷湧現,比如「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忠誠、為民、公正、奉獻、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等等。

大變局與大轉型產生精神需求

「構建價值體系的熱潮,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廣泛的民意基礎」,西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張國林認為,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對內凝聚、對外塑造」的精神層面問題無法迴避。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增強國家軟實力建設的要求使價值觀問題更加緊迫。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方某些勢力擔憂中國崛起後的價值觀取代他們的價值觀。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增強了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民間也湧動一種渴望被世界尊重、接納的民族情緒和愛國精神。據重慶高校2011年調查,當面對「透過汶川大地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亞丁灣護航、青藏鐵路通車、載人航天的成功等重大事件,您的看法」的多選題時,分別有79.7%、79.1%的人選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上升」、「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從內部環境看,當前我國正經歷社會轉型時期,原有的一些規範、秩序悄然變更,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倫理、秩序又未適時全面形成,出現了道德失范、信任缺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問題,使社會成員感到了不安與焦慮,反過來形成了對信仰、價值觀的強烈心理需求。

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發生後,網民在微博發起的「拒絕冷漠,溫暖你我」行動,響應的微博達數十萬條。在「老人摔倒扶不扶」爭論中,北大教師提出「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口號,倡議北大校友勇於做好事,為善行「撐腰」。這種被稱為「撐腰體」的文體風行網絡,各種地方、各種職業的版本紛紛出現,網民評論「這說明社會大多數人並非冷漠無情的」。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周薇認為,公眾對於某種社會冷漠行為的強烈批判與深刻反思,說明大家知道善惡美醜的邊界,呼喚良知。

從經濟發展看,繼續深化改革需要提振精氣神,凝聚人心,達成共識。上海市多位受訪幹部說,上海在改革開放中凝練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曾經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當前上海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相比以往任何時候,尤為需要精神文化的提振、支撐和引領,這已成為上海人的共識。

「深圳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深圳市多位受訪幹部學者說,30餘年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不再「特」,經濟領域該突破的都突破了,下一步改革如何走,如何繼續解放思想「殺出一條血路」,大家都希望形成思想共識。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指出,當前社會某種程度上處在一種「價值迷茫」狀態,大家既希望有明確的價值規範,但又不清楚價值規範在哪裡,面對社會實踐中大行其道的庸俗價值觀或者說潛規則,卻又有些不甘心,不接受,這是當前價值觀以及信仰問題成為社會熱點的重要原因。

走向時代化大眾化制度化

「雖未入學,先進『易班』」這是上海海洋大學為2010級新生準備的入學「見面禮」。什麼是「易班」?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點推進的網絡文化建設項目,因為深得高校眾多學子青睞,大學生們把「E-CLASS」暱稱為「易班」。通過這家網站,高校輔導員、教師及學生可在線互動交流、交換各種信息及資源、上傳照片、撰寫博客。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易班」在滬試點高校達到27所,註冊用戶數38萬,建立網上班級17000個,用戶發帖數達到790萬,平均每個用戶每天點擊2至3次。網絡是接近學生的最好渠道,「易班」的優勢就是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管理工作搬上了網絡。

與上海一樣,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信息傳播特點,不少地方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在方式上努力創新,在機制上既問過程又問效果,在制度設計中付諸實踐,讓價值觀教育「潤物無聲」。

當前公眾思想自主意識增強,網絡、手機等新興傳播方式普及,出現了「信息來源多樣化、信息獲取互動化、信息接受自主化」的傾向。多位受訪基層幹部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宣傳教育,應該適應這種變化,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做到「潤物無聲」。

「現在搞價值觀教育,不能用老辦法『刻舟求劍』。」西安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曹存玉說,「看電視、上網、用手機,成了人們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宣傳教育要跟上形勢。開大會、做報告、樹典型這些老辦法,也應該有創新,不然就可能成了形式。」

陝西移動公司與相關機構合作開發的「集團手機報」2011年上半年開通。這一平台根據客戶群的不同分為地方「政務在線」、廳局「政務通」和行業手機報。用戶開展這一業務後,可以將本單位的重要信息、國內外重大新聞、行業資訊等通過手機第一時間傳達給內部職工。目前這一「手機機關報」業務已發展到陝西地方電力集團、延長集團、果業局等黨政系統和大型企業,通過「點對點」的傳播,成為價值觀教育的新渠道。

在受訪的基層幹部看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該注意避免「重傳達學習輕效果評價、重宣傳講解輕載體建設、重工作安排輕物質保障」的傾向,將價值觀的引導落到實處。西安市臨潼區委書記任軍號認為,推進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應該借鑒經濟工作規律,用系統化的思維抓好落實。首先應該策劃定位,接著制定規劃、確立項目、抓好落實。不這樣層層推進,就容易「懸在半空難落地」。

「文化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強有力的機制來推進,求過程更要問效果」,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晏朝說,「對此,陝西省作為『一把手工程』來實施,要求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宣傳部門協調指導、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

「戰略化審視、全局性謀劃、工程化實施、責任化落實」是陝西文化建設的方針。晏朝說,陝西最近啟動實施了文化強省的「七大工程」,包括輿論引導、素質提升、文化繁榮、文化創新、文化共享、產業振興、文化人才,以此推動文化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據記者瞭解目前一些地區和行業正在提煉自身的「價值觀」、「精神」、「價值取向」等。受訪基層幹部認為,各地、各行業提煉出價值觀後,需要體現在制度設計、政策法規制定和社會管理之中,方能有效踐行。應該通過廣泛的制度建設,使正向行為得到鼓勵,逆向行為受到制約,從而讓價值引領付之於行、內化於心。

