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廣網報道,日本財務省今天(25日)公佈的最新數據,去年日本貿易收支出現24927億日元,約合2030億元人民幣的逆差,這是自1980年以來日本首次出現貿易逆差。據分析,去年3月的東日本大地震,導致日本東部地區多數工廠關停,直接影響了汽車以及家電業的生產,雖然在半年之後東北地區的工廠基本復工,但是隨即又遭受歐債危機、日元升值以及泰國洪水的影響,日本在泰國企業的生產停滯,輸出量再次減少。
這次貿易逆差的出現以出口王牌產品的線路為主,汽車和半導體等電子產品的出口量分別持續下滑4個月和11個月。與此相反的是因為日本國內各地的核電站處於持續關停狀態,於是替代核電的火電發電站開足馬力工作,這又致使日本天然氣的進口持續增加。在經歷十年的經濟低迷之後,已經出現反彈跡象的日本經濟再次發生轉折,而日本製造的危機也已經凸顯出來,許多公司都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不要把生產轉移到海外來逃避日元不斷升值所帶來的影響,日本經濟大臣古川元久表示,日本貿易順差的收窄表明企業正在退出日本,而面對產業空心化日本必須尋找方式來提振可以出口產品的部門和產業,有經濟學家提出,如果日元持續走強並且全球需求疲軟,日本未來幾年還將持續出現貿易逆差的現象。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繼峰帶來評論。
主持人:作為出口大國的日本一向是以出口來實現本身經濟的發展,而且幾十年以來他憑藉著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政策,向全球市場大量的出口汽車、消費電子產品還有半導體元器件,這次的貿易逆差是日本1980年也就是31年以來的第一次,所以先來請您做一次分析,您認為這次日本出現貿易逆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張繼峰:我覺得確實像剛才主持人說的那樣,出口的增長對日本經濟至關重要,戰後日本貿易長期順差,它支撐了日本經濟的順利的增長,這次出現貿易逆差我個人覺得是在意料之中的,其主要原因我想要簡單來說就是出口減少了,具體減少了2.7%,進口相反增加了,增加了12%。出口減少原因有幾點:
第一個原因,由於受到3·11大地震的抨擊,日本的產業供應鏈條開始斷裂,再加上電力供應緊張,這樣就造成了日本生產的大量下降,工廠生產指數在3月份下降了15%,特別是出口大戶的汽車產業下降了46%,上半年就出現了一個對出口影響比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在於供給不足。第二個原因,是日元的急劇升值,由於日元的急劇升值,它導致了日本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的下降,這樣也使出口減少。第三個原因,泰國大洪水,在當時本田汽車公司的負責人曾經說過,這次泰國大洪水給本田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要大於3·11大地震。第四個原因,國際市場疲軟,國際市場疲軟也主要是由於受到歐債危機,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由於市場本身疲軟,對日本的出口企業反映比較大,這是出口方面的減少的原因。
進口開始急劇的增加,這個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受到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影響。現在在54座機組當中只有6座在正常運轉,全國電力的短缺,所以必然要尋找這種替代的供電方式,這個供電方式主要就是增加火電量的火電發電,增加火電發電就必須要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繞料,這些燃料的進口大約佔了比上年同比超過了50%以上。另外除了能源的進口增加以外,其它的一些災區所需要的抗震救災所需的一些物資也在增加。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的原因,所以導致日本時隔31年以來再次出現貿易逆差。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日本央行行長說,他並不認為日本的貿易逆差會成為一種趨勢,這麼說又是基於什麼樣理由的?
張繼峰:我覺得我還是比較贊同這種觀點的,因為這次貿易逆差出現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日本產品本身的質量的下降,或者其它的什麼長期的原因,而是由於受到大地震暫時的對產業供應鏈條破壞的一個這樣一個暫時的原因,導致了貿易逆差,所以日本短期之內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覺得不會下降。
主持人:為什麼您認為日本的製造企業並沒有缺乏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呢?
張繼峰: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產品的質量和產品的品牌,它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積累下來的這樣的一個財富,而且關鍵是出口對日本經濟的發展實在太重要了,它不僅是日本經濟復甦的催化劑,也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要想發展經濟必須得依靠出口,這樣必須千方百計的來保持已有的國際競爭力。
主持人:出口方面的地位您也是對於日本的出口還是比較的看好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剛才您分析日本出口的幾個原因的時候我們也聯繫到我們的國家,最後一分鐘的時間想請您做一個比較,您剛才也提到了種種的原因,比如說全球經濟的低迷,外需下降等等因素的影響,那您認為這次日本出現逆差和中國出口遇到的情況有沒有相似之處呢?
張繼峰:我覺得這有共同點,共同點就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強,世界市場疲軟,出口環境惡化,這是中日兩國的共同點。不同點首先中國這次出口的這種所謂下降,但是我們仍然是很高的增長率,20%以上的增長率,只是增幅有所下降,不能跟日本同日而語。
|