以「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為內容的北京精神2011年11月初公佈,成為首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載體。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傅華認為,價值引領、典型示範、文化推動、制度昇華是價值體系建設的四個環節,價值引領是起點,通過制度踐行是落腳點。為此,北京市將把「北京精神」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層面,具象化到城市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地鐵、公交的低票價就是城市服務方面的創新,安排30多萬外來人口子女到公辦學校就學便是包容精神的體現。

作為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引導幹部重德、修德、行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點,為此西安市碑林區近兩年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2011年以來,碑林區出台了《關於加強官德建設的實施意見》,並在幹部考察中著重體現。根據「公示預告」的要求,幹部「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的考察預告函,會在考察中張貼於幹部所在單位和居住社區,通過群眾評議加強約束。

「2011年擬任副局長之前,我的身份在小區公示,我就像站在聚光燈下,感受到了壓力和責任。這種方法,將幹部重德之風落在了實處」,碑林區市容園林局副局長趙紅平說。

平凡生活中的道德模範

道德模範其實都是普通人,他們在照亮別人、為了實現道德理想付出了巨大的辛勞和代價時,也面臨著難言的困難

近年來,各地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公民道德教育中,推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作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和示範者,他們是全社會尊崇和學習的對象,發揮著「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然而,記者最近在對滬、渝、皖、吉、陝等地採訪時發現,在鮮花和掌聲背後,有的模範在照亮別人、為了實現道德理想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辛勞和代價甚至生命時,自己卻面臨著精神或物質上的困難,在為生活和健康發愁。

尋找志同道合者

2011年12月4日是周日,從早上開始吉林市保民律師事務所律師修保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修保是吉林市律師協會會長,吉林省道德模範,不久前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十幾年來,他依法為普通人維權,無償為企業及下崗職工、農民代理經濟案件、勞動糾紛案件幾十起,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億多元,平息上千人次的上訪十幾起。修保出名後,很多群眾慕名前來。「忙得經常連飯都吃不上,實在太累了」,修保說。

在修保看來,比累更難受的是孤獨。他說,現在律師不算少,僅吉林市就有500多名,但是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沒錢、沒人、沒用」的社會底層做公益服務的人卻不多,「有的一開口就是上萬元的代理費,沒有錢就走人。」「北京等地的大律師,能不能犧牲一點個人時間,做一點公益?為國家分點憂、為老百姓解點難?」修保這樣問道。

共產黨員、安徽企業家余竹雲也有一種孤獨感。這位「中國好人」長期從事慈善事業:為農民工在商品房小區樹雕像,為的是「以後農民工可以告訴他的孩子,這是爸爸蓋的小區」;為服刑人員子女設置改造獎勵基金,為的是「服刑人員可以告訴家人,這筆錢是我認真改造掙來的合法收入」……他在安徽企業家群體中喊出「企業家要成為社會矛盾緩衝器」的口號,可是尚未引發共振。

「在我周圍的富翁中,我被視為『另類』。」他盼望黨組織能夠在企業家群體中開展價值觀教育。「這個群體現在為什麼會出現一些頹廢現象,主要原因是信仰的缺失。有的企業家已不能稱為財富擁有者,只能稱之為『貨幣擁有者』,因為一個人的財富既包括貨幣也包括精神。」余竹雲這樣說。

重慶飲食行業協會會長劉英,因長期堅持誠實守信經營,近來獲得重慶市第三屆道德模範稱號。她說,為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自己的餐飲企業十多年來堅持對每天購進的菜品進行農藥殘留等檢測,絕對不用來路不明的食用油。可由於尚缺乏法律和行業剛性約束,對於有的企業的失信行為,劉英無奈地表示,自己也只好「獨善其身」。

「道德模範」同樣是普通人

「不要寫我的名字,否則我的麻煩更多」,年前記者在一家大型國企採訪一位道德模範時,他這樣解釋。

因為「為國爭光,展現了當代產業工人的氣概和榮光」,他當選為全國勞動模範並獲得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然而,記者見到他時,他的情緒卻有些低落。自從出名後,關於他的負面傳聞似乎越來越多,「我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要受到評頭品足。有時無意中說的某句話就被斷章取義揪住不放」。面對莫名的傳言、苛責的眼光,這位模範不解地說,「我只是一個靠自己的雙手和技術生活的普通人,我只想好好幹活,好好生活。」

這樣的尷尬也發生在2005「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身上。他帶著撿來的妹妹艱難求學12年,因為貧困下的執著一夜之間成為全國80後的一個青年楷模。然而成名後關於他的爭議不斷,如「賣書提成」、「草原訂婚」等,批評他高調、唯利是圖,甚至連女朋友為他買一件衣服也被質疑。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自從成了模範我感覺自己反倒成了弱者。話不敢說,事不敢做,權不敢維……任何人都可以用道德的名義要求我去幹活,但是卻很少能關注到我的生活。」他不明白,憑自己雙手掙錢有什麼錯?「如果道德要和貧困、苦難畫上等號,那道德還有什麼意義?」

奧運火炬手、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金晶一直為「模範為群眾講課是否都應該免費」的問題糾結。一般來說,社會上邀請她去講課,她不會主動要錢,對方給就給,不給絕對不會要。但是有時候她並不高興,因為有的社會組織和單位是強迫她去免費上課、免費交流的。「模範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個人空間,也要養家餬口。」金晶認為,講課費的存在,關鍵不在錢的多少,在於給予模範一種價值上的尊重和肯定。國外的模範人物,比如澳大利亞的一個殘疾運動員耐克給人講課,基本每場都會有講課費。

金晶說,「道德模範在當選前,其實都是普通人,一旦評上後就有了各種道德約束。有時確實覺得『喘不過來氣』」。

關心模範生活困難

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吉林省東豐縣農民陳立榮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20多年,靠種地和種殖食用菌的微薄收入挑起全家生活重擔。2011年她去北京參加全國道德模範表彰大會,卻找不出一身像樣的衣服,只能臨時向別人借了一件。

與陳立榮相比,有的見義勇為模範生活更為艱辛。長春市民韓伯均是長春市的老典型。上世紀60年代,他為撲滅山火保護國家財產嚴重燒傷,經過20多天搶救才保住了生命。因為面容被毀不得不離開教師崗位當了一名工程師,單位每月按工傷給他部分補貼。1999年企業破產改制後,他只能領取每月1000多元的養老金,既要生活又要看病。長春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楊世明說,由於基金會能力有限,並且也有規定,只能每年救濟一次,補助三五千元。

記者瞭解到,據浙江省公安機關2010年調查,全省20多年來評選出的451名省級見義勇為先進人物中,有八成以上生活困難。因為這個群體中農民和農民工占70%以上。

有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會發生上萬起見義勇為事件,有犧牲的,有負傷的。在身負重傷、缺乏或失去勞動能力的情況下,高額的治療費和家庭日常生活費用成了見義勇為者的沉重負擔,有的甚至不得不舉債治病維持生存。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最近對全國5770名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的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令人擔憂」,仍有2920名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生活困難,占被調查人數的50.6%。

西安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王黎認為,當前見義勇為行為的法律保障尚不健全,全國缺乏統一的見義勇為條例,一些省份的條例則補償標準不一。

另外,能否評上烈士,待遇相差也明顯。長春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楊世明說,如果能評烈士,會得到長期的較好的保障;不然,只能進行一次性獎勵。而民政部門評烈士標準很高,要有「壯烈場景、搏鬥場面」。按照這一標準,一般情況下見義勇為犧牲10人,通常只有兩三人能評為烈士。

同時,由於各地基金會普遍資金不足,對見義勇為行為的獎勵常常捉襟見肘,「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還有待根本改變。

讓道德模範可親可學

唯有培育出深厚的社會土壤,在全社會樹立起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圍,並用制度加以保障,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模範之樹才會常青,才能形成時代精神的高地

每個社會都需要模範,每個民族都渴望英雄。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談到,當下部分道德模範遇到困境是社會轉型期道德波動的一種反映,世界各國在經濟與社會轉型階段均存在道德波動的共性問題,這一現象恰恰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加強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既要吸取各國社會道德建設的有益經驗,也要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在受訪專家看來,道德建設僅靠宣傳和表彰是不夠的,還要有制度保障,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等手段,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使道德模範成為時代精神的高地。

為模範樹起「防風牆」

「我沒想到還有這麼困難的模範」,與七位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吉林代表一同在北京參加頒獎晚會時,修保律師發現其中兩位模範生活困難。在修保的倡議下,吉林省文明辦最近正在籌劃成立全省道德模範協會。修保說,「有能力的模範幫助一下沒有能力的模範,大家抱團取暖,然後共同為社會做點事情。」

重慶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讓道德模範在全社會道德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示範作用,僅有表彰和感動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保障,尤其是堅實的制度保障。比如,建立道德績效與利益回報相統一的社會激勵機制,讓好人有好報,好人不吃虧。

201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對32名生活困難的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進行直接幫扶,幫扶資金304萬元。這一舉動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一些網友表示,「這些人就應該過得好一些。」據瞭解,從2008年至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直接幫扶42名全國道德模範。各地也採取多種措施開展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活動,各省、區、市共資助各級道德模範3.3萬人次,幫扶資金1.19億元。

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人物金晶認為,資助無疑是對模範的關懷,可關鍵還是要創造機會和環境,讓模範能夠在本行業作出更大貢獻、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我曾經嚮往參加殘奧會,獲得獎牌,後來沒有如願,其實我最大的心願還是在本行業做出點成績,這樣的肯定是對我職業生涯的最高肯定。」

吉林省文明辦副主任楊憶認為,當前的諸多舉措,仍是對道德模範的臨時性幫扶措施,尚需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特別是見義勇為行為,亟待在法律層面給予保障。

長春、西安等地的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建議,可出台全國統一的見義勇為法或條例,從法律層面對見義勇為作出明確規定:明確表彰、獎勵標準;明確醫院對見義勇為者的受傷、搶救、墊資義務;明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障機制,明確見義勇為者的就業、住房、入學、晉級、落戶等優先權等等。

西安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王黎說,現在各省份的有些規定,仍較為籠統,不夠細緻,缺乏可操作性。長春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楊世明建議提高獎勵標準。

此外,多位受訪者認為,還需理順見義勇為管理體制。目前各地管理機構不一,有的歸口公安,有的在政法委,還有的在民政部門。楊世明建議,能否在政府部門中設立見義勇為常設機構,以協調教育、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落實相關保障措施。王黎說,將「見義勇為」交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或可更順一些。

培育道德土壤

吉林省長春市已連續三年被媒體評為「最有人情味城市」。2011年以來,長春市湧現出「全城救助『地瓜爺爺』」、「勞動模範聶永軍退還捐款」、「高三男生寒夜救助老人」等感人新聞。湖南湘潭的網友「flies1」感慨道:「看了這些報道很溫暖,長春不愧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表示,市裡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道德建設。幾年前,長春市就提出了「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並推出了一系列具體行動和保障措施,激勵全市市民創文明城市、建幸福長春,打造全體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園。近年來,長春市不僅湧現出了劉國江、紀長秋等全國道德模範個人,還湧現出抒寫「欣月童話」、救助「地瓜爺爺」等道德模範群體。高廣濱說,一個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追求,這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財富,是城市的「軟實力」。

像長春市一樣,近年來不少地方黨委政府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尋找身邊好人」、創建「好人城市」,積聚全社會向善的力量。受訪專家認為,道德不僅是個人的良知與修養,更是社會共同的責任與擔當。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的當下,重新樹立道德榜樣,發揮示範作用,首要的不是尋找榜樣,而是重建道德。

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是,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志願者隊伍到遍佈於全國各地的義工組織,從中央級媒體的人物評選到鄉鎮村屯的「道德評議」,道德建設的載體和形式不斷創新,並且更加貼近基層百姓的生活和實際。吉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蔣蕾說,模範之樹常青必須有深厚的社會土壤,只有在全社會樹立起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圍,才能形成道德高地。

探索模範新內涵

東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研究生蘇媛媛不久前被長春市授予長春市好市民榮譽稱號。她在網上第一個號召大家幫助「地瓜爺爺」。長春市文明辦相關人士表示,與傳統道德模範不同,蘇媛媛身上不僅體現了愛心、良知,更有智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懂得利用網絡、微博等方式最快捷、最有效地傳遞救助信息。

記者近日在採訪中發現,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道德模範的標準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表示,社會的道德楷模漸漸走向民間,從「樹」走向「選」,楷模的形態也走向多樣化。據統計,全國前三屆道德模範評選,幾億人參與投票,90%以上的當選者是工人、農民、打工者等普通人。「道德模範」的五種類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也都和人們的社會、家庭生活有較大關係。吉林省文明辦副主任楊憶認為,「這樣評出來的模範可親、可敬、可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互聯網湧現了一批「草根英雄」,如「最美媽媽吳菊萍」、「餛飩哥劉大軍」。這些「小人物」來自基層,其義行善舉發於內心、成於自然,不過於追求高尚,與尋常百姓有一種天然的貼近性,受到網民大力追捧。

受訪專家認為,媒體對模範的宣傳要避免人為拔高,避免製造「極化」的道德模範。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所長付誠認為,道德體系的建構過程中,要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和變化,挖掘傳統美德的時代內涵,研究新時代新特徵,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規範。

青少年價值取向的積極變化

主流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加大、互聯網的正面作用日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加強

談「君子之道」,讀名著經典,將互聯網作為學習的好幫手……《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年前在京滬渝陝皖粵吉等7省市走訪調研時,時常可以接觸到這樣一些有趣又有見識的「娃娃」們。這些地區的未成年人在精神生活上正在發生著積極的新變化。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會對未來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產生重要影響。用什麼樣的渠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無縫融合,各地一直在積極探索。

接受採訪的多位基層德育工作者認為,觀察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新變化可以發現,主流文化、互聯網、優秀傳統文化,為青少年的核心價值建設提供了除課堂之外的三個輸送渠道。

娃娃們豐富起來的精神生活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青少年在物質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也出現了積極態勢。

變化一:主流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加大。在京滬渝陝皖粵吉等地走訪時,多位受訪者告訴記者,現在向孩子們展示主流文化的渠道多了、孩子們主動吸收主流文化的興趣也增加了,同時學校用主流文化引導學生的力度也加大了。

各地向未成年人展示主流文化的方式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在安徽,所有市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都開辦了少兒欄目節目,節目總數達到47個。上海則豐富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途徑,積極引導未成年人參加「雛鷹世博文明行動」、「百萬青少年學禮儀」等活動。在廣東,每年上千場的「雙休日兒童劇場」讓成千上萬的孩子們寓教於樂。在重慶,《讀點經典》叢書3年來發行量已突破2000萬冊。

未成年人主動吸收主流文化營養的趨勢也在加強。在安徽省,參加「紅色之旅」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的中小學生高達800萬人。合肥市學林苑書店的陳老闆告訴記者:「這幾年,店裡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很多附近學校的孩子都來買課外書。一些孩子還老是埋怨我進的書不夠多不夠新,有的孩子進來就點名要青少年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機築小學六年級女生王韻對記者說:「我剛看完了《簡愛》,覺得女主人公是個非常堅強的女性,經歷了那麼多的坎坷,依然能追求幸福的生活。今後我也要像她那樣不怕困難。」

基層學校用主流文化引導未成年人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強。陝西省南鄭縣一個縣就投入1.2億元建設校園文化。現在走進南鄭縣任何一所中小學校,可以看到精巧別緻的文化櫥窗,富有創意的學生板報、各類勵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佈學校每個角落,讓學生們「處幽蘭之室而染其香」。

變化二: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面效應在逐步加大。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雖然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仍不可小視,但所起的正面影響作用也在不斷加大。

未成年人專屬網站不斷湧現,網上主流引導力不斷增強。記者從團中央瞭解到,全國廣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網站「未來網」日前正式開通上線。「未來網」採用適合未成年人視覺特點和用網習慣進行設計,運用遊戲、卡通、剪紙等形式。未來網是面向未成年人內容最集中、最豐富的網絡平台,有超過10000部(首)青少年原創歌曲、動漫影片、少兒體驗遊戲和互動遊戲、中外兒童影片和中小學生學習課件等,同時開設了校園吧、微博、論壇等互動社區,全部免費提供給未成年人使用。福州市教育部門開辦了網上「數字青少年宮」,已註冊10萬餘人,訪問量達700多萬人次。

網下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晏朝說,當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問題,不是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進一步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的問題。石家莊市開展校園系列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其中「網絡文明教育進校園」巡講活動,在全市各中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講座60多場,聽眾達3萬餘人。為了給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天津市為中小學開通了公共電子閱覽室,涉及在校學生100餘萬人。

網絡不良信息的淨化力度不斷加大。2009年底以來,國務院新聞辦等九部委聯合開展深入整治互聯網和手機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專項行動,使網上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的傳播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底,專項行動共排查網站178.5萬個,關閉涉黃網站6萬多個。中國移動等運營商清退違規接入服務商126家。上海市對網吧實施實時監控,成立了有1700名老師等組成的社會監督志願者總隊,使得網吧經營秩序有了明顯好轉,近年來接納未成年人違規率保持在1.5%以下。

未成年人上網動機正在逐步轉變。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金燕說,以前孩子們上網主要是為了玩,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開始把網絡作為一種「學習助手」。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等單位,對北京、浙江、甘肅、天津等10個省市的106所中小學校10歲至18歲在校學生的調查表明,25.1%的被調查未成年人認為互聯網是學習的好幫手。一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利用這種變化,利用網絡對未成人進行德育教育。「依舊笑春風」,是馬鞍山市湖東路四小劉萍老師為她的六年級學生們開設的一個博客,主要發表班級學生學習、生活習作、語文小知識、教育小故事以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照等。她的學生們說:「老師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同學們將一篇篇文章發上來,我們一起欣賞,共同分享,共同成長!」

變化三:優秀傳統文化吸引力加大。記者在和一些中小學生座談時,經常發現學生們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有的孩子甚至在討論中談到「君子之道」,認為「古人說的話很有道理」。部分受訪家長也反映,學校開展的國學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正是他們所期盼的。

早在2003年10月底,安徽省教育廳就以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為突破口,在全省一百多所小學實施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工程。如今,全國不少地區的小學都已開展類似的活動。記者瞭解到,不少地區的小學都已開展類似活動。西安市後宰門小學2004年以來就開展了「經典誦讀」特色教學,該校老師說,孩子們對古訓可能暫時不能完全理解,但當他們需要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時候,小時候記憶中的聖賢之言,就可能成為他們思考和判讀的參考。安徽大學教授王天根認為,中國歷史悠久燦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國學經典著作博大精深,需要學習和傳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校教育。

文化繁榮奠定教育之基

受訪基層幹部群眾認為,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出現積極變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引導功能的強化,有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也有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保護,等等。

從基層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反應看,文化的繁榮有效吸引了未成年人,內容活潑、形式新穎的影視動畫圖書作品,逐漸將未成年人引入主流文化隊伍。西安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曹存玉說:「文化體制改革激活了文化產業,對未成年人的正面影響逐步顯現。」

合肥市學林苑書店店主概括了孩子們最愛買的三類書:一是以圖片為主的中外童話故事,如《葫蘆娃》《灰姑娘》等;二是俏皮幽默的少年文學類,如《笑貓日記》等;三是經典名著類,如《水滸》《魯濱遜漂流記》等。記者在書店裡隨手翻看了一本「青少版」的《紅樓夢》,這本書字體大,配有拼音和插圖,內容為原書的縮微版,語言簡潔易懂。書店店主介紹說,有了這個版本,孩子們讀起來不累,幾天就能知道《紅樓夢》的大概內容,頗受小學生歡迎。

小書店生意紅火的背後,是文化體制改革以來,我國文化市場的空前繁榮。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居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十一五」期間,累計生產圖書135.8萬種,共計338億冊。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姜昌根說,現在老師可以推薦給學生們的書多了,這些書在製作上貼近孩子,擺脫了原來的「高、大、空」。

教育主管部門核心教育理念的逐步轉變也是原因之一。雖然應試教育仍佔據主體地位,但是基層也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吉林省長春市在全國較早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並在中考中加大了對學生藝術和體育素質的考核,降低了學習成績的比重,逐漸改變「重成績輕素質」的應試教育導向。

記者在基層學校採訪時瞭解到,近年來逐步推行的「素質」教育理念,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所認同。一些學生家長反映:現在學校組織孩子參加公益活動、主題討論、勞動實踐的次數明顯增加,感覺學校並不一味在追求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一些老師說,學生家長的教育觀也出現了轉變,不再簡單壓迫學校培養高分生,而是更注重孩子品德和能力的提升。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繆富國說,近幾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素質教育」考核力度逐步加大。

v拓寬「非課堂」渠道

在多位受訪基層幹部眼中,「閱讀」、「網絡」、「古訓」是向未成年人傳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三個「非課堂」渠道,這些渠道在實踐中未成年人較易接受,同時既能呼應課堂輸送,又能對課堂教育形成有益補充。

受訪者建議從三個方面繼續拓寬這些「非課堂」渠道,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輸送「從娃娃抓起」,並且被娃娃們接受。

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來引導吸引未成年人。金燕說,學生們愛讀書了,可讀的書多了,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效益在未成年人中的體現,要堅定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繼續激活文化市場,推出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像「磁石」一樣牢牢將未成年人吸引在主流文化的周圍。

注重發揮體制綜合拓寬和強化價值輸送渠道。重慶、陝西和安徽的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建議,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健康上網和優秀傳統文化誦讀等,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在一些農村地區學校,孩子們買課外書的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他們建議,國家能否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扶持經濟相對貧困的農村地區中小學開展類似活動。

注重加大素質教育。受訪基層老師反映,雖然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是分數的指揮棒仍有相當影響力。如何把素質教育和知識教育相融合,在基層依然是一個現實難題。老師們建議,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在考核中的權重,引導基層學校開展更多的素質教育活動,進一步拓寬核心價值的輸送。

在華外國人眼中的道德線

「靦腆又善良」的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以及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使當代中國的道德建設之路,注定與古代的、與西方的,有所不同

「中國人總體上有些靦腆,但內心深處善良、熱情。」

「大部分中國人善良而且樂於助人。」

……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圍繞多個中國社會熱點話題,在半個月內相繼採訪了北京、上海兩地的美、英、法、瑞典、澳大利亞、加拿大、也門等國的在華外籍人士。採訪中,這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國籍的外國人,他們對中國社會的道德狀況給予了比較客觀的評價。他們認為,應當客觀理性看待當前中國社會的道德現狀,同時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中國人總體上靦腆而善良」

多位受訪外國人回憶了他們在華期間,接受過很多熱心人各種各樣的幫助,即使遇到個別有爭議的問題,大家都能彼此寬容體諒。

英國工程師、目前在上海經營食品生意的艾米莉婭希頓倫肖回憶說,自己在上海創業的過程中,得到了各種幫助。她說:中國社會一些普通人,雖然與我之間有語言障礙,但是他們又善良、又熱心,會主動伸出援手。

採訪中,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應當理性看待中國社會整體的道德現狀。

澳大利亞中年女作家琳達尼爾應邀來華駐點創作兩個月,恰逢「小悅悅事件」發生。她說:「我覺得這是一起極個別的意外事故,一些西方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曾經發生或今後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她認為,「小悅悅事件」發生後,中國人不僅關注這件事,媒體和輿論還不斷反思這個問題,這具有積極向善的社會意義。

從事價值觀研究、來華經歷超過30年的上海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史蒂夫庫裡克教授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中國「有時見義勇為的成本顯得非常高」。

「道德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採訪中,多位外國人提及: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社會「道德建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有的受訪者還告訴記者,「道德重建」是歐美主要國家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都曾面臨的挑戰,經歷了漫長的探索。

琳達分析,英國和法國的資本主義發軔和發展,都曾經歷了經濟發展與「道德重建」逐步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英國用了大約300年時間,法國國內出現的動盪比英國還激烈。中國與英法的發展道路不同,但這種「經濟增長與道德滯後的矛盾困境」,對中國而言也算是一面鏡子。

從事跨民族文化研究的澳大利亞學者薇薇安介紹,與中世紀的情況不同,現代西方國家的道德教育一部分是由宗教儀式完成,另一部分主要由家庭和學校協同完成,西方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經歷了走向多元的過程。

史蒂夫庫裡克教授分析,美國現代社會道德教育,可以歸功於100多年前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構建的現代教育理論體系,道德被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融入日常教學。

多位受訪外國人認為,「道德重建」的制度和法制保障非常重要。據瞭解,在社會公德領域的立法而言,一些西方國家和地區頒布實施了保障見義勇為者利益的「好人法」,以此來減少和規避社會上「見死不救」的惡性事件頻發,弘揚公平正義,其基本原則是「無償救助免責,見死不救必懲」。

法國教師阿格斯迪諾告訴記者,法國有一部「沒有對危難者施以援手」的法律,可譯為「見險不救法」。大致內容是,如果公民目擊了一起事故,可以施救卻沒有,輕者會被判罰款約合數十萬元人民幣,重則可能入獄數年。類似的法律條款也出現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刑法中。

走中國特色的道德建設之路

在絕大部分受訪外國人看來,首先應當維護國家司法體系的公正威信,確保公眾對體系的信賴度,為「抑惡揚善」營造更完備的保障。阿格斯迪諾說,如果有「見險不救法」或是一部鼓勵助人為樂的法律等,將有助於鼓勵更多的中國普通人見義勇為。「就當下的環境來看,我覺得立法可能是有效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助人為樂的人應受到保護,不用為可能被居心不良的人起訴而擔憂。」

談及德育教育,相當一部分受訪外國人提到,中國在學校中的德育教學應當注意改變方式,多用激勵、啟發、誘導的方法,激發孩子的道德潛能,避免簡單化的灌輸。此外,培訓大量善於開展激勵式道德教育的師資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女性外籍人士建議,中國可以嘗試德育與體育的「平衡式」教育法,鼓勵孩子走出課堂,通過大量的戶外運動和訓練,培養勤勞、勇敢、合作等基本品質,德育教學水到渠成。一位曾擔任教師工作的外國受訪者還建議,中國應當更加重視利用紀念館、博物館、科技館、歷史遺跡等社會文化設施的情景熏陶進行道德教育。

庫裡克教授則指出,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使當代中國的道德建設之路,也注定與古代的、與西方的,有所不同。解決中國當下遇到的一些社會問題,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從發展的角度出發,逐步調整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分配,進一步完善社會結構的整合,將有助於中國社會道德建設。

琳達認為,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與處理好「快」和「慢」關係緊密聯繫在一起,高速發展的經濟,必然需要精神領域的步伐跟上去。「中國人也要看到,道德建設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要的是馬上行動起來。」她最後這樣說。

系統推進道德建設

公民道德工程建設部署可以用開展「三大活動」、推進「兩類建設」和加大「一個懲戒」來概括

文/嚴書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在論述當前文化改革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時,對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某些問題作了準確而且很有針對性的論述:「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任務繁重。」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社會道德的主流向善,但一些領域和個人道德規範仍存在問題。

因此,在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十七大予以重申基礎上,十七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基本道德規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其本身也是一項系統工程。

形成最強大的凝聚力

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必由途徑。

我國最大的實際有二:一是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是有13億多人口。這兩方面的國情決定了加強我國道德建設是一項覆蓋面最廣,涉及社會成員最多的工程,如果方法得當並能持之以恆,就能產生巨大的正面效應。道德規範是對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一旦被億萬人民所接受,它所產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抓好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可以形成最強大的凝聚力,可以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人」這個最重要最積極的因素。

當前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某些方面,如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等,對經濟發展水平或物質條件要求比較高,而道德建設則不需要那麼好的物質條件。正如鄧小平當年講過的,學習和培養革命精神「並不需要多麼好的物質條件」,這已被歷史和實踐所證明。延安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就是靠煥發的革命精神和良好道德風貌吸引了全國人民和國外友好人士。如今,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物質條件已有較大幅度提升,這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利條件和信心所在。

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正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迫切要求。

針對當前某些領域和個人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因為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才能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才能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導向作用的重要抓手。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非常重視並善於總結經驗的黨。在總結幾十年領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了精神文明建設重在落實、貴在堅持的結論。這個結論也完全適用於抓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重在落實,也就是要找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活動的載體,從而使其成為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導向作用的抓手。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開展群眾性的道德建設活動很受重視,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值得圈點的是,2011年開展的評選一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人物(即「雙百」人物)活動。「雙百」人物的評選過程本身就是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的生動過程,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導向作用。因為「雙百」人物的評選是在群眾參與下,而且花了比較長時間才評出來的。眾所周知,為新中國的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作出貢獻甚至流血犧牲的人物何止這兩百位?但是這兩百位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宣傳他們可以起很好的示範和導向作用。

通過評選「雙百」人物的活動,亮出我們的道德標桿、樹起我們的學習榜樣,這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進一步推進道德建設的過程,就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導向作用的過程,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標誌和政治優勢。

道德建設無所不在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覆蓋面很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涉及社會成員很多,因為這關係到對每位社會成員的基本道德規範的要求。而且我們國家要建立的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因此,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要推進公民道德工程建設,並且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的道德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對推進公民道德工程建設作了部署。這個部署可以用開展「三大活動」、推進「兩類建設」和加大「一個懲戒」來概括。

開展「三大活動」,一是指深化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這個活動已開展多年,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但需要繼續深化。二是指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如前所述的評選「雙百」人物和開展志願服務等活動。三是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要採取措施使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推進「兩類建設」,一是指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做好青少年思想德育教育工作。二是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要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抓緊建立健全覆蓋起全社會的徵信系統。

加大「一個懲戒」,是指要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扶正必須祛邪,只有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才能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總之,只有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等,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既然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那麼就要求領導者要具有戰略眼光和系統思維能力,要求領導者眼光和能力不能僅僅局限於推進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建設工程,也要抓好「虛擬社會」中的道德建設。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空間,人們用「虛擬社會」來加以概括。「虛擬社會」這個概念已寫入中央文件,這說明我們黨非常重視優化「虛擬社會」這個問題。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來優化「虛擬社會」。網絡文化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硬件建設相對較為容易,主要靠政府重視、靠投入。軟件建設包括要用自律和他律的辦法來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他律主要是指依照法律來監督等,自律主要是指以道德來規範等。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在這個管理體系中就包括自律和他律的內容。應該看到,在加強互聯網管理體系中的自律和他律,是當前的軟肋,這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加強。(作者為中央黨校教授、博導,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青縣「好人群體」的道德力量

一個地方的道德水平,不僅代表著其精神面貌,也代表著發展環境,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

文/李新平

河北省青縣是一個僅有40萬人口的小縣,可近年來卻先後湧現出為170多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的「大孝閨女」周汝珍、36年養了17個爹的好人尹升、8年背著殘疾同學上學的好少年呂希慶、帶著母親談生意的張強等,500多個孝老敬親、扶危濟困、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方面的道德典型,有50多人受到國家和省市表彰。真善美,其實就在身邊,青縣的「好人群體」正在無聲又深遠地發揮著力量。

道德建設誰抓誰受益

道德建設,看起來不好量化,但它卻是一個地方發展和幸福的基礎。

作為地方黨委、政府,不僅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需教化民眾,倡導良好社會風氣。一個地方若缺乏道德環境、缺乏誠信環境、缺乏公平正義、缺乏社會正氣,經濟和社會都不會很好地發展,即便發展了也不會可持續。唯有把思想道德工作抓好、注重對社會風氣的引導,才能為科學發展觀的真正落實創造良好的人文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把道德建設的重要程度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為過。

這些年,青縣一直堅持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從組織機構、網絡平台、載體創建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和完善,社會風氣好了,投資環境就好了,經濟自然就發展起來了,這是良性循環。例如,2011年一個6億元的項目,投資方考察了多個縣,最後落戶青縣,理由是「青縣人好」。

這些年來青縣的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新農合、新農保、教育、計生、撫殘助殘、五保供養、殯葬改革和基層黨建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2011年全縣財政收入達到10.5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半,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四年時間躍升了10個位次。

「德治」有時更管用

清州鎮耿官屯有一個青年,不願贍養老人,為此老人曾喝農藥試圖自殺,村中的「老年道德評議會」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無效後,將這個青年的大名在村中的「道德公開欄」不孝典型上「曝光」,並要起訴這個不孝子。小兩口坐不住了,央求道德評議會:俺們改還不行嗎?改當然行,只有改了才能「摘帽」。小兩口果然變了,變孝順了,小伙子的名字也從反面典型上抹去了。像這樣用道德的約束化解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的例子,在青縣還有很多。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減壓閥」。不可能所有的矛盾和摩擦都需要上升到法律層面去解決,有的社會問題也不是靠法律單方面能夠解決的。管理社會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力量、客觀約束,而道德是一種內在因素、自我約束。以良好的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影響、規範和約束人們的言行,人們的道德觀念強了,是非標準對了,社會風氣好了,社會矛盾、摩擦和衝突自然而然會減少。

青縣通過組織吸收離退休老黨員、老幹部、德高望重的鄉村草根領袖成立「老年道德評議會」,組織吸收先進青年、志願者、網民成立「青年敬老協會」、「志願者協會」和網絡志願者組織,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眾性道德建設組織網絡。通過這些群眾組織,讓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各種社會矛盾糾紛明顯少了,很多事也可以通過道德組織得到有效化解。

社會和諧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好壞。通過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正氣、宣傳高尚情操,引導人們形成一個良好的主流價值觀,在好人好事成為普遍現象的同時,一些自私、狹隘甚至抱怨、仇恨、敵視等不和諧的因素也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目前,尊重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關愛道德模範、爭做道德模範在青縣蔚成風氣。道德模範趙春梅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公婆、丈夫和小叔子,她的感人事跡在全縣引起了強烈反響,打虎莊村村民自發捐款2.2萬元,村民們說,「精神上你是我們的榜樣,經濟上我們是你的堅強後盾。」

道德建設不能抓抓停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說國家和社會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改善環境和教化民眾的話,那麼這三個方面最難的是後者。因為一項技術、一個項目在短時間內就可能改變一個地方的貧困狀況;有了錢,環境的改善也可較快實現。但要改變人,就遠不是那麼簡單了。

思想引導需要經常化。道德建設是改造人的主觀世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能松一陣緊一陣,熱一陣冷一陣,必須不厭其煩、不懼其細下真功、使長勁,長此以往才會見到效果。

青縣按照「組織形成體系、平台形成梯次、主體全面覆蓋、典型隆重表彰」的思路,近十餘年堅持不懈地抓道德建設,連續多年開展評選「孝敬模範」、「教子模範」等活動,評選出各類道德模範典型1000多人;連續多年辦好縣電視台《德化人生》欄目,講述青縣人自己身邊的道德故事500多個;連續多年舉辦表彰「感動青縣」道德模範人物活動,隆重表彰了70多名道德模範;連續多年對生活困難的道德模範予以經濟上的扶助,讓好人有好報。(作者為中共河北省青縣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亦書
菲律賓首次全國放假慶中國新年      [2012-01-22]
野田賀年:1984年與中國結緣      [2012-01-22]
文萊蘇丹: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2012-01-21]
中國研製一批世界水平航空武器      [2012-01-21]
中國大使:中美利益聯繫日益緊密      [2012-01-21]
美針對中國風塔產品「雙反」調查 中方嚴重關切      [2012-01-21]
中國去年新發愛滋病毒感染者4.8萬人      [2012-01-21]
中國首台中低速磁浮列車將運營      [2012-01-21]
美太平洋艦隊新帥緊盯中國海軍      [2012-01-21]
環球時報:中國是條什麼樣的龍      [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